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截教和阐教在争什么?

 cat1208 2020-10-02

改编《封神演义》有一个好,没几个人要求你忠于原著。电影《姜子牙》的预告片不过一分半钟,吼得最响的一句台词是:“姜子牙,你竟敢强逆天命!”于是就可以知道,这肯定是一部和原著的立场对着干的电影了。

因为原著的基本设定,就是天命是绝不可违背的,而绝不违背天命,正是最大的正义。小说一开头,商纣王动用了将将两千年后的才情,写了首七律调戏女娲娘娘,女娲心理活动如下:

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商纣的罪名,“不畏上天”是排在“吟诗亵我”前面的。女娲认为商朝“气数已尽”,所以才决定给商纣报应。言下似乎是,商朝要是气数未尽,她也就只好忍气吞声,不敢me too了。之后女娲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她发现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也就只好闷闷不乐,放弃了马上亲自报仇的打算,物色狐狸精去了。

别说姜子牙这种惯于唯唯诺诺的角色,就是他的老师元始天尊和师伯老子这样的教主,在天命面前也是绝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所以原著里老子忍不住要感叹:“周家不过八百年基业,贫道也到红尘中来三番四转。可见运数难逃,何怕神仙佛祖?”

事实上,原著里敢于违逆天命的,正是反派的截教人士。赵公明本来在峨眉山清修,出于和闻太师之间的友谊,就慨然答应赴西岐助阵。赵公明被陆压道人用卑鄙手段暗算之后,他的妹妹三霄娘娘,更是明知“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还是不惜一死也要为兄报仇……总之,截教人士比起道貌岸然的阐教上仙,看起来有情有义有人性得多。今天的读者看《封神演义》原著,感情上是很容易偏向截教一边的。

预告片的另一句重点台词:“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不救!”这种超越族群的大爱,按照原著,也是截教的特征。事实上,阐教指责截教,一大理由就是滥收弟子,“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被毛戴角,自然是动物修炼成人形;湿生卵化,则是佛教的动物分类学。佛教认为,动物分胎生、卵生、湿生(从潮湿中出生)、化生(从虚无中出生)四大类。

简单说就是,按照原著,正义的阐教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邪恶的截教,反而主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享修仙资源的和谐发展观。

当然,也别急着用今天的价值观去批判古人。《封神演义》原著的设定,或许也是有道理的。元始天尊说得很清楚,立封神榜的时候,分了三个等级:

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所以,仙是高于神的。凡人死后封神,是赚了;仙人死掉封神,则亏大了。而在传统的民间信仰里,仙和人的关系,与神和人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仙是很高冷的,对人爱答不理,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神不同,人掌握了某些符咒,就可以驱使神为自己干活;人给神上了足够的供奉,则神有责任完成人的要求。神只是架子比较大的乙方。

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截教的价值观问题所在:万物皆可修仙的理念,虽然公平也环保,但是数量庞大的“仙”(毕竟截教的仙已经多到能摆“万仙阵”的地步)压在人类头顶上,必然使人类不堪重负。而阐教的做法,是维持仙的稀缺地位,周灭商的战争过程中,把一大批仙降格为神,神是要给人类回馈的,人类的负担可以大为减轻。

照这么看,《封神演义》原著的大结局,阐教击败了截教,倒不是正义战胜邪恶,但确乎是考虑成本-收益的务实派,击败了大爱无疆的情怀派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