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豆瓣糊弄学小组,你甚至可以糊弄自己

 情报姬 2020-10-03

文丨道长 排版丨羽夜

四个月前,当“摸鱼的阿汤”在豆瓣上创建“糊弄学小组”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一时兴起成立的小组如今已成为11万人研究“糊弄学”的民间学府,甚至在全网刮起一阵糊弄之风。

何为“糊弄”?简而言之就是敷衍掉那些不想认真对待,却又无法忽视的事情。

比如三年不见的亲戚突然的灵魂问候,半生不熟的朋友发来的砍价链接,无理取闹的甲方提出的奇葩意见,虽然内心完全不想理会,但真的无视又不合礼数,只是强行打起精神随便说两句话,搪塞过去就行。

而如何恰到好处的敷衍,不着痕迹的糊弄正是“糊弄学”的真谛,也是“糊弄学小组”中糊糊子、弄弄子们日常的讨论内容和研究方向。

工作中,他们分享糊弄技巧,从方案设计、随笔感想到开会加班、发言讨论,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糊弄攻略。

生活里,他们讲述糊人糊事,身边的同学好友、老爸老妈,全是功力深厚的糊弄达人,就连楼下早餐店阿姨都不可小觑。

更加深谙糊弄学的是身经百战的电扇客服,不但需要花式应对客户的各种需求,还得努力夸奖前来炫耀风筝高度的小骄傲客户。

如果面对助力活动,砍价链接不知道如何开口拒绝,那就翻出早已准备好的截图甩出去,一劳永逸,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找各种理由。

别说,有这种难题的不止我们普通人,即便贵为王子,也有无奈之处。最近,摩洛哥王子的事迹就在糊弄学小组里广为流传,风头一时无两,堪称糊弄学的模范人物。

网间流传摩洛哥王子有洁癖,讨厌别人对他做亲吻礼,但是作为王子又不得不和别人握手,所以初出茅庐时,王子在握手场合各种尴尬。

学习训练了糊弄学一段时间后,虽然卓有成效,但大部分情况下仍然不能成功避免亲吻礼。

到了现在,王子的糊弄学已臻化境,达到了“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水平,王子的手也成为大家永远无法到达的真实。

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实际中不断积累经验,像摩洛哥王子一样,糊弄学的组员们糊弄久了,心得也不少,还逐渐总结出一套具有通用规律,完整合理的糊弄学概论。

由浅入深,首先是糊弄学词汇的学习积累,表示感叹、夸赞、疑惑、安慰等等各类基础用语,适用于各种场合,连情绪顺承都考虑全面。

词汇量够了,之后便是万能糊弄句式的套用:感叹词+评价事情+感受,比如当有一天遇上同事吐槽时,就可以回应:“我的天,这叫什么事啊,无语了。”

学术理论没有尽头,新的分支说出现就出行,道歉论的成立又为这门学说开疆拓土。

不过这些理论知识内容不少,需要时间消化,可能无法马上应用于实际,所以组员们也贴心的推出一些小技巧,让大家能迅速进入糊弄学的领域,学以致用。

比如在微信聊天时故意打错一两个字,再进行纠正,对话框瞬间变成两个,一看就很用心。

又或者在糊弄的时候,先肯定对的再否定错的,虽然同样是废话,但确实显得内容更加丰富。

事实上,这些糊弄学的技巧都是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组员们可以从相声的捧哏中挖掘出当代社交密码。

也可以在综艺节目里发现伊能静的为人处世,通过固定的安慰获得其他人的好感。

当然,这一切还是得自己上手操作,而为了更加便利的糊弄,组员们发现了搜狗输入法的“帮您聊”功能,一键拓展成长句,从此糊弄不再费劲。

如果还是觉得麻烦也没关系,组里的程序员大佬已经制作出自动回复的脚本,实现真正的全自动糊弄。

除了应付外人,将糊弄学练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弄弄子们已经做到万事万物皆可糊弄了。

就拿始终秉持“人生苦短,糊弄一下”纲领的组长来说,建立小组的初衷只是看到了微博上一则糊弄长篇大论的组规就是从其它地方复制黏贴过来糊弄组员的。

组员们之间糊弄起来一样不手软,翻看帖子,许多糊弄技巧都是直接活学活用在评论区了。

更有甚者,不光糊弄别人,疯起来连自己都糊弄。仙女们为了保持身材,用极简的方式做饭,以糊弄的形式劝说自己不吃外卖,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资深拖延症患者居然用糊弄学治理自己的症状,用实际行动结合“来都来了”这种经典语录教导组员们如何对抗半途而废。

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哪些事要认真处理,哪些人要走心对待,也不会走火入魔的把糊弄学应用在不该使用的地方。

但生活中总有不想见的人,不想面对的场合,不想回消息的时候,避不开的时候往往要强打精神,被迫营业,那么在这种很占精力却又没什么意义的小事上用糊弄学的方式解决似乎也未尝不可,人生嘛,难得糊涂。

---  End  ---

情报姬长期招募

兼职编辑/全职编辑/优质投稿
有意请带作品or简历发送到邮箱

770781233@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