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高维时空的奥妙】(14) 平行时空

 心理咨询诊所 2020-10-02

摘录于我写的《宇宙高维时空的奥秘》中  第四章 平行时空(节选)

      在前面所分析、认识的物理六维时空中,我们所分析的每一个维向更高维时空的发展内容通常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也即直线扩展成平面二维;平面扩展成立体三维;立体扩展成五维实体的固定方向的方式,或者结合时间维后而构成运动、弯曲时空的方式实现。以后以物理六维时空为基础,分析、认识更高维度和时空存在的内容会沿着两个路径方向展开。其中之一先从物理六维时空的基础开始以转换时空、平行时空的方向初步探索一下相对于我们的表面时空所隐藏的内层时空的高维时空存在;其二再回到物理六维时空的基础,以系统时空、细胞基因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为路径展示对高维时空存在的分析,展现物理六维的时空存在、观念向着更高维时空的认识扩展的过程,以及高维时空与低维时空的结合,和高维时空向着低维时空演化的过程,体现高维时空的复杂性。所以,为了避免描述混乱,对更高维的时空和维度描述为达到了七维、八维的高维时空结构、状态等,而不用第七维、第八维等特定的指向高维时空中的具体哪个时空。

一、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
  1、 “精密宇宙学”所揭示出的宇宙内容, 在宇宙目前的能量密度中暗能量约占 72%, 暗物质约占 24%, 而人们所熟悉的可见物质、能量只占 4% 。然而相对于人们的眼睛,不仅有隐藏的暗能量、暗物质,更深刻的还应该对应着隐藏的时空存在。它们并没有向着表面时空而卷曲,更没有向着三维空间而卷曲,而是积聚在人们所在的表面时空中,或者投影到表面时空的事物存在内容、状态中,或者与事物的存在构成一个整体的多维时空的系统存在。只是向着人们的三维立体的眼睛的功能而隐藏着,被人们的三维立体观念所制约、忽略。
  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义相对论中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弯曲是不同于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弯曲,而是一种绝对弯曲,认为一个长条如果放到引力场很大的星球上面,它的长度会缩短,因而是绝对的弯曲效应。然而我们思考:当人们将长条、标尺和观察者都到那个星球上面去测量的时候,长条、标尺和观察者都会同时缩小,这个观测者仍然无法测量到长条的缩短。所以,人们所认识的长条的缩短仍然是它在那个星球的引力中相对于我们这个惯性系中而呈现的时空转换后的状态,是相对的状态。

  双生子佯谬(twin paradox)的命题中,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的惯性系中,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要发生非惯性系的变化。尽管B在星际旅行的火箭中没有感觉到自己和火箭空间的时间变慢,但是,在地球上的A会发现B的时间变慢,即B相对于A的时间变慢。B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二人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重逢时B将比A年轻。所以,在B经过了时空转换后,B和A重逢时,B在相对于A的时间变慢的相对性中,包含了绝对性的因素。
  那么,在广义相对论中,还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双生子的情况:如果B旅行到一个大质量的星球上,B所在的星球引力导致的时间延缓效应,B相对于A要年轻,尽管B在那个星球上没有感觉到自己和环境空间的时间变慢,所以B对于A的时间变慢首先是以相对性而出现的。如果他们重新在地球上相遇,B也同样会比A年轻。

2、物理六维时空中,我们所看见的表面实体存在,反映以表面为基点的分维轴线的所有时空存在向着表面基点进行的时空转换后的时空积聚-投影的结果表现;我们所看见的表面实体的质量指标,反映以表面为基点的分维轴线的所有时空存在能量向着表面基点进行的时空转换后的时空能量的积聚-投影的结果指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E=MC2表明了这样的时空能量的积聚-投影的结果,人们在表面基点所认识的表面实体的质量,代表着表面实体所包含的分维点的时空能量向着表面时空为基点的时空能量转换后的积聚-投影结果,体现时空和能量的统一存在。
  所以,我们的表面实体的基础材料,是那些沿着微观方向不断发现的微观粒子吗?那样的观点显然是抹杀了分维点上面的时空能量向着表面时空的基点发生的时空转换过程和积聚-投影过程,而造成的认识和观念的错误。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在表面实体中所认识到的原子集合、原子核集合等内容是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因为它们是相对于表面时空和表面实体的时空转换而呈现的存在,被表面的人的感觉所吸收,被人的意识所建构、反映。但是,它们能够有独立于表面时空的存在时空和存在状态吗?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自在时空
  以前人们从表面实体的某个分子点为基础沿着分维向微观的探索过程,也可以发现许多微观粒子的存在状态和时空转换后的呈现内容。但是,那不是微观粒子的独立的时空存在内容,而是微观粒子时空向着表面时空转换后的呈现内容,体现高维时空向着表面时空投影状态的时空转换基础。也体现人的生命的感觉功能的存在局限、体现人的思维和认识局限的一种认识内容和认识结果。越向着微观方向延伸,所发现的是不同条件下的各种量子状态,为了便于描述,现在将在分维对应的某一层次的微观粒子时空应该包含它们向着表面时空所呈现出的微观粒子状态和量子状态。

