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教学七律》有感(二)

 于佳yu 2020-10-04

在读《教学七律》有感一中提到了教学定律,,教师定律和复习定律,本文中将介绍另外两个定律。

一:学习者定律

“学习者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事实或真理的学习中。”本章主要讲兴趣和注意力。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如何引起兴趣?我们都知道,最让人感兴趣的不是未知,而是与已知有关的未知。答案很明显:把知识与学生已知的东西关联起来,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是个人经历,可以是从前的知识,甚至也可以是小说电视剧游戏等。以英语学科为例,其实很难界定已知和未知,至于兴趣,多数是擅长与否。可能以后的课程我会更加强调与原来知识的关联,以及有时间时顺便说说英语语言有趣的部分:语言的起源和历史,或是一些有趣且历史悠久的英文著作等等。

兴趣有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书中将注意力分为两类:被强迫的注意力和被吸引的注意力。不得不说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是被强迫的,他们对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履行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不过这其中也有做的很好的履行者。更好的注意力是被吸引的注意力:对知识本身的好奇让他认真听课,汲取知识。对于构建注意力和兴趣,我个人认为一是学科本身的魅力,即学生本身是否对这一学科感兴趣;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部分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个科目;还有一种则是由于成就感引起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学习本身给了学生成就感,那么接下来就变得容易多了。以上三种方式,一很稳定,但不易控制;二会起很大作用,但不稳定,一旦教师有变动则兴趣很容易消失。第三种容易控制,而且一旦形成除非特殊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孩子的成就感在于教师和家长适当的鼓励。不能完全的鼓励式教学,而是找合适的时机给予坚定的肯定。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更深的理解和观察。

二:语言使用定律

“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语言。”这句话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用,不过这里指的不仅仅是使用汉语这么简单,而是要教师使用通俗易懂的,十几岁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简单的语言对知识进行解释。最近重新看了《惊天魔盗团2》,里面有一句话正对应了这项定律---对于一个只懂中文的老太太,即使你讲的很慢还连说带比划,也不代表她能突然间奇迹般的听懂英语。(同时证明无论多么浅显的电影或小说情节都可能隐藏深刻的道理)。

这也就是说,无论教师用多么缓慢多么清晰的语句阐述复杂晦涩的句子时,也不要期待学生能突然间明白其中的奥秘。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学生的语言--简单易懂的,一点即透的语言表达--去解释新的知识,也就是用已知来解释未知。就像给一个从未走出去过的山里的孩子讲述城市的街道,高楼和大厦,他是无法理解的一样,未知无法解释未知。

说到语言,无论什么语言都是多变的,灵活的,正如我课堂上不断强调的那样,语言的具体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同一个词语的意思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同的,对于汉语来讲,我们更加应该注意理解,而对于英语来讲,弄清楚它的词性和多重含义至关重要,这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词汇和词性。另一个难点是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语法。其实语言的学习重在理解,读得多了,理解上去了,自然就提升了。

让我们回到语言使用上面来。教师的语言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而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或者相互讨论得出正确或错误的结论的过程。当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自由讨论时,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还需要经常检验学生使用的语言,看他是否能将知识完全的应用并表述清楚。直到这一步,知识才算是被初步的掌握。

以上是读完《教学七律》学习者定律和语言使用定律之后的所感所悟,我相信在新的一学期里,这本书带来的丰富的理论支撑可以打造出更加精彩和高效的课堂。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思考,教师自我思考的同时更应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着这样的过程,相信新学期会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