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与“常”

 龙泉清溪 2020-10-01

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是一汪清泉,流动是它的常态。若停滞了,就会变成一汪死水。

“变”是一种自我更新,就像年年春天,树木会长出新叶。自我更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吸纳新的知识新的思想的过程。一个人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他外在的精力,更要看他内在的思想。而思想的活力,离不开“变”,离不开推陈出新。

《周易》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一个生命个更是如此。苏轼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说明变化之剧烈。人在这样剧烈的变化中,如果抱残守缺,很快就会被淘汰。道家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看到了这剧烈的“变”,从而要求人们跟着“变”。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分祸所伏。”人如果能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祸福,人的心态,就会变得从容得多。古人之所以讲“宠辱不惊”,就是因为对祸福的变化,看得比较通透的

结果。

但是,在适应“变”跟着“变”的同时,人也要保持自己的“常”。这就是《老子》所言:“知常日明。”因为懂得“常”,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心,才能不让自己被五彩缤纷的世界牵着鼻子走。

“常”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懂得了这个“常”,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个人生命而言,常”是指一个人恪守的那些基本的生活原则。我们最讨厌的,是那些喜怒无常的人。为何讨厌他?因为他朝三暮四,见利忘义,见异思迁,行为没有逻辑可寻。

一个人固然要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样子,但“变”之中,也要有“不变”的东西,这“不变”的东西,就是道家所谓“常”。有人不知“变”,很快就被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淘汰了。一 些人倒是不怕“变”,也能在巨变的时代如鱼得水,但是他却失去了“常”,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机分子,有奶就是娘,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底线。

人要不怕“变” ,但也应该守住自己的“常”。

(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第9期作者叶春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