分享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 | 珠圓玉潤 散淡天成 | 董其昌《臨淳化閣帖》

 RK588 2020-10-01



lot|4012

董其昌 (1555-1636)  臨淳化閣帖

冊頁 水墨紙本   1633年作

25.5×13.5 cm ×10

展覽: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0月。

出版:

1.《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30冊,《明董其昌書》,清拓本。

2.《北海閱古樓三希堂法帖石刻》,第666頁,中國旅遊出版社,2008年。

3.《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二)》,第241、242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著錄:

1.《石渠寶笈初編》貯御書房,《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2冊,第830頁,北京出版社,2003年。

2.應寶時:《上海縣誌》卷三十二,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3.任道斌:《董其昌系年》,第281頁,文物出版社,1988年。

4.鄭威:《董其昌年譜》,第212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

5.徐邦達:《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第12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6.容庚:《叢帖目》第一冊,《容庚學術著作全集》第一八冊,第444頁,中華書局,2011年。

說明:

1.乾隆帝題跋。

2.清宮、黃君璧、蔣謇舊藏。蔣謇(1913-1972),字諤士,號青霜,江蘇常熟人。張大千弟子。少有畫名,後往美國。常與書畫同道切磋,又嗜搜集歷代名跡,精鑑別。1956年在日本出版《蔣諤士畫冊》,1963年在美國出版《蔣諤士珍藏中國古代繪畫》。

3.原刻石現藏於北海閱古樓。

4.乾隆御筆臨作著錄於《密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5冊,第2268頁,北京出版社,2003年。




珠圓玉潤 散淡天成
——董其昌《臨淳化閣帖》淺析

董其昌  臨淳化閣帖(局部)

對於《淳化閣帖》,董其昌有過一段很著名的評語:「書家好觀《閣帖》,此正是病。蓋王著輩絕不識晉唐人筆意,專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興所未嘗夢見者,惟米痴能會其趣耳。今當以王僧虔、王徽之、陶隱居、大令帖幾種為宗,余俱不必學。」董其昌認為《閣帖》中可學的人不多,僅王僧虔、王獻之等寥寥數人,可事實上,董其昌一生於《閣帖》用力都很深,有多種臨本存世,並從中汲取營養,化為己用。

董其昌  臨淳化閣帖(面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董其昌《真草行書臨淳化閣帖冊》,作於明崇禎五年(1632),第五冊款曰:「舟行荊門道中,蓬窗多晦,興到欲書,拈筆臨仿,遂竟此冊,覺平日所書更勝一籌。」可見他平日時時臨仿,因此才會發出這種感嘆。第十冊則道出了他深層次的想法:「二十九日晨起作楷書《心經》數行,覺筆法、墨法似有所會,因臨此《淳化帖》末卷。獻之書,心手俱暢,所謂張長史《郎官壁記》,乃狂草之築基也。」董其昌在寫好楷書之後臨仿《閣帖》,達到心手兩暢,相互輝映的境界,因此他並不是不臨,而是有所選擇。就在去世前一年,他還臨有《閣帖》(上海博物館藏),也是有紀年作品中最後一次臨仿。

著錄:《石渠寶笈初編》 貯御書房

此冊《臨淳化閣帖冊》,作於崇禎六年(1633)四月一日,依序臨仿王敦《蠟節》、王洽《承問》、王珣《三月》、王廙《廿四日》、謝萬《七月》共五帖。此冊虛和蕭散,無怒強氣,下筆自然,任性率真,隨意臨仿,在有意無意之間。董其昌善於學習前賢並化為自家面貌,他能夠分別將王敦顛草簡脫之狂,王洽運斤成風之力,王珣詞翰善治之雅,謝萬才器雋秀之致皆化入腕底,尤如五轡在手,駕熟而合轍,縱肆而發人意氣。誠如周星蓮《臨池管見》所評:「古人書間茂密,體勢寬博。自思翁出,章法一變,密處皆疏,寬處皆緊,天然秀削,有振衣千仞,潔身自好光景。」

出版:《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卷三十》

乾隆十年(1745),《石渠寶笈初編》就收錄了此冊,貯御書房,也是在這一年,乾隆本人御臨一遍,並作御題二行:「乾隆乙丑暮春月望日,養心殿御筆曾臨一過。」乾隆十二年(1747),下詔鐫刻《三希堂法帖》,其中董其昌的書法就佔了四冊,這本《臨淳化閣帖冊》收錄於第三十冊,乾隆對此冊真可謂青睞有加,踵事增華。

本件《臨淳化閣帖》與《清代帝後璽印譜》 取印對比

乾隆御筆臨作  《石渠寶笈》著錄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網絡平台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抖音號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官方視頻號

雲徵集聯繫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