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庭丨话说“知趣”(另一篇)

 金秋文学 2020-10-02

话说“知趣”(另一篇)

作者:张玉庭

1944年6月16日,是张恨水先生的6O寿辰,恰好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40周年纪念日,于是他所在的重庆《新民报》和另儿家折闻单位决定为他祝寿,举办茶话会他听说此事后立即撰文拒绝 ,且妙文就发表在《新民报》上,丈曰:“照说,这种光荣的赠予,我应当诚恳地接受,可是我想到物价的数字,我立刻想到不该因我这全无一用的书生而浪费,而且我的朋友,不是忙人就是穷人。对于忙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时间,对于穷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法币,于是变为恳切的婉谢。假如茶话会开了,一个面白无须,身着川绸长衫的措大,在许多来宾中公然受贺,那窘状是不可想象的。说我矫情不如说我知趣,朋友,以为如何?”

张恨水乃文界泰斗,其名其文皆赫赫,但既不张扬更不得意,如此谦恭,如此知趣,也的确让天下人肃然。

于是想起了曾经令人眼花缭乱的公费宴请----老百姓明明对此颇有微词,中央也曾多次下文明令禁止,但偏有人不识相不知趣,还名之曰“吃了也白吃,何必不白吃,该吃不白吃,落个白不吃。”----这才使公費宴请的场面如火如荼,颇为壮观,不信请看92年7月8日《光明日报》四版头条,其上不仅有大字标题:《公费消费卷土重来(肩题)南京酒楼生意如此火爆(主题)》,而且有数字为证:“在有300万居民、50万流动人口的南京市区,大大小小的酒楼共有15000多家,平均每24 0人拥有一家酒楼饭店。就这样仍然满足不了来往酒楼的食客的需要,每到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酒楼前迎来送往,车水马龙。几家非常叫座的饭店下午四点已无法订到座位。细察其详,多为公款消费。”

请再注意一下张恨水先生的文章,先生曾指出,出席那个茶话会的非“穷人”即“忙人”,那么,出席当今公费宴请的呢?无须怀疑,肯定不是“穷人”且有不少"闲人”,于是人与人一比,也就比出了不少问题。

不信试问:在公费宴请的餐桌上尽显风光的,有几位是“忙碌”的工人、农民、教师、战士?

不信再问:与下岗的同胞比,这餐桌上的灯红酒绿光荣吗?道德吗?合情理吗? 

不信再问:如此一路豪情地喝下去,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共和国,能算吉兆吗?

张恨水不是共产党人,但这位先生的极知趣的做法却足以让当今某些极不知趣的达官显贵们差愧。

既然如此,豪餐壮饮者,知趣点,如何?

(张恨水文引自《读者》9 2年第8期3 3页)

一谜多猜

作者:张玉庭

有个朋友特淘气,一次闲来无事,曾出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

谜面是:“撅着腚,往里插,咬着牙,往外拔 。”

于是大家就笑,都说这谜语挺“黄色”,是说男女干“那个事”的。

不料他笑得更“理直气壮”:“邪!邪!你们全想邪了!吿你们吧!这是刷牙!”

我们于是大笑——他说得果然对,这的确是“刷牙”者的典型动作,一点也不“黄”!

于是由此想起了一谜多猜的现象。

比如有个字谜“二尺二”,它的谜底就有两个。一是"封”字,因为“封”的左侧可以拆为两个十一,加上右侧的“寸”正好是两个“二十二寸”,即“二尺二”。另一个谜底则是 “等”,因为上边的竹字头可以理解为两个“个”字,下边的“寺”字可以拆为“十一寸”,“两个十一寸”,正好也是“二尺二”。

确实,一谜多猜是个极有趣的文化现象。

自然,究竟哪个谜底更好?就要靠人们细细地分析和人们的认真比较了。 

文/张玉庭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玉庭,执教于高校中文系,《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