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朱里亚•克劳狄王朝4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10-04

罗马帝国之朱里亚·克劳狄王朝4

5)罗马帝国朱理亚·克劳狄王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公元68年)

奥古斯都死后,养子提比略继位。提比略是皇后李维娅与前夫克劳狄所生之子,所以他的王朝称朱理亚·克劳狄王朝(公元14-68年)。此朝末代皇帝尼禄是历史上最为臭名远扬的暴君,他的荒淫残暴激起民变,终于自杀而亡,经过一年混战,又建立了弗拉维王朝(69-96年)。此两朝的历代君王都不像奥古斯都那样有大作为,但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比较繁荣,帝国仍按奥古斯都确定的路线续有发展,艺术事业方面也相继取得一些重大成果。

建筑仍然是罗马艺术中取得最为辉煌进展的部门。历代皇帝都遵奉奥古斯都制定的以大兴土木发扬帝国声威的祖训,对建筑抓得很紧,尽管其他政绩无足称道。此时的罗马建筑已完全吸收了希腊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无论是神庙、广场、宫殿、会堂、桥梁、水道、剧院、浴场、公寓、城防等等,罗马都有了自己的、超越前人的创造。而且,相比于东方的古代帝国,这些建筑有不少带有城市公共设施的意义,可为较大范围的公民群众使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古典文明民主开朗的本色。

从城市建设看,人口已达120万的首都罗马当然是罗马建筑艺术的冠冕。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最大都市,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既是精华汇萃之地,也像灯塔那样把统一的帝国风格普照东西南北,无远弗届。首都而外,行省各城市的建设也有风起云涌之势,老城市改建扩充,新城市雨后春笋,无论远近老新,都建造大致相似的市政设施,采用近似的风格标准。在一个如此辽阔的帝国境内能如此普遍地实现这种城市的发展,确是罗马文明的一大骄傲。特别是埃及、叙利亚、小亚一带的东方各行省,古代文明在这儿已发展了三千多年,拥有异常高超的石造技术和丰富的建筑经验,现在按罗马的规格范例营造帝国城市和带有古典风度的建筑,更有如虎添翼的优势,成为可和首都罗马媲美的帝国建筑最发达地区之一。

东方各省没有天然水泥,全用石雕石砌的传统技法以和首都罗马的水泥结构建筑较量,它们在规模宏伟、质量精良方面可说丝毫不比罗马逊色。例如叙利亚的巴尔贝克,这儿在克劳狄皇帝之时(公元41-54年)便着手兴建古代规模最大的神庙:太阳城(赫里奥波利斯)的朱彼特神庙,它的每根石柱高达21米,而且是用整块石料刻成,在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尽管此庙现在仅存废墟,它残留的石柱和檐部花雕都异常精美,非仅以规模浩大取胜。而从工程规模本身看,它似乎也有某种超越人类和古代工程水平的惊人之举,例如神庙奠基于其上的高达14米的平台所用石料比柱子还粗厚好几倍(有的石料长20米,宽3.5米,厚4米,重近千吨),如何把这样庞大的石料开采出来并运到工地,至今仍是个迷,甚至有人猜测它们是远古时来访地球的外星人的遗物。

在罗马城和意大利各地,则以水泥和拱券、圆顶结构作为新建筑的发展基础,而多功能的设计、大规模的组合布局以及更富丽堂皇的帝国风格、亦即融汇了希腊化巴罗克风格优点的古典风格,则是这时期建筑发展的大势。

在朱理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这些趋势发展的一个最后成果便是尼禄大兴土木搞的金屋王宫和罗马城的重建。当然,尼禄这个荒淫无耻的暴君搞金屋是为了满足他的私欲,但这个建筑客观上却为新的水泥结构的探索提供机会,尤其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之后,全城一片废墟,尼禄的皇宫和全城住宅的重建可让建筑界如在白纸上新画蓝图般放手大干,客观上促使建筑艺术实现新的突破。此事古史早有记述,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和建筑史的研究却提供了更多信息,也进一步解决了有关问题。

罗马史家塔西陀是这样介绍这段史实:“尼禄利用自己祖国的灾难(意指罗马大火)之机,修建了一座皇宫。这座皇宫的出奇之处,并不在于那些司空见惯的和已经显得庸俗的金雕玉砌,而是在于野趣湖光,林木幽邃,间或旷境别开,风物明朗。建筑师和工程师是塞维鲁和塞勒尔,他们别出心裁,想以艺术的力量,强自然所不可,不惜耗去这位皇帝的资财,……在首都,没有被皇宫占用的地区也重新建设了,但这次不像被高卢人火焚后那样随意和零乱,而是沿着测量好的街道修建,留出宽阔的道路。建筑物的高度也有限制,留出空地,在公寓的楼前加筑柱廊,以为荫护。……建筑物本身一律遵照特别的规定,用坚固的、不加木结构的、有特殊防火性能的加宾石和阿尔班石砌成" .

