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子女、后裔考

 老刘tdrhg 2020-10-04

文/吉春

1、司马迁女儿 ——杨夫人

《同州府志·列女传》载:“杨夫人者,汉太史司马迁女,丞相安平侯杨敞之妻也。汉昭帝崩,昌邑王贺即帝位,淫乱。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更立帝。议已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愕不知所言,汗出夹背,徒曰唯唯而已。延年出更衣,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之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九卿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其废昌邑王,立宣帝。居月余,敞薨,益封三千五百户。君子谓夫人可知事之机者矣。”

《太史公行年考》云:“女适杨敞,案恽为敞幼子,则敞传与延年参语之夫人,必公女也。废立之是非,姑置不论,以一女子,而明决如此,洵不愧为公女矣。”

据《汉书》记载“恽母司马迁女也”的话来考证,《同州府志》和《太史公行年考》的说法是可信的。

2、司马迁外孙——杨恽

《汉书·司马迁传》载:“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汉书·杨敞传》载:“敞子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雄诸儒。”

杨恽是今陕西华阴县人,父亲杨敞当过宰相,母亲是司马迁的女儿,他哥哥叫杨忠。杨恽从小好学,爱读外祖父司马迁的《史记》,长大后便上书汉宣帝,使《史记》公布于世。这是他最大的功绩!后来,杨恽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反,汉宣帝任命他为中郎将,封为平通侯。杨恽性格很直爽,很像外祖父司马迁。他曾极力革除用金钱买官的弊病。杨恽由于得罪过宣

帝的亲信、太仆戴长乐,戴便向宣帝谗言,说他诽谤汉朝和秦朝一样,迟早要灭亡。汉宣帝便革了杨恽的职,只是看在过去的功劳上没有杀他。杨恽被免官后,给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写信,发泄不满情绪。正好在公元前54年,发生了日蚀,有人上告杨恽不思悔改,将老天爷都惹怒了。汉宣帝下令审问杨恽,吓得孙会宗把杨恽写的信交了出来。宣帝看了大怒,立即下令腰斩了杨恽,并把他的全家流放到酒泉。

3、司马迁儿子——司马临、司马观

翟世琪《重修太史庙记》云:“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谓史公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子,临之孙也。”

从《汉书》载“求封迁后,为史通子”和《西京杂记》云“不复用其子孙”的话来看,王国维所定“史公有后”的评论是正确的。但司马迁的儿子是否就叫司马临、司马观?汉代并没有载明。是忘记了?还是无功不记?无从知道。唐宋之时,也未注及。到了清代,康熙时翟世琪引用华山方外士来说明司马迁的儿子临、观,并有字。嘉庆时,徐村司马迁后裔的碑文上也刻有“生临、观”等语。

司马临、司马观是否真为司马迁的两个儿子?无法再去查实。既然汉代史书记载司马迁有后,而且册封,那么就沿用司马故里的碑文记载,不是不可以的。

司马迁子女、后裔考

4、司马迁后裔 司、马、同、冯四姓

《汉书·司马迁传》云:“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应劭曰:“以迁世为史官,通于古今也。”李奇曰:“史通国子爵也。”

清康熙《韩城县续志》卷六人物志《太史公传》载:“王莽时,封迁后为史通子。”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云:“史公子姓无考,《汉书》本传,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是史公有后也。”

《西京杂记》六载:“李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不复用其子孙。”

翟世琪《重修太史庙记》云:“康熙八年,众为太史公庙会,适有华山方外士,自言知其详,谓史公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子,临之孙也。莽为安汉公,封史通,史通辟莽乱,偕逢明居嵩阳,寻迁南阳,司马徽正临嫡派,今子孙或在洛阳,司姓,或在襄阳,马姓。观之八世孙为懿,传帝十五叶,辟刘宋之祸,去司反高门。又有女为杨敞夫人,敞后坚,传帝二世。前五代终始皆子长之裔也。而观裔司马君实,与临裔司马徽,皆别有其不朽,以德不以位。又云宋仁宗时,赠太史公谥曰文,今兵火遗失。据此则天子报子长与后代之尊崇子长,可谓极盛,然皆不见经传,历查无据,故余叙太史公世家,不敢入谥。”

