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郎平女儿白浪饰演《夺冠》中的青年郎平想到的:我们当如何管孩子?

 新用户48533353 2020-10-03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本文有剧透

由郎平女儿白浪饰演
《夺冠》中的青年郎平想到的:
我们当如何管孩子?


文/晏凌羊

 01 

国庆期间,我带小孩去看《夺冠》,本意是想给她打点鸡血,让她勇敢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结果,我差点看睡着了。

我就觉得,怎么能把一部电影拍得那么不好看呢?就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感觉自己还不如把女排历年来的赛事直播给看完。

电影票60元一张,但我去的那家电影院居然座无虚席,看来疫情真是把人们给憋坏了。

三代女排人的故事,就80年代那一代看起来比较带感。


影片里有个“为什么打排球”的思想升华,算是个亮点。

80年代女排们是为了证明给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行”,她们急需世界的认同,身上肩负着太多的民族自信、社会责任与思想重负。为此,她们豁出命去,一心扑在排球事业上,甚至放弃自我的生活。女排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

新时代的女排们,打排球更多是为了享受体育运动本身、追求自我价值,顺带为国争光。相比集体荣誉,个体的生命、身体、幸福也很重要。女排对中国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体育娱乐。

当然,我也能够理解,《夺冠》这种片子想要放开手脚拍,基本不大可能
(甚至过不了审)

电影确实不大好看
(您当然有您的觉得,骂我拉黑),倒是郎平女儿白浪的表演,让我蛮感动。

为了演好“青年郎平”,她半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多次回看当年比赛录像,捕捉还原母亲每个微小的神情:摸不到球的不甘,怒吼时的爆发,扣球时候的潇洒。



在杀青前,白浪发出来第一条微博:“我妈妈从来没给我讲过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感谢给我机会饰演年轻时的妈妈,我终于知道了她和她的姐妹年轻时有多苦、多棒!”

我觉得郎平和女儿的故事,比电影更能给人启发。

郎平年轻时和白帆结婚,女儿3岁时,两人离婚。离婚后,两人和和气气相处。白浪一直随父亲生活,郎平一有空就去看女儿。郎平自己也说,女儿白浪得到的父爱、母爱是充足的。

这20多年来,她在世界各地奔波、比赛、集训,陪女儿的时间也少之又少,母女之间一度存在很大的隔阂。

白浪曾经说自己不喜欢“女强人妈妈”,郎平马上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从“管女儿”变成了“陪女儿”。

最终,女儿终究还是理解了自己的女强人妈妈,并因为妈妈是个女强人而得益(比如,可以在电影里扮演自己的妈妈),而自豪。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郎平会尊重女儿的兴趣,不会强迫女儿去做什么,不会去规定女儿的未来。

在妈妈郎平和爸爸白帆的影响下,白浪也变成了学霸,在斯坦福大学名列前茅。

你看,被尊重的孩子,才能活出丰盛的人生。

母亲抚育孩子的方式,不是只有嘘寒问暖、日夜陪伴、管东管西这一种。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当你活成一个优秀的、大写的人,当你的孩子终有一天学会用“一个人”看待“另一个人”而不是“孩子看待母亲”的眼光看待你时, 她终究会为你感到骄傲。

能让自己的孩子以你为傲,也是一种很高级的教育方式啊,只是因为难度系数太高,可能会有一些人不以为然罢了。

 02 

前几天我不是讲了一个懒妈妈的故事嘛。

她本人非常懒,但孩子却很聪明好学,是班上的学霸。我觉得她孩子之所以能成学霸,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基因好,另一方面正是得益于她妈的懒惰和“不管”。


我小时候,若是我爸妈有时间、精力管我的学习,那我一定不会成为学霸。得亏他们那会儿天天在庄稼地里、工地上忙活,对我的学习不管不顾,我才能有好成绩。

对我而言,学校是比家庭更文明的地方
(虽然因为家里穷,我也曾饱受霸凌)。相比氛围很差的家庭,我当然更愿意去学校呆着。

这或许,正是“糟糕的家庭也会出学霸”的缘故。

很多父母是根本没能耐管好孩子的,他们本身就不是个成熟的人。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会”管孩子。这里的“会”,是can
(能力),不是will(意愿)

不会管孩子,却非要管孩子,那还不如不管。

你不管,孩子资质还不错的话,还会在其他人
(比如老师、同学、邻居、朋友等等)的影响下,产生主观能动性,探索出适合他们的一条路来。

你不会管,却非要瞎管,很有可能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把一棵好好的苗给糟蹋了。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越是没能耐的父母,越是有“我很懂怎么管孩子”的蜜汁自信。

