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三种人,不必拜佛,佛缘却深

 新用户6516h3hB 2020-11-10

艺述史官方原创

前一阵爬山,这不是疫情期间嘛,不敢出去玩,然后几个朋友就约着一起去爬了个山。这座山不大,但是山顶有个庙,我们一起进去上了柱香,拜了拜,然后就回来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习惯啊,佛门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什么意思呢?就说如果你只有遇到事情才拜佛,佛祖也没那么好骗,不会帮你心诚就灵。因为你还不够虔诚,但是啊,也有一些人,他们就算不去拜佛,也会得到佛祖眷顾。哪些人呢?

其一,是乐善好施的人。

比如影视剧里天灾时有善人布施,用粮食或者金钱救济受苦的人,“布施”这个词,来自佛教,是他们重要的修行法门之一,普通人见到和尚就叫“施主”,也是源于这里。

佛教认为布施能够使人间和乐。我们在生活乐善好施就是在积攒善行,也积攒你的福报,其实你就已经在修行的路上了,佛缘怎么会浅薄呢?

这第二点呢,是敬畏因果不妄为。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向鸟窠禅师请教,问他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窠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心里不服,认为三岁小孩也知道这么说,鸟窠禅师却笑道,虽然三岁小孩都说得出,但八十老翁也未必做得到。

人生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有一根线始终牵引着我们,这就需要我们对因果保持敬畏,尽量自律、慎独,虽然不像佛门中人要严守清规戒律,也需要守住一套道德的标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祖当然会眷顾这样的人。

第三点是看破执念,学会放下。

禅师和弟子交流,院子里的两棵树是枯的好还是繁荣的好,繁荣的有生命力,枯树也很美,那禅师认为说,枯荣都由它,世间万物自有其道理。

“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这当然是很理想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白居易有诗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至少我们可以不执着,试着去打破身心的藩篱。

好了,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乐善好施、敬畏因果还有学会放下,你会不会这样积累自身的佛缘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