马姓后裔。清康熙十年五月(公元1671年),翟世琪又写了《太史公世家考》碑文,记述了司马迁后裔马姓的家谱。碑文长约三千字,全篇可分为四部分:一是对司马迁世家的辨证;二是对司马迁世系胪列;三是奉祀生员沿革;四是姓易为马之后家谱及华阴杨姓迁韩关系考。

翟世琪的这一碑文,采取推理与问事的笔法,详细地记述了司马迁后代易姓的来龙去脉,慎重地加以肯定。因此,这块碑文(碑文太长,略),据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司马迁后代迷离的情况下,尤应重视。

据说,人人皆知的司马迁的故里高门村,现在没有马姓,而华池村有马姓。华池村司马迁研究小组写有《探索司马迁的具体生地》一文,收入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辑》中。

文中说:“我村马姓都住在‘司马书院’周围。以上情况都意味着我村马姓是司马迁的后代,也说明司马氏居华池。现在马姓的家谱全部被毁,祖祠只留少部分,马姓是否是司马迁的后代,需进一步考证。”

冯、同后裔。今嵬东乡徐村,多为冯、同两姓。冯姓祠堂今已不存。同姓祠堂尚有两座,一座大门额题“汉太史裔”四字,另一座大门额题“汉太史遗祠”五字。

该村冯、同两姓自称为司马迁后裔。同姓祖茔原有清嘉庆二十二年勒的石碑。碑文云:“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他乡。错在秦朝,夏阳居处。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孝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徵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归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不能悉志。自茂至杰,略表所知。”

1982年6期《文物天地》杂志载贺俊文《韩城徐村司马迁后裔》一文道:“去年,我曾到陕西韩城县嵬东公社徐村大队访问,和干部、社员进行了详细座谈,并参观了该村的文物遗迹。村里的人们一直这样传说:司马迁的后裔不再姓司马,而姓‘冯’和‘同’;他们现在不是居住在司马迁故里高门的龙门寨,而是比较集中地居住在距龙门寨二里多的徐村。”

笔者在1985年11月27日到徐村寻遗访古,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组长同永令介绍了如下史实:

在徐村北边“法王宫行”石碑楼旁,西边沟内为“龙门书院”遗址;坡上原有献殿三间,“跑台子戏”就是由村中同冯老遗祠的九郎庙两台戏跑到这儿唱的,用竹杆、勾子搭台子,天明以前走掉,戏台朝东。

献殿遗址东边畔有一块地为司马迁的“真骨坟”,坟上有四抱粗的古柏,“文化革命”中伐掉了,坟也平了。真骨坟隔路的东北边,是“同居寨”,土墙可见,这是司马迁后裔从高门的龙门寨搬来最早居住的地方。

“龙门寨”迁到“同居寨”还有块石碑为证,碑子在同旺乾家内。这儿叫“老牛坡”,地形象“凤凰单展翅”。“爻盒”上刻有“同一户”,“冯一户”字样,是元代的东西。屋砖头上刻有“大金修定五年”字样。

徐村中间的老池边,立一石碑,是《重修水池碑记》(清同治元年),碑文中有“龙门书院施银壹钱肆分”,“冯钊”(徐村始祖),“杰”(四世祖)等字样。

该村东头有座祠堂,门额题“汉太史裔”,为嘉庆三年。村东地里,原有“松树陵”,树很大,呈白色,树下有陵。相传此白松是司马氏改姓同后的二世祖从华山上用水罐提回来栽植的。

村中的“汉太史遗祠”,现为徐村小学和村委会驻地。小学门前,有“风追司马”洞门(已用砖砌)。祠门南侧的围墙上,钳有一块石碑,是“大清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刻的,碑文中有“至司马徽改姓同冯”字样。司马徽即水镜先生,是诸葛亮的老师。遗祠的庙内,供着两个木牌位,一块为冯姓始祖“冯庆”(长门),另一块为同姓始祖“同茂”(次门)。又有两尊彩塑司马迁像,与芝川司马迁祠的彩塑像一样。冯、同两姓不婚。祭祖时冯姓不到,不能开祭。

现将徐村司马迁祭祀委员会、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整理的《徐村同冯确系司马迁后裔的考证》转录如下,供学者辨证。

