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后吹牛吹出的大事件,竟是左右了晚清格局...

 Loading69 2020-10-03
酒后吹牛吹出的大事件,竟是左右了晚清格局的突发英雄毁灭记!

清朝王室终于出现了一位足可以与曾国藩比肩的人物—人称“南曾北僧”的僧格林沁,也被称作僧王。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僧格林沁的主要任务转为讨伐捻军。次年,捻军将领张宗禹整编捻军和太平军余部,疏忽南北,奔走东西,意在诱引和拖垮僧王的部队。

僧格林沁性格本就暴躁,率军数十日不离马鞍,以致“手疲不能举缰索,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一路之上清军死亡数百人,怨言顿起,而僧王因无法阻止捻军奔突,刚被朝廷责骂过,所以只当不见。

就这样,刚烈的僧格林沁被捻军一步步带到了山东曹州。张宗禹发现时机已到,马上集结重兵,在葭密寨柳林中设下东、西、北三面埋伏。

捻军先以小股兵力攻击元集,引君入瓮,瓮中捉鳖。作为那个“鳖”,僧格林沁也没让张宗禹失望,率军而出,直接奔到了埋伏圈里。

捻军三面杀出,形势顿时逆转,这时变成了张宗禹在后面追,僧格林沁在前面跑。一路逃到高楼寨,捻军赶上后,四周猛挖战壕围寨。

次日大战,捻军全歼清军马队一万余人,僧王仅率小部残兵逃出重围。在吴家店一带,僧格林沁伤重不支,滚入麦田之中,意欲夜深后再行突围一事。

僧格林沁守望麦田不提,这时终于轮到我们的小英雄张皮绠出场了。张皮绠来自安徽涡阳,此前名不见经传,毕竟这时他才16岁,在此前后,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此时奉命搜寻的小皮绠正在这一带寻摸,僧格林沁也是该的,这时竟然还穿着金光闪闪的黄马褂。张皮绠差点被闪瞎了双眼,悄然摸将前去,大喝一声,手起刀落,英雄一世的僧格林沁便糊里糊涂的命丧于此。

张皮绠得意洋洋,脱下了僧王的帽子、朝珠和顶戴,穿在了自己的身上。回营后,经各方辨认,大家这才发现,这小子一刀劈死了一个王爷,还是清朝最倚重的那个。

得知“国之柱石”僧格林沁的死讯,同治大为震惊,哀痛之下以亲王规格安葬僧格林沁,慈禧太后也亲临祭奠。清政府将僧王配享太庙,在南北等地为其建昭忠祠并绘像紫光阁。

由于僧格林沁素有威望,爱护和善待士卒百姓,灵柩到达京城之时,百姓罢市,拜祭于道路,并献万民伞七十余柄,哭声一片。

而杀死僧王的张皮绠,此后离开捻军,用积攒的银两回到老家隐姓埋名的安顿下来,在涡阳娶妻生子,开设粮坊,倒也过的安稳。

前面已提到,张皮绠杀僧王只是凑巧,本人并无长处。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他却酒后失言,大肆嚷道:“僧格林沁有啥了不起,还不是被老子一刀就劈死了!”

作为大事件中必有的巧合,邻桌坐着的正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所派的三名暗探,当即扑了上来,捆个结实。此后从其家中搜出僧王的朝珠等物,大家才知道,这个老小子没有吹牛。然后,然后就没什么悬念了,张皮绠被押解山东济南,凌迟处死。刑前,张皮绠倒也硬气,不愧是杀过大清朝王爷的人,依旧慷慨激昂,将其刀毙僧格林沁的故事绘声绘色的留给了世人。

僧格林沁之死是晚清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满蒙八旗失去了主心骨,清朝的老本在此蚀光。此前阳奉阴违、抗命不前,持观望态度的曾国藩马上率湘军北上,全力绞杀捻军,李鸿章部和左宗棠部也顺势兴起。

其时有人亦评价道:“僧王将蒙古铁骑,驰逐中原,可谓勇矣,而计谋不定,故无成功之望。“作为满蒙最后一代巴鲁图的代表人物,僧格林沁是清廷最后的依仗、可保国祚的托付之人。但其一时英明,一时糊涂,除了骑射的老本,未能形成自己的作战体系。在对抗英法联军之时,可凭炮战取胜,却又因骑射覆没。到了末期,一代名将却被其一向看不起的捻军击败,终是负了皇恩的浩荡,未能关闭潘多拉的盒子,也致使满清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吴家店的这一场不大的战斗,却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北方捻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僧王不死,必会继续打压湘、淮军事集团,八旗和绿营依旧会被倚重。有时历史契机就是来的这么突然,曾国藩此后担任直隶总督,以湘军、淮军体系为代表的汉人武装成为满清的主要战斗力量,奠定了汉人控制清王朝军政的格局,也敲响了满清的丧钟。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若无庄周梦中蝶,亦无恩赐亦无劫!

我是@知行读史 ,欢迎关注、评论和点赞,我们一起畅聊有内容、有故事的历史冷知识。

#历史冷知识# #我要上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