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指标为啥有时灵有时不灵?实际上只差一点就灵了

 Lisky6428 2020-10-02

翻阅以前的笔记,发现自己在初学交易那个阶段,前前后后竟然研究了将近30个指标及其变种,并且大多数指标后面都写满了问号,为啥有时灵有时不灵呢?学习可真是有乐趣呢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开始学习炒股票或者期货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吧。

现在想起来,其实这个还真不是指标的问题,问题在于对技术指标和指标作用的认识。

我学习过的技术指标基本上是由价格和成交量计算而来,从各种角度来描述价格的水平、变化速度、区间范围等,简单说,技术指标如同K线一样,是对现实的描述。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使用技术指标时究竟是把它看作一个可以揭示未来的工具呢,还是仅仅把它当成对现状的描述?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炒股或者炒期的盈利到底是怎么来的,或者说安全的盈利是怎么来的。无数高人先辈都讲过答案了,那就是顺势而为。

我是物理系毕业的,很自然地就把这里的势理解成了一种惯性运动,也就是说当价格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所造成的惯性会推着它继续运动一阵子,这样就给出盈利的空间了。按此推理,安全的盈利方式就是在运动开始之初具有一定惯性后进场,惯性衰弱到一定程度或者运动结束后出场,当然找到惯性最大的方向是其中的重点。

我之所以会觉得技术指标有时灵有时不灵,是因为网上很多技术指标的文章中,都会有类似这样的一段话:“当快线向上穿越慢线时为买入信号,反之则为卖出信号”。实践当中,如果机械的按照这个规则去操作的话,十有八九会不如意。但是,如果把所谓的“势”作为研究的前提,把技术指标仅仅作为一个描述现状的工具后,仍然机械地去操作,但它好像就灵了

把“势”作为研究的前提,举个例子,在一个上升趋势中,只做多不做空,每次都金叉买入死叉平仓,胜率会显著提高,盈利情况也很不错。这样做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上升趋势中,把每一波上涨的幅度和下跌的幅度累加起来,前者之和会远远大于后者之和的,这时会发现指标是真TMD灵。

把指标作为描述现状的工具,举个例子,震荡指标现在处于超买状态,仅仅表示现在市场上买方情绪的热烈,并不预示着随后可能发生的回调会有多大的利润空间,这时顶多会在指标脱离超买区域时平仓落袋,而不会反手做空。但是如果把它看作是揭示未来的工具时,就很可能反手放空了,参考上一段,这样做就显得有点不明智了,俄们的口号是“与天斗,与地斗,坚决不跟市场斗”

想到这里,我又花了大量时间去做历史数据的推演和模拟交易的验证,事实证明那些经典著作对于技术指标的讲解竟然灵了。兴致勃勃之余,我把这些指标的算法也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无论这些技术指标算的是啥,平均数也好,差值也好,线速度或者角速度也好,或者线速度的角速度也好,只要把它放在“势”的框架里,几乎随便捞出一个都挺好用。

不过,尽管如此,最后选择哪几个技术指标进行组合-我感觉-最根本最重要还是要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匹配起来,不然快刀杀敌同时也可能自戕,还是要多了解自己心里的那个小魔鬼。

真的太有意思了

技术指标为啥有时灵有时不灵?实际上只差一点就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