这种蜜汁自信一来,好苗子也被毁了。

 03 

郭芙就是被郭靖、黄蓉给管坏了的。

她是郭黄夫妻俩在年富力强的阶段生下来的第一胎,那会儿他们一家无忧无虑地住在桃花岛。夫妻俩时间多、精力强,又是第一次生孩子,自然对孩子娇惯得紧。

郭芙从小顶着桃花岛名门之后的名头长大,身边围着天天舔她屁沟的武家两兄弟,搞得她优越感爆棚,对自我、现实、环境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偏差。

郭靖、黄蓉生郭襄、郭破虏的时候,已经四十来岁。书中写黄蓉很后悔自己当初太娇惯郭芙,生了双胞胎后,想对孩子从严管教,可他们终究是有心无力了。

当时,两人肩上已经扛上了“镇守襄阳”的重担,时间、精力、体力不再充沛,跟我们现在这帮“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狗并无二致。

郭襄刚生下来不久,就被李莫愁抢走,黄蓉都没来得及好好坐个月子,就跑出去找孩子。孩子后来又被杨过给抱走,她一路追得好辛苦,最后在裘千尺面前装疯卖傻,才把孩子给抢回来。

书中没有写黄蓉是如何养大郭襄和郭破虏的,但我们从郭襄过生日那一次可以看出来,黄蓉忙得很。她是丐帮帮主,帮中事务需要她决断、打理。她是郭靖的夫人,郭靖镇守襄阳,她要辅佐。她又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管完这个,顾不上那个。

黄蓉的这种困境,跟现在的职场妈妈并无不同,甚至她比我们还要难些。我们还有父母帮手带带娃,但黄蓉没有。她的亲爹黄药师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根本指望不上。“代理公公”柯镇恶倒是帮着带了几天郭芙,可书中写他爱好赌钱、赌输了就不敢回家,到郭襄出生的时候,估计他也年纪也大了,带不动了。

黄蓉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实属不易。这其间,郭芙作为大弟弟妹妹十几岁的长姐,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郭襄、郭破虏的“代理母亲”的角色。郭襄第一次听到杨过的名头,就是郭芙带着她和弟弟一起出去“放风”的路上。

也就是说,黄蓉虽然发誓要对两个孩子严加管教,可实际上她在郭襄、郭破虏的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可能远不如当初花在郭芙身上的多。

也正是她的这种“不管”,使得郭襄任凭自己的天性自由生长
(郭破虏的基因可能就普通一些),因缘际会认识了杨过。再之后,她开山立派,终成一代宗师。

以上这些都是小说情节,算不得真,但我还是那句话:
小孩当然要管,但父母要有谦卑的心态。不会管小孩又有蜜汁自信的父母,最好不要瞎管。

 04 

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完善自己、做好榜样,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教育的本质是“管孩子”吗?

不是,我觉得是“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不管孩子>连自己都管不好,却非常勤快地管孩子。

有个人曾经问拿破仑是如何给士兵指派任务的。

拿破仑回答说这很简单:

士兵要么聪明要么愚蠢,要么懒惰要么勤快。

聪明且勤快的,让他当战地指挥官。他知道该做什么,而且能召集队伍去做。

聪明且懒惰的,让他当将军。他也知道该做什么,但他不会浪费精力去做不必要做的事情。

愚蠢且懒惰的,让他当步兵。

那些愚蠢且勤快的呢?

拿破仑回答说:“我全给毙了。” 


不知道这话到底是不是拿破仑说的,但我觉得很有道理。

把它用在育儿领域也是一样的。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郎平的前夫白帆也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呀。

两人和平离婚,不出恶言。郎平拒绝回答记者提出的“因为什么事情离婚”的问题,说她自己是话语权更大的公众人物,她的发声对前夫是不公平的。

夫妻俩离婚后,共同抚育女儿长大。这么多年来,在涉及女儿教育的问题上,两人有商有量。虽然离婚了,但依然是朋友。


两人都是等女儿成人后,才开启第二段婚姻(下图为郎平和现在的丈夫)。


白帆婚后又得一子,而得知消息的郎平,给他送上一番很高的评价;"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父亲,对女儿照顾额非常好。女儿也喜欢和他生活在一起。15年来不离不弃的悉心对待女儿,这是我做不到的。"


而被问到前妻郎平时,白帆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她的敬意:“我非常尊敬和感谢她,我们依旧是各自很好的朋友,一直有保持着联络”。白帆还时常与女儿白浪一同观看郎平带队出征的比赛,在知道郎平再婚时,也是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啊呀呀,离婚就应该离成这样子嘛。

谢谢你的时间。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