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体悟:知白守黑 执虚如盈

 芳草屋845 2019-08-18

佛手拈一花,视法会来众,尽皆茫然无措,不知其然。独摩柯迦耶心领神会,淡然一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诸摩柯迦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花,自身本无生灭,其生灭皆归于植株。其不自生,亦不自灭,却适时令、依载体而存在。花作为一“形”,暂居于生命的本体,它所遵循的生命轨迹与自然规律,即为“道”。

老子《道德经》开篇即直截了当的点明了对“道”的总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道可行,然其变化多端,并非恒久可通达之道;圣名可求,然其内涵深邃,亦非常人孜孜以求之浮名虚利。换种角度来讲,于世人而言,作为抽象化概念的“道”可以被言说、被命名、被通俗化,但此“道”并非永恒的道。同理,世间万物可以被命名和解释,而此“名”并不能作为万事万物永恒的指称。无论何种阐述,都颇有“玄之又玄”的意味,引人无限遐思。

在世俗语境中,道家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被天然的神秘感裹挟。“隐逸”“玄妙”“空灵”“逍遥”等词汇作为道家思想的代名词,深入人心。“游心太虚,驰情入幻,振翮冲霄,横绝沧溟,直造乎‘寥天一’之高处,而洒落太清,洗尽凡尘,复挟吾人富有才情胆识者与之具游,纵横驰骋,放旷流眄,居高临下,超人观照层层下界人世之悲欢离合……”自先秦以来,体悟道家、解读道家的书籍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大多聚焦于其出世之观、逍遥之感,将其中倡导无为的“避世哲学”奉为圭臬。仔细挖掘,道家思想中亦有许多包含朴素辩证法的部分。在有关入世态度及行为准则的层面,它对于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

知白守黑,善莫大焉。“知白守黑”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通常,人们认为这是道家消极处世哲学的彰显。熙攘红尘间诸事纷繁,人们需明了是非曲直而对其保持暗昧,如无所见。殊不知,这正是老子在给融入尘世的生命之道以独到的诠释和注解。如是观之,世事黑白混淆,良莠不齐。为人处世之道,应凡事不予臧否,以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为风尚。沉默笑对,冷静审度,鄙视流俗而不言,高洁傲岸且不语,不盲目从众亦不妄自尊大。唯守着一方心灵净土,于喧嚣浮躁之中滋养自我的坚持。

诚然,世界是处于永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没有亘古不变的常理。正所谓物极必反,善极必恶,风水轮流转。面对生死之辩,人常言“置之死地而后生”“向死而生”等语。至此方知,死并非生之对立面,而作为生之一部分永存。对于生命,随性而不随意,方能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死亡,敬畏而不畏惧,方能昂扬恣肆、快意人生,勇于追逐梦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面对成败之问,《道德经》的答案依旧潇洒,得之坦然,失之泰然。自古成败乃兵家常事,辉煌时光或是耻辱岁月都终将随历史的泛黄、脆裂而湮灭无际。又何必锱铢必较、庸人自扰呢?正如老子若言:“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光明与尘浊本为一体,当融二为一,沉入世间烟火。温和的光芒同尘埃一样不张扬,不攀比,不自矜功伐。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终能在时势变化中握紧机遇,获得恰如其分的飞跃。

执虚如盈,大道至简。“执虚如盈”出自《弟子规》:“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容器无论盛满与否,手捧之时,应一视同仁,小心翼翼;屋内无论有人与否,应平等对待,谨慎守矩。每每读及此,这份“恭肃之心”总是令人感慨万分。执器之“慎”,居室之“独”,恰恰构成了“慎独”二字。一丝不苟、严格自律的态度,不仅能够充盈容器、屋室,使之安稳如常,更能够充盈生活,使之充满良性的互动与温馨和谐的氛围。

除此之外,“执虚如盈”亦蕴含着辩证法思维。“盈、虚”看似是一对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却又是相辅相成、统一共生的。盈可化虚,虚可为盈,虚虚盈盈之间,昭示了事物运动中变化,变化中发展的真谛。

无独有偶,这一真谛在《道德经》中亦有多处体现。“知白守黑”者,亦是“大智若愚”之人。他们并非不“智”,相反,正是由于他们拥有大智慧,更擅长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实现目标,方才审时度势,善于藏“智”。有时“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掩藏锋芒,是以退为进,以一时之小“忍”换取有朝一日的大“谋”。为长久之计,韩信忍一时“胯下之辱”,便是载入史册的著名案例。事物具有相对性和辩证性,黑白、好坏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这一名典,就形象的说明了祸福相倚、好坏相依的道理。

谈及事物,《道德经》讲:“长短相形,高下相生,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在表明事物中看似相反的特性间虽有显著区别,却也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推之及人,《道德经》中则有这样的阐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识人,务必由表及里、仔细探究。也许,正直之人表面委屈随和,智慧之人看去笨拙,巧言之人看似木讷。

见微而知著,忆苦而思甜,品约而意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浩瀚如寰宇,微渺若蝼蚁,万物皆生生不息,并行不悖。时至今日,《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仍能带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为人抑或处事之时,皆要学会变通,善于将优势集成,以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刚柔并济,方能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