这里提到的野趣湖光、建筑师的独出心裁和强自然所不可、公寓建筑的按照测量规划和统一营造规格、快速以石料(水泥)建成等等,已大致勾画出这些建筑活动的新特色。只是塔西陀的古雅文笔未免失之简约。从出土情况看,现存尼禄皇宫遗迹的主要部分是一组靠山面水横向排列的厅堂,总体布局合乎塔西陀说的“旷境别开、风物明朗”之旨,但这种一字儿排开的廊庑式宫殿在希腊罗马建筑中却是前所未见的。这些厅堂每一间的形状、结构、门窗布置和屋顶天花都各不相同,有的室内还有水泉涌出、暗道勾通,因此总体布局虽然简单,内部结构却争奇斗艳、变化无穷,应了塔西陀的"独出心裁"等语。建筑师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把水泥结构的技巧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据实际调查,这一溜皇宫建筑全以水泥制成,水泥结构为其变化多端的内部设施提供牢实的基础,而水泥贴面所用的各色大理石、珍贵宝石、海贝、甚至黄金、珊瑚等则是它的华丽和珠光宝气的来源,因而有金屋之称。

其典型代表可举宫殿东部的一组八角形厅堂,它的遗迹虽然已很残破,却可让我们看到在水泥建筑结构方面极有创意。

这组建筑物以一个八角形厅堂为中心,此厅除了正南一面作大门连于整座宫殿的廊庑外,其余七面分别以七个角度连接七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房间,有长方形的大厅,也有三角形的小室,还有正方形、十字形的厅堂,它们也像中央的八角形大厅那样,完全用水泥构筑的穹窿作圆顶屋顶,不仅拱顶形状依厅堂而各呈其异,还因彼此墙壁连接,只能从屋顶开天窗取光。

中央八角形大厅的穹窿屋顶现尚留存,它的中心开一圆形天窗,有很强的统一、和谐效果,其他各厅的屋顶天窗在取得同样效果之时又有较灵活的安排,更觉光影迷离。若从中央房间通过七个门道看各个厅堂,由于阳光早晚斜射和中午直射的区别,各厅的亮度必依时而异并循序转换,这样就出现了古人盛赞的“乾坤旋转”的印象。

对这一点,另一位为皇帝作传的罗马史家苏维托尼乌斯曾写有一段妙文,引起古今学者强烈的争论:“尼禄豪华奢费之极者莫过于其建筑。他曾在巴拉丁山和厄斯奎林山之间修建一座通道大宫,在大火之后又增建金屋皇宫,一个超过一个。这座皇宫的宏大富丽可以从以下记述见其大概:它的门廊前竖立了一尊高达120尺的尼禄巨像,它的廊庑长达数里,它有像海一样宽的池塘,池边亭台楼阁之多有如城市,但同时又有田野风光、果园牧场,还养着各类动物。所有宫内厅堂皆镶以黄金、宝石与珍珠,一系列宴饮之处在房顶上饰以可旋转的象牙嵌板,并装配着可撒出鲜花香水的管道,其中最大的一座宴会厅是一圆顶大厅,它像天空那样日夜旋转。”苏维托尼乌斯在此提到的“可旋转的象牙嵌板”和“像天空日夜旋转”等语,曾使许多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按字面意思推断,就是指厅堂屋顶上装置了可旋转的机械,甚或整个厅堂都像现代塔顶餐厅那样不停地旋转,这一点从古代技术条件和考古遗迹的实际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应是指上述八角形大厅和它周围房间顶天窗造成的光影变幻,由于当时的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建筑物,再加上宫廷人士故作玄虚的夸张形容,好事者们以讹传讹,遂使史家写下了“日夜旋转”之类的话。严格地说,还是塔西陀那句“想以艺术的力量,强自然所不能”道出了其中奥妙。

当然,暴君尼禄是以这些新奇技术满足其私欲,正好暴露了帝王专制的罪恶与黑暗,但在建筑史上,这种“强自然所不能”的艺术力量却有巨大意义。它不仅标志着罗马水泥结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几乎能够随心所欲地构筑各种形状的穹窿圆顶(虽然规模还不大),而且表明罗马建筑已把内部空间效果放在首位,带来建筑观念的重大转变。

在此以前,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最重视的是外部形体效果,例如神庙便是全以其外部柱廊之美、柱式之精良和装饰雕刻之丰富为主,殿堂本身只是存放神像的房间,对于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没起多大作用。现在帝国初期的罗马建筑用水泥造成的各类圆顶厅堂则大异其趣,屋内空间在统一开阔之余又有曲折多变之妙,空间效果配合着壁面的装修,便成为这幢建筑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来源。经过这种发展,罗马建筑重视空间效果的革新便有了决定性的突破,而古典建筑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了;现在,它的基础尽管仍是柱式造形,圆顶空间却可说是锦上添花。它不仅影响于日后罗马建筑的发展甚巨,对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近代建筑尤为重要。难怪一位西方研究者最近评论说:“尼禄金屋的圆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它却是一种新的建筑观的滥觞,以后一直到我们这个世纪,这种新建筑观都始终对欧洲建筑有其决定性的影响。”

