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工笔画与苏州文化息息相关

 苏迷 2020-10-03
牛克诚谈“工笔画精神”和发展方向
文人工笔画与苏州文化息息相关
《姑苏晚报》2020年09月22日 B01版

  本报记者 罗雯

  “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19日启幕,119幅工笔画精品在尹山湖美术馆亮相。“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生态与精神指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顺利举办,在场名家围绕中国工笔画的当代创作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美协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就“工笔画精神”和发展方向作了相关发言。

  工笔画精神

  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牛克诚曾在日本学习绘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这次带来的山水画,也吸纳了日本绘画中部分元素。

  研讨会上,围绕主题,牛克诚将工笔画精神指向大致概括为三类,他认为这种工笔画精神在当下也具有现实意义。他说,工笔画本体由于在观察与表现上具有鲜明的视觉直接性,因而能贴近现实,紧跟时代前行。

  他认为,工笔画精神主要体现在慢、精致与从容等方面。作为一种与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节奏格格不入的产物,工笔画的慢,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工笔画家以慢工细活,不厌其烦地细致打磨作品。从作品层面上看,工笔画以工致精到的线条、层层的晕染,创造出精致完美的画面。精致的工笔作品以沉静的力量,对抗着审美的粗鄙化,为人们保存了对于美的始终如一的兴致与趣味,滋养了人性中追求美与善的本真力量。

  此外,工笔画作为一种细致的艺术呈现,在当下粗糙、快速的社会生活中提供了一种生活指向。牛克诚表示,专心致志的雕琢不仅在作品中留下创作者的情感与风格,它的精致让人的情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找到一种舒缓的平衡,从而实现一种灵魂净化与精神提升。

  工笔画本身在当代也是一门紧跟时代的艺术表达方式。此次作品展中,除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外,还出现了不少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新的现实空间、新事物、现代家居、建筑,现代生活逐渐成为当代画家的表现对象,充分展示了当今工笔画题材的多样性与时代性。

  “吴门四家”引领工笔画潮流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中出现较早的一种表现方式,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注重细节与写实。直至两宋,工笔画的发展达到鼎盛期,后来受到文人思潮的冲击,自此开始走向衰微。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的传入,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在造型上保持准确的同时,呈现出作品新的特征。

  而在文人思潮冲击下的工笔画,在苏州文人的介入下逐渐发展为一种别样的工笔画体系。“宋元以后,工笔画逐渐走向式微,明清工笔画逐渐被写意画所取代,出现了以仇英、文徵明为首的‘吴门四家’,他们将文人审美运用到工笔画创作中,形成一套具有文人审美格调的工笔画体系。”牛克诚告诉记者,早期的工笔画主要来自民间画工,敦煌壁画就是典型,还有一部分来自宫廷画院,而吴门画派以文人身份创作的工笔画,以画寄托文人情怀与审美,进一步丰富了工笔画这一语言艺术。

  在牛克诚看来,文人工笔画的出现与苏州的地域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苏州自古就是一个经济富庶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样独特的文化环境应是中国文人和画家心之所向的地方,哪怕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苏州的文雅与情致也在这片文化沃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图像

  给工笔画带来无限生机

  “从‘诗意江南——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的特邀艺术家作品及入选作品来看,当代工笔画主要呈现出自由化的表达与开放性的特征。”牛克诚说,入选的99件作品中有不少新图像新题材,其中一部分是面向传统的,还有一部分是面向现实的。

  牛克诚认为,当代工笔画中新图像的运用是无可厚非的,参展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来自院校的师生,他们对于当代社会中产生的新图像比较敏感,动漫、海报等作为当代比较丰富而新颖的视觉资源,很容易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他们可以从中追寻灵感,探索很多工笔画的新的表现手法,以此拓宽传统工笔画的发展路径。此外,在工具的使用上,他们大胆使用油画、水彩画的工具及自由化的表达方式,加上不断出现的新图像,也给中国当代工笔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据悉,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在最近的四十多年发展与衍变过程中,工笔画创作经历了风格样貌的开拓、表现题材的拓展、技法观念的融创、媒介材料的探索,在继承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从创作实践、画学研究到展览形态上都实现了多方面的拓进延展,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时代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