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双五小叟 2020-10-01
泰州小叟 2020-08-25 19:53:46

《泰州小叟》是《双五小叟》在《今日头条》平台注册用名。特此说明

说实话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留下的图像和资料并不很多。用尘封的文字资料拼凑出完整的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并非易事。我们只能从前人描述的只言片语中去体会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的规模和形制。复原那久去褪色了的记忆。

⑴老照片感受泰州古城墙护城河

幸运的是2001年,泰州福音医院(1917—1950.4)(现泰州人民医院)创始人的后代来泰州寻根,带来一组由美国传教士过去在泰州拍下的老照片,让泰州(海陵)人们有幸再次感受到泰州古城墙的巍峨壮观。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南城墙及护城河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城墙城砖铭文拓片

城砖铭文拓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州城四周由高大的城墙环绕,是泰州的地标,古城的象征。晚清至民国期间,一批美国传教士来到泰州传教、行医。游玩中,他们拍下了当时泰州城墙的雄姿。

根据他们的描述,他们游览泰州城墙时,一般都是从南门沿着45度的斜坡上去,走到墙顶都会有点喘气。城墙方圆5英里,东、南、西、北4个城门。城墙由青砖砌成。砖块是平常砌房用砖的3倍大,长13英寸,宽6.25英寸,厚2.5英寸。城墙上面非常宽,也很高,东城墙外侧距地面有5层楼房高。

传教士们拍下了很多反映泰州风俗民情、市容市貌的照片,给泰州人民留下了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珍贵记忆。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在泰州的美国传教士医学博士贝礼士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民国城河上溜冰的美国人。

何伯葵和贝礼士在护城河上溜冰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何伯葵和贝礼士在护城河上溜冰

何伯葵在泰州。何伯葵1883年4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1912年,受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遣,夫妇二人带着1岁的女儿Vivian来到泰州从事宣教工作。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何伯葵带着两女儿在护城河上溜冰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知名绅士储丙炎(1855~1929)留影。曾任泰州福音医院第一任院长美国人贝礼士博士的中文教师兼翻译。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福音医院(1917—1950.4)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人民医院前身福音医院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福音医院丁字楼(该楼现仍存在人民医院北院内)

传教士们拍下了很多反映泰州风俗民情、市容市貌的照片,给泰州人民留下了很多关于民国时期的珍贵记忆。

城墙外的农田,泰州风俗民情、市容市貌的照片。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城墙外的农田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城墙外的农田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民国时期南山寺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民国时期南山寺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民国时期光孝寺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民国时期城隍庙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南山寺全景图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文昌阁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依稀可见的泰山岳庙

那时的泰州,城内没有高层建筑,城外一片平原。站在城墙上,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向城外看,成片成片的农田,一眼望不到边;城内一半是平整的农田,点缀着古塔、古庙、民房。传教士的小洋房、明德和美德学校的3层楼建筑,以及福音医院的小洋楼是泰州城内最高建筑。北门内外,街道两侧有平房和少数两层楼的楼房,商贾云集,商店林立,热闹非凡。相比之下,城内显得较为宁静。

就这样,历经千年沧桑的泰州古城墙模样,在那一刻历史瞬间被定格在美国传教士的镜头下,也永远留驻在泰州人的记忆深处。

⑵古城墙的重要遗迹,南水关重见天日

作为古城墙的一处重要遗迹,泰州南门水关于2009年12月在铁塔广场修建人防工程时被发现。 水关遗址南北长28.6米,东西宽14.15米,残高3.36米,平面呈“][”状,分早、晚两期。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东北摆手和台基 晚期水关现存遗迹为砖石混合建筑,内壁上宽下窄,宽2.6~3.64米,残高4.3米;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晚期水关闸槽下部有一层铺地石板,从南到北总长21.4米。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南宋淳熙十年,知州万钟修筑东南北水关,我们推测晚期水关当为万钟修筑,所以我们推断晚期水关的建筑年代为此前不久的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其后明清时期和近现代均对水关进行过维护。

经考古发掘,南水关遗址共发现两期水关遗迹和吊桥基座,出土了一批宋以来的陶瓷瓶、铭文砖、钱币等文物。

其中,早期水关遗迹平面呈“〕〔”状,全部用条石垒砌而成。晚期水关遗迹呈“Y”状,仅城外部分基础部位残存,为砖石混合建筑。水关底部有一层铺地石板,从南到北总长21.4米。

该水关是为解决中市河穿越南城墙而修筑的。作为沟通城墙内外的建筑设施,在给城市提供充足水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内外水运的畅通。水关设立的吊闸在战乱时还可以阻止外敌来自水上的进攻。

地方志中关于泰州城南水关修缮记录最早的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时任泰州知州的万钟修筑了泰州城东、南、北三处水门。据此,专家认定晚期泰州南水关的修筑年代为1183年。

南水关的发现,是研究宋以来泰州城市布局和城墙建设的重要实物资料,不仅为泰州的城市考古提供了参考坐标,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坐标。

⑶古城墙的重要遗迹,宋代涵洞遗址

宋代涵洞遗址共发现有城墙、涵洞、灰坑、墓葬、红烧土层等遗迹,出土了一批汉代、五代、宋、明时期的陶瓷器和擂球,对涵洞的年代初步判断为宋代,南段修建年代略早于北段。

在望海楼宋代涵洞遗址曾出土大量的“海陵陆四五”、“泰州癸酉”的铭文砖。其中,前者在水关遗址也有发现,后者与在晚期水关的立壁和券顶上发现的“甲戌城砖”铭文砖规格相同。由此可推知,铭文中的甲戌年和癸酉应是两个相近相连的年份。宋代涵洞铭文砖上的癸酉被确认为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水关铭文砖上甲戌年当为嘉定七年(1214年)。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南段涵洞(从南向北摄)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北段涵洞(从西向东)

⑷北城门北水关与老槐树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泰州人,一定会记得泰州北城门西侧曾经有一座北水关,水关旁有一棵古槐,老干中空,根须满地。也许是树根像树的脚露到了外面,于是人们就给这里起了个独特的名字“槐树脚”。泰州诗人程恩洋有首关于老槐树的诗:“水关桥畔古时槐,老干嶙峋傍水隈。桥畔人家蒙庇荫,多年雨露沐栽培。”“槐树脚” 因其地理位置原因,成为泰州很响的一处地名地标。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文史专家、书画院顾问肖仁先生曾在1964年作画 “槐树脚”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上世纪80年代,“槐树脚”西侧新建洧水市场,城建部门曾在古槐周围空出一块地方,并加了护栏,旨在原地保护古槐,但因处于人来车往的坡道上,撞击磨擦不断,时间不长,古槐就逐渐枯萎。如今,枯死的老槐树主干被搬到了泰山公园,建设部门专门为其新建了一座方亭,将老槐树的主干置于亭内作为文物陈列展出。

清末民初,被誉为苏北小上海的袖珍小城泰州究竟是什么模样?

泰县48乡镇图。

泰州(海陵)古城墙及护城河(四)

泰州小叟声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

你有相关的故事或看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