  如果分维中每一个有场存在点构成的弯曲时空,如原子、微观粒子等存在状态,如果不是我们从表面时空来认识它,或者说不经过与表面时空的时空转换,它们的时空是什么样的呢?那样的时空存在,就应该有它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时空存在体系; 不经过时空转换的分维点的粒子的时空结构,可以通过时空转换的过程来分析,在这样的时空中,里面的组成依然以它自己的速度运行,里面的光子仍然以光速运行,时空很大,而构成一个无比广阔的时空存在。只是相对于我们这个表面时空来看,由于经过了时空转换,所以表现为空间尺寸很微小,时间标尺的很大使得能量凝固成静止质量,构成粒子状态的弯曲时空结构和时空状态,也被人们理解为量子塌缩的状态,这是时空统一的典型存在状态。

  于是,沿着分维轴线的延伸中的每一个时空存在点上的时空存在,如果不相对于我们的表面时空而进行时空转换的本来时空状态,就构成了该分维点中的时空存在所建构的自在时空。可以通俗的表述,人们所发现的某层微观粒子,如果不相对于我们的表面时空而进行时空转换的本来时空状态,就构成了该微观粒子所存在的自在时空。


三、平行时空的存在----七维时空的揭示 

  我们现在所要思考的,是如果我们不从表面时空来认识微观粒子状态,或者说不经过与表面时空的时空转换的背景下,自在的原子时空与原子时空之间所构成的时空,自在的某层微观粒子时空和微观粒子时空之间所构成的时空,它们的时空又是什么样的呢?依据相对论可以理解,那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和时空存在。这样的时空存在内容,是人固有思想的空白,被人的观念所忽略的存在。 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空向我们的思维而展现。关键的问题是,某层次的微观粒子之间,是否有超出它们的微观尺寸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长距离联系存在?科学在激光、化学钟、量子缠绕等现象中发现了这样的联系。所以,为我们思考微观某层次中的自在时空之间的联系和时空存在,提供了基础。


  对于表面的实体的不同的点,沿着分维所对应的不同的微观粒子状态和量子状态,在不经过时空转换的情况下,某层次的微观粒子所在的自在时空,应该是遍布世界的存在。这些不同的微观粒子点所在的自在时空之间所建构的时空结构,如原与原子之间,夸克与夸克之间所构成的时空,就构成一种平行时空的存在。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前在表面时空中思考的原子的集合、微观粒子集合的时空,那只是相对于表面时空发生了时空转换后的微观粒子的集合,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被表面时空所转换的、没有被表面时空所缩小的更广阔的时空存在。这就是平行时空的存在。

  在某一层次的时空中,如原子、或者原子核、或者夸克层次中,以它们的自在时空为基础而构成的平行时空,是可以以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也是遍布世界的。这个时空中的存在内容、关系,我们无法用前面的六维时空来认识、表达它的存在,于是,一个代表平行时空存在的维,也就出现了。某层次的自在时空所构成的平行时空,由于没有相对于表面时空的时空转换过程时,而呈现一种无比广阔的时空境界,也是遍布世界的。
  由于前面所阐述的宇宙的层次性存在,不同层次的粒子,如分子之间、原子之间、或者原子核之间、或者夸克之间的自在时空所构成的平行时空,都可以以它们自在的方式存在,而构成不同层次的平行时空的存在。并与原来的六维时空一起,达到了更高的七维时空的存在。

平行时空,因为不相对于表面时空进行时空转换,所以,在相对于表面时空进行时空转换的六维时空中,保持隐身;它却可以通过与表面时空的时空转换而投射、积聚-投影到六维时空中来,成为六维时空中沿着分维发现的微观粒子状态和量子态,成为表面实体形态的积聚-投影基础。体现超越六维时空的高维特征。


  在表面时空中,不同惯性系的状态可以通过相互变换角色来进行实验,如高速运行的列车与地面之间不同惯性系的观察,人可以在地面或者进入列车来进行不同的实验。而对于由原子集合、微观粒子集合所构成的自在时空,人无法将自己变成没有表面分子集合的时空结构,而进入原子集合、或者是微观粒子集合的时空来观察和体验的。
  如果我们有足够大的放大镜,而看见表面实体后面的整个原子状态的结合,那也可以表明这个原子集合的整体状态与表面实体之间的一种整体的时空转换的关系,也和人们现在观念中的沿着某点向着时空转换的微观所发现的微观粒子点而后的集合想象有很大的区别,也和原子之间所构成的自在的平行时空有很大的区别。

