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文化玉串饰值不值钱

 新用户12044471 2020-10-02

良渚文化玉串饰

 有学者研究认为是良渚文化玉串饰表面裂隙中渗入的有机物加热碳化呈色所致,这种观点可作为黑沁成因之一说。此外,钱宪和先生通过检测发现良渚文化玉串饰黑沁部分的铁元素含量较高,推测外界铁元素的渗入导致透闪石转化为阳起石并因此形成黑沁。

 从矿物学角度上看良渚文化玉串饰,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他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良渚文化玉串饰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氧化情况较重时,通常在良渚文化玉串饰表面钙化形成白斑,但自然地覆盖在良渚文化玉串饰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

 良渚文化玉串饰真伪辨别方面,有实习经验和认知水平较高的鉴赏家,他们的观点也值得借鉴。如所谓的“包浆”、“手头”、“老玉新工”等。

 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良渚文化玉串饰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深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沾水法

 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所谓的出浆。

 良渚文化玉串饰包浆

 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话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显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

 工艺痕迹鉴定

 1.工具、方法:用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良渚文化玉串饰。

 3.局限性:对腐蚀严重、脱皮、良渚文化玉串饰钙化严重成粉状者不能鉴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