徐村同冯确系司马迁后裔的考证

(一)徐村的由来

徐村原名续村,据传说由南高门(司马迁故里)迁来,在古时,南高门不幸被地震陷末,受灾的家户陆续移居徐村(老牛坡下),故名续村。后人将“续”改成“徐”,即今天的徐村。

村形按旧风水说系凤凰穴,凤头朝西,凤尾朝东,凤肚恰在村中央。村的中央大巷有砖洞一个,上书“钟灵毓秀”四字。村的南北东三面环沟,地形险要。

村民按宗派分支,有六个门:长门、二门、三门、四门、五门、六门;按结社有五大社:太和社(系冯户属长门)、清秦社、清平社、崇德社、崇义社。解放后编成五个生产队,共213户,1065口人。

(二)历代祭祀的活动

过去,每年逢农历二月初八(司马迁的诞日),徐村群众结队敲锣鸣鼓,上司马祠祝寿。每年清明节,前往扫墓。守墓人予以茶水招待;守墓人生活费用不足之处,由徐村予以补贴。解放后,徐村组织有祭祀委员会,承袭前人遗风。年年清明节祭祖扫墓,并在太史祠悬挂“文史祖宗”横额和对联一副以志不忘先祖之意。

(三)文字性的记载

汉太史遗祠的碑文记载:“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它乡。错在秦朝,夏阳居住,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名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圣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回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虽不能悉志……。”冯氏家庙原有一碑,其文与此碑大同小异,该碑已遗末。

汉太史遗祠,约大明时建立,清末时重修,庭内主楼联语:

史笔壮山河英灵万代

拳忠贯日月祖亘千秋 横额 德垂后裔

庭外大门柱联语:

族聚韩原枕山带河一片地脉承先业

姓分司马绍开永德万卷书香启后昆

庭外墙联语:

芝水溯渊源承先启后敢忘司马明禋

梁东绵似续入则力田莫负黄能世业

六门祠堂墙联语:

芝水衍流长学问渊源悉本太史一派

嵬山昭气秀经论峻峙远追司马双峰

五门祠堂门上横额:

汉太史裔

汉太史笔架上书有:

“风追司马” “山迥水绕”砖刻匾额

徐村的古八景:

西北凤凰,东南蛟龙,乾有古柏,东栽白松。

文学宫陵,楼台回声,太史遗祠,池塘清平。

徐村的明八景:

东南蛟龙戏芝水,西北凤凰入山眼,

太史家庙建村南,法王古柏高悬天,

晋侯古庙镇中央,楼台白松千里照。

徐村的暗八景:

法王行官祭祖庙,太史墓冢庙北郊,

晋侯庙坐汉武王,太史家庙午门旁,

舞台本是玉玺印,文史笔架是照墙,

清明跑台祭列祖,千年白松把孝守。

(四)徐村特有的跑台戏

村的西北角有法王行宫,居高临下,庙前有龙门书院,庙后有司马迁墓冢。村的中央有晋侯庙(九郎庙),神座的背后有雕塑靠山,绘有汉武帝及宫女的像,并绘有司马谈像和一蓬发垢面伏案刻画的人像(司马迁受刑著史记)。每年清明节,子孙借敬神来祭祖。这就是历来村中流行的一句谚语:“名为五社把神敬,实则子孙祭祖先。”法王庙有一副对联可以说明此事,联曰:

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分不清

错隐错隐错错隐错隐辩不明 横额:宫刑王法

为什么要跑台?在法王庙唱了一会儿,突然间演员和群众抬上所有的东西全部跑到晋侯庙去唱。这种作法寓意是象征汉武帝派钦差前来司马迁故里搜查史记,家人闻讯,为避死求生,扶老携幼,挑筐提包向外地潜逃之意。

(五)附记文物考证

九郎庙创建纪念碑 大金兴定五年 文革时毁坏

焦盆 大元秦定三年 今存

龙门书院 同治元年 有碑记

同户世系碑 嘉庆廿年 今存

汉太史遗祠 约明时建 今存

跑台戏锦锻横额 咸丰八年 崇德社置 今存

这篇粗陋的村史,是我们根据传说和文物编写的,其中错误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徐村司马迁祭祀委员会 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

一九八八年五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