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岁“中国版福原爱”边打球边哭:为什么“逼”孩子,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富书 2020-10-03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最重要的礼物,是帮他发展出本不具备的能力,让他发现可以掌控自己的潜能,并知道想梦想成真,一定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作者:麦小麦

如果,33岁的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看到下面这个3岁女孩打球的视频,一定以为自己穿越了。

因为视频中的女孩,像极了小时候的她。

只见,这个3岁的萌娃曦曦,叉着腰站在乒乓球桌边,一边挥拍,一边大哭,令人惊奇的是,她竟然每个球都打中了。

网友调侃到:

哭到都快闭眼了,还能精准接球,可见天赋异禀。

打球是本能,哭就是助兴!

实在太可爱了,比大人还能坚持!

曦曦打球的视频网络爆火后,很多人都向她父母取经,没想到他们却说:“打球完全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她自己学会坚持。”

3岁萌娃,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哲理课:“自己选的路,哭着也得坚持。”

从一开始的激动,到反复练习时的枯燥,到最后质的飞跃,培养孩子兴趣的这条路上,最可能过不去的就是“厌倦”这条路。

正如教育学家张捷曾说:

任何兴趣如果想做到顶级,都需要经历磨练和坚持。这期间一定会出现厌倦期。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一定要帮他度过这个厌倦期。

如果度过,他就能获得高层次的快乐,如果他一直停留在厌倦期,那么他永远都将是厌倦的。

逼孩子用坚持走过厌倦期,是我们能给他们最大的“神助力”。

比天赋更重要的品质是坚持

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失去坚持的天赋从不能脱颖而出。

试想一下,如果曦曦打球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痛苦和哭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的练习,只会让她的天赋昙花一现。

一期TED演讲,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曾分享多年的一项研究: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她研究了世界冠军、西点军校;分析了高分牛娃、成功人士,最后发现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不是智商、情商,而是“Grit”——坚毅。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斯坦福大学卡洛杜威克也曾提出:“人的学习能力是可变的,它随着你努力坚持的程度而变化。”

在马拉松赛道上,千里马不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能坚持到最后的。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智商只有75的阿甘,在妈妈和朋友的鼓舞下,做什么都全心投入。

心无旁骛,固执而坚定,这才是他比丹中尉、比珍妮、比那些聪明的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曾听到一句话:“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坚持程度之低,都轮不到拼智商。”我深以为然。

高级的快乐,通过坚持才能获得

曾看过一段4岁女孩跳绳的视频,惊为天人。

小女孩叫于璨伊,三岁开始独立跳绳,四岁参加全国赛,一跳成名,一举夺得7连冠。

来感受下她的速度,目前她最好的成绩是30秒130次。

网友惊呼:“简直快到模糊,新一代中国速度!”

小璨伊为什么这么牛?看看她爸爸就知道了。

小璨伊的爸爸曾是跳绳冠军,耳濡目染中,小璨伊从小就对跳绳产生了兴趣,一岁多就开始模仿。

看到女儿的天赋,于大伟便开始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每天坚持陪孩子练习2小时。

从5秒到10秒再到30秒,逐渐延长孩子坚持的时间。

时间最公平,我们引导孩子怎样花时间,时间就会怎样塑造我们的孩子。

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兴趣若不能持久,那快乐便稍纵即逝,坚持到底才能最后沉迷其中,循环往复,获得高级的快乐。

就像教育家张捷说:“只有度过厌倦期,孩子才能获得高级的快乐。下棋能下出棋道,弹琴能弹出心境。这样的快乐,处于兴趣初期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

天赋始于兴趣,但唯有坚持才能让它内化成真正的热爱,从而乐由心生。

激发内在动力,让坚持更有力量

曾经看过一则盲童弹琴的视频,让人敬佩不已。

从九岁坚持练琴至今,他坚持走过了7个年头,最后更是通过了钢琴10级。

看不见,就请老师把谱子和指法念出来;身体残缺,就比常人多花三倍时间练习。

别人问他为何要学琴,他说:“小时候就喜欢,就想学。”

常人尚且很难做到如此坚持,他却因为这份喜欢,用“坚持”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让孩子想学,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才能成为他坚持路上的助推器。

斯坦福大学Dr. Carol S. Dweck教授,在研究中曾发现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只盯着眼前的成功失败,遇到挫折,容易放弃。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复原力更强,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潜力巨大。

思维模式决定孩子的行动方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孩子。

1、赞扬孩子的努力和过程,而不是结果

孩子学会某种技能,一味夸奖“你真棒”,只肯定他的结果,忽略努力的过程。

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只有成功了才能获得赞扬,一旦遇到失败,就会找原因推脱,而不是自我反省,更无谈坚持。固定思维模式会限制孩子的自我挑战。

我们不妨换成:“遇到挫折你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你终于通过尝试,学会了它,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让孩子意识努力和坚持更值得肯定,这种内驱力会成为他继续挑战的动力。

2、让孩子从失败中学会坚持

锻炼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从小让孩子体验小的失败,不要急于纠正或帮他做。

曾看过一个泰国公益短片《豆芽》,影片中的母亲,陪孩子一路经历失败,最终帮女儿梦想成真。

因为女儿看到别人家的豆芽非常好,就想自己种了卖。

母亲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没有阻挠,而是鼓励她尝试。

女儿一次次的失败过程中,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关系,我们再试试。”

母亲的这句话像神奇的魔法一样,让孩子从无数次失败中重新站了起来,最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女儿最终成为生物学博士。

道理和责骂都无法让孩子获得成长,唯有让他亲自体验过失败,和善而坚定地帮他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孩子的学习力才会因坚持和努力的程度而改变。

3、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

有次樊登和儿子讲《爱因斯坦传》,儿子突然问:“爸爸,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

樊登说:“这事非常艰难,但是如果你想的话,爸爸愿意支持陪伴你。”

比起刻意要求孩子,把孩子内心的力量调动起来,他才更有动力坚持。

《刻意练习》中说:“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最重要的礼物,是帮他发展出本不具备的能力,让他发现可以掌控自己的潜能,并知道想梦想成真,一定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坚持,这条少数人走的路,才是孩子未来人生越走越宽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