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红袖拭剑 2020-10-03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

曾经,人们对于大唐“胖美人”的胖有着很深的误解,探究真相后才发现,体态匀称且无赘肉的完美身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唐“胖美人”。可任何一位美人最点睛之笔也是姣好的面容,在我们研究过大唐女子的体态美、服饰美之后,真正最令人应接不暇的恰恰是这描在脸上的文化——唐代女子的妆饰习俗。

走进唐代女子的妆饰习俗,就好似进入了万花筒一般,从不会拘泥于千篇一律。相反,就连大唐身为封建王朝的诸多特点都被女子的妆饰习俗很好地诠释着,一张脸不只是好看那样简单,它甚至可以承载唐代诸多文化形态的展现。

就如开篇诗句中勾画的夫妻日常温馨景象,大唐女子妆容的重要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哪怕是女子额头处的妆饰处理都有着极复杂的讲究,所以,再还原大唐女子的妆饰习俗就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盛唐。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武则天(剧照)

一、多种因素促成越发普遍的盛唐妆饰习俗

描在每一位大唐女子脸上的社会文化,盛唐妆饰习俗的产生也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无论在哪一方面引发此习俗,盛唐女子妆饰同样在这一方面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便是盛唐之时相对于之前越发鼎盛的社会经济。隋末唐初,百姓生活凋敝,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心情描眉画眼的,可当李氏王朝经过几代君王努力迎来盛唐之时,工商业发达也就促使女子们有了更丰富的生活追求。妆饰当然是女子们都喜欢的。要知道,普通的盛唐妆饰习俗甚至带动了异域香料、犀角、象牙、玻璃等高档妆饰品的流通。

其次,也是大唐得以建立如此开放风尚的决定因素,那就是李氏王朝的胡人血统,由王室引发,盛唐对外的大国气度因为有着强盛的国力以及完备的制度做支撑,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了少有的蓬勃与自信,这一点表现在盛唐女子身上则更为明显,可想而知,一位位充满朝气和豪迈气概的女性风貌当然要有着精致的妆饰做衬托。相反,女子们越是如此精心妆饰,盛唐的可贵就更为昭然若揭。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第三,“女为悦己者容”,如若用这句话来形容盛唐女子们的日常妆饰,“悦己者”则包括女子本身以及男性与统治阶层。为了能够打造极致美感,无论是盛唐民间还是皇宫内院,女子们的共同追求就是如何将自己打造得更加具有美感,在这里,不可否认的是,女子们的爱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基础是女子天性的爱美,推动者则来自方方面面。

盛唐的女子们最幸运的便是社会地位相比之前的朝代有了全新的突破,这一点也与唐代百废待兴之时女子们的重要付出脱不开关系,与此同时,盛唐女子妆饰也突显了唐代女子们的富有创造力。

除此之外,盛唐依旧是以男权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形态,男人在女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男性统治者的审美观更容易得到社会上下的认同,就如为何杨贵妃会一度成为举国女子们争相效仿的对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玄宗的认可。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唐代美女(剧照)

二、透过妆饰鲜明特点还原一个真实的盛唐景象

如此看来,盛唐的女性妆饰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只与美有关的话题,相反,女子妆饰融入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精神风貌,确切地讲,如此妆饰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盛唐缩影。

首先,盛唐人们心中尊崇的十分鲜明的等级性,贵族女性可以“服花钗,施两博鬓”,平民女子则只能“荆钗布裙”,并不是所有女子都有权利享受奢华妆饰,所以,单从女子的妆饰上,人们就可以很轻易地辨别一个人的尊卑贵贱,这是妆饰融入等级观的最好体现。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唐代贵族女子(剧照)

其次,唐代女子的妆容是经过了几个变化阶段的,唐初社会逐渐安定时的简朴、进入鼎盛时期的崇尚奢侈,唐末之时的病态美,尤其在盛唐时期,女子的妆饰代表了整个大唐国度的气度,女性妆饰首先要做到体现俊美,如此才会表达人们对于国家强盛的自信。

除了彰显等级性以及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妆饰美感,盛唐的女子妆饰还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以及艺术性,而从大国气度出发,这些妆饰还具备了很明显的融合性,盛唐女子们追求新奇特,来自异族女子的优美妆饰往往会被她们吸取并与自身妆饰融为一体,这一点同样在印证大唐对于外来文化消化能力之强。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佟丽娅(唐代妆容)

三、从额上妆具体感受盛唐女子的美轮美奂

说了这么多,想要真实感受盛唐女子妆饰的美轮美奂,还要从最细微的角度出发,不妨来感受一下盛唐女子最真实的额上妆,也堪称妆饰中最具特色的存在,还要属最受欢迎的花钿。

为何花钿会成为盛唐女子最喜爱的妆饰,那是因为花钿妆饰并不复杂。史料记载,花钿有用花瓣或是整朵花制成的,也有用金箔、彩纸剪成的各类形状,最精致还要属虫翼涂以金粉或是鲜亮鸟羽做成的花钿,贴在额头上,对于整体妆容提升都是四两拨千斤的存在,可谓美轮美奂。

可想而知,很多花钿都是有着极为美好的寓意的,再加上性能实用且使用方便,小小的花钿成为了盛唐女子广泛的追求,每日里的妆饰再是素净也不能缺少花钿的点缀,花钿趴额头,整个人的风貌都会全然一新。

描在脸上的文化:大唐“胖美人”令人应接不暇的妆饰习俗

上官婉儿(剧照)

结语

了解过盛唐对于女子“胖”的标准后,人们无不惊叹盛唐女子审美观的全新高度,而当我们了解过盛唐女子的妆饰后,同样也会惊叹于看似只是女子爱美日常的妆饰在整个盛唐起到的不可小视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妆饰是描在盛唐女子脸上的文化与习俗,也是通过盛唐女子们对外展现大唐气度与整个社会氛围最直观的方式。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 李翠华《唐代女性妆饰习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