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高手,都能轻易洞察事物的本质,拥有一个开了挂的人生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10-01

在这个越来越追求高速的时代,几乎大多数人都沉浸在对“快”的享受中。

比如吃饭要点快餐,出行要叫快车,上网买东西要快递,甚至于现在的国民级娱乐APP抖音、快手等,也都充斥着各种“5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5分钟带你看完一本书”这样的快餐文化。

感觉这个世界走的太快,一不小心跟不上脚步,就会被抛弃一样。

我们习惯了速战速决,习惯了直觉决策,只因为这样的做事方法,纯粹效率快。

有没有想过,如果把“快思考”换成“慢思考”,我们脑子里的世界,会不会就有不一样的呈现呢?

有时候匆匆掠过、匆匆决策,反而像是在走过场、报流水账,看似快,实则流于表面,欲速则不达。

这个时代从不缺乏会做事的人,但更缺乏懂得深度思考的人。

真正会思考的人,总是能够快人一步,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01 不会思考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吗!

事情是这样的,重庆有一辆公交车跟一辆轿车相撞,最后坠入江中。

在事故发生后,根据当时报道传回来的图片,网络上很多人便开始攻击轿车司机,因为“又是女司机惹的祸”。

后来官方把公交打捞上来,进行了一番排查,并还原了公交车当时的监控视频之后,事件的真相直接反转。

原来是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冉某发生口角,并在车内激烈争执互殴,才导致最后车辆方向盘失控。

撞到了路的另一边,正在正常驾驶的轿车,接着撞毁围栏直接坠入江里。

至此,真相大白。

很多人脑子里存在深深的刻板印象和确认性偏见,当看到事情的表面后,就赶紧匆匆的下定论。

只因为“有女司机”,便直接判定发生车辆事故的原因,是女司机开车技术差导致的。

对事情缺乏深入的思考,从仅有的片段,就立马笃定事情的走向。

有时候舆论者站在舆论的高处,仅仅只是为了情绪的宣泄,为了逞一时之口快而已。

《乌合之众》里这样描述,“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比如电影《搜索》里,高圆圆饰演的叶蓝秋因为查出患有癌症,心情非常低落。坐在回家的公交路上,绝望的情绪已经积累快到崩溃的边缘。

她压根就没有心情去关心是否要给旁边的大爷让座。

在隔壁大姐的冷嘲热讽下,她的情绪直接崩溃了,并忍不住喊出了一句:“我就不让座,有本事坐我腿上。”

而这一过程刚好被某些“正义”的乘客拍了下来后,还放到了网上。

结果叶蓝秋不仅遭人肉,还被诬陷为“小三”。

迫于舆论,她也丢掉了工作,最后准备选择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

你看,一边倒的舆论,有多可怕!

在毫不相干的人眼里,叶蓝秋就是一个不尊老、不爱幼的自私典范。

然而原本身为公司总裁第一秘书、一把手的她,也是一个非常敬业、有为的女青年。

但是没有人会关注到这些,大家只相信自己眼前看见的东西。

学会批判性思考,成了越来越多普通人最缺乏的能力。

以前学校教我们是非黑白,但真正长大后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

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先尝试着放下自己的第一情绪,花费1分钟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问自己,“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实吗?”

《思考快与慢》里的作者这样总结到,“慢思考在情况并不十分紧急的状况下,几乎总是有益的”。

因为对事情不够专注,认为没有时间、拒绝思考,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用快思考的方式,进行决策和评判。

于是就用最快的速度得出结论,当然,也经常因此而吃亏。

人云亦云不是一种好习惯,独立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明白、通透。

▏ 02 真正会思考的人,能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底层逻辑

电影《教父》里有这么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叔本华说,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个方向发展。

那些真正能够吃透深度思考的人,轻易的就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并吃透其中的底层逻辑。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查理·芒格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他的闻名不是因为他财富,而是因为他追求财富的投资手法,总是能让人出其不意。

芒格主张跨学科的多元化思维,因此有别于其他用专业数据分析的投资人,他有自己独有的一套投资心法。

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只要掌握了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芒格运用的,正是迁移思考的模式,通过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特性,从共同现象中提取出抽象的底层规律。

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最后精准的运用到投资决策当中。

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大多数现象的底层逻辑,那么靠着这么一套逻辑方式,就可以帮我们解决更多类似的难题。

你看,会思考的人,都具有洞察一切的潜能。

▲ 电影教父剧照

就拿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情商”一词来说,很多人认为,高情商的人就是会说话。

奇葩说里,有一期嘉宾的彭磊就直接问蔡康永,“什么才算是高情商?”

蔡康永很委婉的回答了他,“像你这样的,就是高情商啊。”

其实,蔡康永真正的意思是,彭磊是一个天生的自我情绪管理的高手,因为在嘈杂的娱乐圈里,他既保持了自己的我行我素,又不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这也是“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 在《情商》一书中提到的,能妥善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情商不只是“会说话”,情商的本质是认知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你看,真正会思考的人,看到的不只是现象,而是深入事件本身,找出它的本质,去挖掘出事物背后最本质的规律。

▏03 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质

记得柯南·道尔在他的福尔摩斯推理小说里写到,当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的时候,他就能断定出华生本人刚从阿富汗回来。

▲《大侦探福尔摩斯》剧照

而这就是福尔摩斯最拿手的绝活,仅从一个陌生人的外貌和细节,就可以快速判断出这个人的身份和来历。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推断出来的呢?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运用了这8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大胆假设。

其实,在见到华生的第一面后,摩尔摩斯便大胆的假设,华生是一名刚去过阿富汗的英国军医。

他为何能够这么肯定呢。

因为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他对自己的判断已经了然于胸。

2、小心求证。

首先,第一次见到华生,华生便给福尔摩斯一种医务工作者的气质和风度,当然还有他显而易见的军人气概,因为这样的第一直觉,才让福尔摩斯敢于做出大胆假设:华生就是一名军医。

接着,他需要做的是,进行下一步的小心求证。

他观察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细节,看起来肤色黝黑的华生,在手腕处的皮肤,却是黑白分明。

于是他断定,黝黑色并不是他真正的肤色,而是暴晒后的结果,所以近期他一定去过阳光比较强烈的热带地区。

而且华生的右手臂行动起来好像不太灵活,可以确定有过受伤的痕迹。

那么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历尽艰险,而且手臂还受伤了,那么他最大的可能,会是去过哪呢?

正好当时的阿富汗正在经历战乱,而阿富汗又正好位于亚热带地区,那里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所以福尔摩斯便最后断定,华生刚从阿富汗回来。

摩尔摩斯的侦探灵敏嗅觉,正是因为他擅长运用溯因推理的结果。

通过对事物的表象结果B进行大胆假设,提炼出一个新的结论,然后接着对事物的具体细节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不断地求证,来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正确与否。

当然,生活中,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一样,具有敏锐的直觉和观察能力。但是他的方法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从溯因推理的角度出发,

先去大胆作出假设,然后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问题,并逐个去分析和解释它们,最后通过仔细严谨的求证,来验证我们的观点。

▏写在最后

知道了方法,只是知道了表面的“套路”,而真正去实践并验证它,才能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做事方法论和底层逻辑。

当然,一套方法也不可能就“吃遍天下”,再逻辑严谨的方法,也会有它的谬误存在。

比如在具体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的概念时,就有可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或者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做出了错误的假设和结论。

总之保持持续的思考能力和好奇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才是解决问题最大的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