塔西陀提到尼禄在大火后重建罗马所盖的公寓楼房,对古典城市建筑的发展也有其重要意义。它们不仅以规模大、数量多引人注目,还以全用水泥、石料和按照统一规格营建而开创了古城改建、扩建的先例。这些公寓遗迹在罗马已荡然无存,但罗马出海口的奥斯提亚港却有一些保存较好的1-2世纪的罗马公寓建筑,显然就是按上述的统一规格发展而来。从形制上看,这些古罗马公寓与现代城市随处可见的四五层的公寓楼房很相像。临街的底层往往辟为店铺,楼上各层分成一套一套的“单元房” ,有楼梯通街上和屋后的庭院,有些楼房还围成一组,有自己的小广场。由于以水泥、石料建成,它的外形与风格可说也与现代城市的一般公寓大同小异,也是同样的方正简单,一排排窗户间插以阳台。可以说,罗马这种公寓楼房的建筑水平,除了没有电气和卫生设备外,和现代公寓并无二致(当时罗马已知在豪华住宅中使用集中供热系统,即暖气设备,惟在公寓中尚较少使用)。自从罗马制订这种水泥石造公寓的统一规划后,不仅在罗马、奥斯提亚执行得不遗余力,帝国各地也纷纷仿效,它对于帝国城市建设总水平的提高也助了一臂之力。

64年的那场大火使罗马城14个区中有10个成为一片焦土,要在如此大面积上以较短时间盖满市民所需的公寓楼房,表明罗马建筑界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

罗马剧场是从希腊剧场发展而来,但也有很大改进。希腊剧场通常是筑于山坡的露天结构,观众席以山坡的自然斜面构成,只在舞台后有一层楼阁作布景之用。罗马剧场则多建于城内平地之上,它的观众席全用多层结构组成坡面,舞台后的楼阁也相应地变为多层,只是观众席仍露天这一点保持了古典剧场爱好开敝明亮的本色。在整体结构上,希腊剧场只有半圆形的一种,罗马剧场则既有半圆形的(主要用于戏剧演出),还有圆形或椭圆形的(主要用于角斗和斗兽,故又称竞技场),无论半圆形或圆形,它们都以拱券构筑多层,复杂而又牢实,外观宏伟高大,成为罗马城市的一大景观,尤以庞大的圆形竞技场为最。这些剧场的设计,在共和国后期已很完备,到帝国初期便达登峰造极之境。由于剧场、竞技场都向公民群众开放,统治者和政府为取悦群众经常出资组织盛大演出,广邀民众观赏助兴,因此它们的观众席容量通常都在数千乃至万人以上,许多小城都有一两个这类大容量的剧场和斗兽场,它们能容纳的观众甚至比全城公民总数还多,而名都大邑的大竞技场甚至可容四五万人。这样一来,对剧场结构的牢固,出入的方便,通道安置的周全等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罗马建筑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表现得相当出色。结构工程的技术方面,由于全用砖石水泥和拱券,又有大量奴隶劳动可供支配,所以达到牢固已不成问题,需要考虑的新课题则是出口,入口和上下通道的安排,罗马建筑家在这方面喜欢采用的基本做法是以拱券(列拱)组成的走廊和门道贯穿全体,底层的拱廊敝通内外,出入极为方便,内部廊道则以辐射状集于舞台,层次鲜明,上下周全。这种结构安排也决定了剧场外观立面的布局,并且启发了罗马人用层叠柱式配合各层列拱和拱廊而组成新的古典式立面设计,这是罗马建筑设计上超越于希腊的另一重大突破。层叠柱式按各古典柱式的风格精神而决定它们从底层到高层的位置,即以粗壮的多利亚柱式置于底层,秀美的爱奥尼亚柱式居中层,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居上层,顶层还可用半柱,方柱或集合柱式,使各层列拱的整齐划一和柱式的风格递变形成韵律的对比,为多层的古典立面设计提供一个范例。尽管近代的剧场设计与古代很不相同,罗马柱式与列拱配合的立面却能为剧场外观提供很好的形象,而现代体育场或运动场的设计则几乎是罗马竞技场的翻版,更不较说其他建筑在立面设计上也可参考这种列拱与柱式配合的方案了。因此,可说这种从剧场发展出来的多层立面设计对西方建筑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罗马皇帝和奴隶主贵族统治者,有时也在圆形剧场里观看“海战戏”,剧场中间临时灌满水,形成一个小型人工海面,他们高坐在看台上,观看奴隶、罪犯们在“海水”中搏斗,以欣赏杀人为其乐事。罗马皇帝尼禄在公元57年和公元64年,曾两次亲自举办这种海战演出;而罗马皇帝克劳狄,竟驱使19000名奴隶、罪犯在一个天然湖面上演出“海战戏”,供他观赏。为了防止奴隶、罪犯们逃跑,克劳狄下令在湖面的四周筑起人工障碍物,并派出步兵把守要道口,不准他们自由登岸。据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著的《年代纪》一书记载,说他们打得很有勇气。不言而喻,伤亡一定是很惨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