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充满禅理的唐诗,在回答别人时尽显智慧,你能够从中悟到多少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0-02

魏晋时期的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庐山,过着一种平淡如水的生活,其实他之所以去隐居,主要是对于现实不满,不想与世俗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中年突然有所悟毅然决然选择隐居,以此来告诉世人,他想做一个真正的隐士,从此与这个世界完全隔绝,保持最纯的生活本真,一时之间成为了文人中的楷模,使得历代的文人把陶渊明当成了人生的导师。

唐朝也有很多的诗人最终选择了隐居,譬如盛唐时期的王维,晚年也是去到了终南山隐居,同样他也是把陶渊明当成自己的偶像,无论是诗歌的风格,还有那种生活态度,他都是尽量靠近陶渊明;那在我看来王维晚年选择去隐居,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他不放下对世俗社会的眷恋,一直生活在长安的话,或许写不出后来那些令人惊艳的作品。

除了王维之外,唐朝还有一位高人,那就是太上隐者,关于这位高人的记载很少,连他的生平也不详,只有几首作品流传于世,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这首《答人》,这是一首充满禅理,同时也尽显智慧的作品,诗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诗,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但是每一句都写得很深刻,看看你能够从中悟到多少呢?

《答人》

唐代: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隐者也就是古代的隐士,他们生活在偏僻的地方,往往与世俗的社会保持了一段距离,在那些深山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这些人看问题比别人要更加深刻,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与常人不太一样,毕竟他们心如止水,没有更多的追求,只追求生活的本真,去过最真实的生活,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与众不同,这首《答人》写得很巧妙,整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每一句都充满了禅理。

当别人提出各种问题时,他对于别人的提问,回答的也是很巧妙,这也正是高人的独特之处,所以在第一二句中,他就表达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还有对于生活的最真实的描写,“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我一个人的时候偶像会来到这山中的松树下,躺在树下睡觉,高枕石头酣然大睡,这就是我要回答你们,为什么要来到这山中的原因。这两句看似写得很普通,其实值得我们反复品读,诗人写得很隐晦。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最后两句更是进一步地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还有一种生活的本真,这样也就使得整首诗更具有震撼力,读来也令人拍案叫绝;山中由于没有日历,所以当寒气消失了之后,对于我来说依旧还不知道是哪年哪月。诗人在这里写得就更加隐晦,从而使得我们从两句中,更能够体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

这首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无非就是回答了别人的提问,但是诗人那种豁达的心态,还有对于生活最纯真的描写,让这首诗显得很干净,字里行间也充满了智慧。可能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那是难以理解诗人的态度,一个人隐居于深山之中,那不是等于放弃了对于世俗社会的追求。其实这不然,诗人已经看淡了一切,对于世俗的社会,他已经没有任何的向往,只愿意一个人隐居于深山中,所以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好好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