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耳的人设崩塌了吗?为什么孔子说他不守礼仪?

 繁星1 2020-10-01

文:肖邦  /  图:来自网络

随着电视剧《重耳传奇》的播出,晋文公重耳的事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剧中的重耳是一个“谦而好学举贤良,三让君位存大爱”的人,他娶了齐姜,齐桓公便成了他的岳父。

这翁婿两人都是春秋霸主,后人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

孔子曾在《论语·宪问》中,对这两个人做过评价:“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那么谲是什么意思?

谲就是欺诈,狡诈,玩弄手段的意思。正就是不偏斜,合于法则和道理,在这句话里也可以理解为心正,行为符合礼仪。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晋文公为人很狡诈,而且行为不符合礼仪;齐桓公行为符合礼仪,而且为人正派。为什么孔子的评价和电视剧中的重耳相差甚远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做过哪些事吧!

1.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在位一共8年。重耳从小就虚心好学,善于结交名仕。

在他人到中年时,由于他的父亲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就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储君,晋献公也有这个意思。

骊姬陷害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导致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为了避难也流亡在外。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后,在齐秦等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继位了晋国国君。

晋文公元年,功臣咎犯向晋文公邀功,晋文公就和他盟誓。臣子介子推是一位侠义之士,他当年曾割自己的肉救重耳。

介子推认为咎犯向国君索要功劳的行为很可耻,所以不愿与咎犯为伍,就离开了晋文公。

晋文公后来封赏功臣时,竟然忘了介子推。当然介子推也不稀罕这些赏赐,他认为臣子掩盖过错,国君赏赐奸佞,不能与他们相处。

晋文公称霸后,在践土会盟时,晋文公召周襄王来践土,并带领诸侯们朝见周襄王。

晋文公五年,晋文公派军攻打曹国,因为晋文公当年逃难时路过曹国,曹共公对他无礼。

曹国战败,曹共公被晋军抓获了,曹国的土地也被分给了宋国。不久,晋文公病了,曹国的臣子对晋文公说,病因是曹晋两国都是姬姓诸侯国,而晋国灭掉兄弟国家,这不符合礼仪。

晋文公听后,才恢复了曹共公的曹国国君地位。

2.齐桓公

齐襄公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了避难出逃至莒国,后来在鲍叔牙等人的帮助下,小白回到齐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并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称霸了,霸主地位也得到周襄王的承认。

齐桓公第六年,齐桓公派人朝见周天子,说宋国废立国君,不尊重周天子,请天子发兵兴师问罪,周天子同意了。

第二十三年,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燕庄王把齐桓公送入齐国境内,齐桓公认为这样做违反了周礼,除了周天子,诸侯之间相送是不能出国境的。

于是他把燕庄王所到的齐国领土划给了燕国。

在葵丘会盟时,周襄王派人给齐桓公送祭祀用的祭品,并允许齐桓公不用下拜谢恩,但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还是用最高规格的礼仪下拜接受祭品。

从历史的史实来看,孔子对晋文公和齐桓公评价是有道理的。

孔子从小就学周礼,对礼仪很重视。晋文公称霸后就开始任用奸佞,忘了忠良之士,气走了介子推。

最不应该的是,晋文公在践土会盟时把周襄王召来。对于周朝来说,周襄王是国君,晋文公只是一个臣子罢了。周礼规定国君召臣子,而臣子是不能召国君的。

后来晋文公还把曹国灭了,把曹国的土地分给了宋国,并未事先请示周襄王,这样做就是僭越。

诸侯国是周王封的,土地也是周王给的,晋文公有什么权力把一个诸侯国的土地给另一个诸侯国呢?

所以从以上事迹来说,晋文公的做法是不符合周礼的,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也算公正。

齐桓公做了齐国国君后,攻打宋国之前,先请示了周襄王,得到同意后才去攻打。

后来齐桓公又因为燕昭王把自己送到齐国境内,逾越了周朝礼数,于是把燕昭王到过的齐国地界都划给了燕国。

葵丘会盟时,齐桓公仍然下拜接受周襄王赐的祭品。

从这些细节来看,齐桓公很遵守周朝的礼仪。所以孔子说他是正而不谲,是很有道理的。

在后世的小说和影视剧中,人们总是喜欢把齐桓公演绎成一个蛮横霸道的人,而把晋文公朔造成一个谦谦公子。

而其实,真正的史实却正好相反。只能说,我们还是要到历史中去了解历史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