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圆梦“打土坯机”

 富平人原创馆 2020-10-04

圆梦“打土坯机”

文/郭秀梅

近期,通过《富平人》公众号平台,我拜读了老同学刘媛玲所写的“打胡基”这篇短文,倍感亲切,真可谓感同身受,很受启发。便心血来潮,来了灵感,很想写篇题材与之大致相近的文章,也可以算作姊妹篇吧!

民谚说得好:庄汉行里几般苦,提棰子打胡基,铡麦草压铡把,盖房子把泥撘,解木料把锯拉......。大概这些活计除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外,大都是些非常繁重的力气活。由此可见,打胡基当属重体力之列的一种活计。遥想当年,以农为业世代生息的先民们,我的农民兄弟们,实实的苦啊!

说起这打胡基这活路,本人虽属女性,可确实有过一番亲身体验与经历。时在70年代初期,因在外工作的兄长回家省亲,闲着在家。人常说:闲时收拾忙时用。时值四月还不到雨季,父亲便让我兄妹俩学着去打胡基、拕泥基,以备将来盘炕之用。

动手打胡基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就东家进、西家入去借所需家具,足足问了多半巷子,跑了一大圈子,总算把打胡基要用的家伙什都借齐备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便和兄长简单地吃喝了些许,随后将要用的东西装入架子车,就向打胡基的场地进发。

一到目的地,便搬下打胡基的垫石,放垫石角度要合适,放置大概以倾斜二十度为宜。我供土,哥哥提棰子,开始打胡基。按照“三锨六脚十二个棰窝窝”的口诀:供三锨土,踏上六脚,打上十二棰子。

我就在模子内均匀地撒上草木灰,往模子里饱填三锨土。哥哥提起棰子高至眉梢,随着脚步地移动,身体的晃动,跳跃,踩踏,棰砸稳准有力,动作紧奏连贯,一气呵成。左右两脚踢出模子上的余土,右脚后跟叩开模子,立起胡基,双手竖端着胡基小跑着去摞。

摞胡基也是有技巧的,摞不好就会撵狼,就像骨牌效应,前功尽弃。打胡基更是强度较高的体力活,一般人都吃不消,根本就没有停歇的空,如此循环往复。

不一会,但见兄长汗流浃背,衣服湿透。我出于好奇,跃跃欲试,自告奋勇想体验一下。岂不知实际操作并非所想,一上去就手忙脚乱失去章发。可我还是不甘示弱,硬着头皮总算艰难的打了几页胡基。可瞧瞧这些胡基,缺楞少角形状蹩脚,令人惨不忍睹哭笑不得,实乃残次品是也。经过一番折腾,我深感这活计劳动强度太大,工作效率极低,可农村需求量大。能否设计出一种新机器取而代之,为下苦人排忧解难。打那时起,我便萌发了这个念头。

怀揣着这个梦想,也可能是上苍眷顾,在上大学选择学校及专业时,经过几番深思熟虑,我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富平县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也算专业对口。

适逢当时的大环境,行业提出技术创新。上级下达了研究课题,正巧有设计“打土坯机”这一项目,我便主动承担了项目的研制任务。

紧接着,我便马不停蹄着手大量资料查询,了解省内外行业动态、现状以及发展趋向;再就是深入农村调查了解需求状况,为设计提供可靠资料;然后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完善设计方案。在那个时期,农村胡基的需求量依然是很大的,其优点具有就地取材,经济实惠,所盖房屋冬暖夏凉的优点。

常言道:应人是小,误人事大。作为课题负责人,我深感任务之光荣,同时也倍觉责任的重大。面对设计过程中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困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使命在身别无选择,不获成功绝不罢休。更想起我的恩师立诚中学安兆甲老师在我结婚时,书赠的铮铮有力的叶帅诗句条幅:“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便使我备受鼓舞,义无反顾的继续投身于工作之中。

《DTP—800型打土坯机》样机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经几载春秋,经过图纸设计、样机加工制造、整机与产品综合性能测试、机器的性能和土坯的强度及硬度测试,在南社一带试验点,进行现场打土坯实地推广试验,几经改进,最后完成产品定型;其型号为:《DTP—800型打土坯机》,顺利通过了省级农业机械技术鉴定,填补了省、市的空白。

《DTP—800型打土坯机》工作图

《DTP—800型打土坯机》土坯规格为380mmX260mmX60mm;每小时可打土坯800块,产品外观棱角饱满,双面平整,薄厚均匀,结实耐用,易搬、易摞,残次品少。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繁重的人工劳动强度。随后就投入了批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了用户一致好评。前来厂方咨询与购买者络绎不绝,产品销往富平、三原、泾阳等地,啧啧声、赞誉声名藻一时。

为了激发全县各行业科技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奖励科技成果。1984年11月,中共富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影剧院,隆重召开了县科学技术暨表彰大会。

在大会上本人研制的《DTP—800型打土坯机》,荣获富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当接到县上主要领导亲手颁发给我的获奖证书的这一刻,才觉得圆梦打土坯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同时,也有幸与安兆甲老师同台领奖,师生重逢异常兴奋,互致祝贺。他紧握着我的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并寄予了我更高的希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当年的土木结构房屋已逐步被砖木结构、框架结构房屋所替代。打胡基即打土坯这一传统的活计,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但愿那些曾经打胡基所用工具,包括名藻一时的《打土坯机》,也理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

作者简介:郭秀梅,1953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具及教具、学生教、玩具的设计工作。撰写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获奖5篇。现已退休,兴趣广泛,喜爱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