四、 不同层平行时空之间的相互关联,平行时空与表面时空的相互关联

  由于无法知道所认识的众多的原子之间、或者是某种层次的微观粒子之间所构成的自在时空状态之间建立的联系而在没有转换到我们表面时空来之前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表面时空中来的?而只能从一个分子点的分维延伸中观察到已经进行了时空转换后的微观粒子时空对表面时空的存在状态的影响和关系,或者简单的将原子集合、微观粒子集合当作基础存在而直接建立关联了。因而,原子之间、微观粒子之间所建立的联系而构成的自在时空的整体时空的存在状态(平行时空)并与表面时空的关系,在科学以前的观念中,也是一个空白。

  平行时空与分维的结合,就会构成不同层次的平行时空的存在。不同层次的自在的平行时空,和表面时空之间,必定是相互关联的。这种相互关联的内涵,也应该远远大于我们以前在表面时空中沿着表面实体某点向着时空转换的微观所发现的微观粒子点之间的浮浅认识内容,也不只是相对于表面实体时空进行时空转换的微观粒子点之间的集合关系对表面的关联,而是自在的某平行时空的存在与表面时空的实体之间的关联,而影响到我们所建构的表面实体的存在性质、属性、状态。

  一个表面时空中的实体杯子,它所对应的各层平行时空如原子的平行时空、原子核的平行时空、质子和中子的平行时空、夸克的平行时空之间,都应该有一种对应关系的。 所以,表面时空与各层平行时空的关联,通过这样的关联关系,主要表现在表面实体的物理特性和变化的对应内容。

所以,平行时空与表面时空之间的关联,属于物理七维时空中的关联,超越了低维的六维时空之间的关联。在过去低维的六维和五维时空观念中,人们只能通过显微镜认识到表面时空物体中对应的分维中某点的粒子态,只能认识一个点的粒子和量子态,呈现微观的时空转换效应。
  平行时空的存在以及它与表面时空之间的关联,是它与表面时空进行时空转换的基础,人们过去在表面时空中就以五维时空的观念而通过显微镜认识到了某层平行时空中经过了时空转换后呈现出的某点的微观粒子状态和量子态。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五、延展性思考
  我们表面时空中的实体,包含了分维中各层次的点所对应的平行时空存在内容,等于建立了从表面时空通向各层内层时空的联系的时空通道,那是一个七维时空的时空通道,尽管目前的科学观念、科学仪器和实证过程,是以相对于表面时空沿着五维时空的观念,沿着表面时空一点的分维延伸并通过时空转换的内容来实现对各层次时空的接触和初步认识的。

  而许多层次的平行时空中,并不一定会将它们的所有时空结构延伸到表面分子时空中来。人们依据质量超过强德拉赛卡极限的引力场导致的坍缩效应的理论,可以理解天体中宏观存在的中子星、脉冲星、白矮星等,以其引力和质量和发射的波被人们所在的表面时空所捕捉到,尽管对它们的认识内容仍然是建立在相对于表面的时空转化基础上的,它们仍然会构成它们的平行时空的存在。
  然而世界并不只存在引力场,现代物理的标准模型也认为60种基本粒子物质场对应于量子场,沿着分维有这么多有着场强度的场存在。依据多层次的平行时空的存在,如果某层次中的自在时空以不扩展和延伸到更表面的时空结构为存在,它们在其场中所建构的时空结构、存在结构和状态,就表现为可以以质量较小的平行时空中的事物和结构存在,人们就难以发现它们的存在,我们称之为某层次中的平行体。它们如果与表面时空进行时空转换后,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中子体、夸克体等。

        所以,在某层次的平行时空中,以一些自在时空结合而组成的时空结构体,我们称为在该层平行时空中的平行体。我们表面实体结构所对应的在那层平行时空中的平行体,称之为这层平行中的对应平行体;在那个平行时空中以不扩展和延伸到更表面的时空为存在的平行体,为非对应平行体。所以,在这个层次的平行时空中就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平行体,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可以影响、融合。与表面实体结构相通的对应平行体的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在那个平行时空中以不扩展和延伸到更表面的时空为存在的非对应平行体的粒子间的距离。 而反映到我们这个时空中来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看见、测量到我们表面实体结构所对应的对应平行体所转换过来的存在结构和状态。而非对应的平行体,我们看不见,它们至少可以以一种信息作用的方式影响到我们表面时空的存在内容,也许能够测量到某种放射性现象。如α、β射线等各种射线,去尝试捕捉中微子等,也测量到到了一些发光体。会影响到我们的感觉和思想的。
  (以上第四章的部分,原来有将近2万字,现在将那些枯燥的推理部分省去后,改写成为了上面的几节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