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曲与跨塘实验小学的不解之缘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10-04
【题记】

得到的皆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游园惊梦》

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组成的每一部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达·芬奇

最先知道昆曲,是因为白先勇

多年前,白先勇的《牡丹亭》红遍大江南北。白先勇说:“对我来说,《牡丹亭》根本不只是半生缘,而是一生的缘分。”

这话初听有些言过其实,但是确实如此。

白先勇的一生都与《牡丹亭》紧紧相连,从小说到话剧,再到昆曲,我们可以从《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的曲调,甚至《牡丹亭》的每一句唱词听到、看到与想到,如影随形。

看过介绍的人应该知道,白先勇是白崇禧的小儿子,他的一生饱受流离变故,他的一生如梦又如戏。因为行之远,思之切,因为对传统和故土的与寻找,因为那些抹不去的回忆,于是,戏剧与文学结合,人与情相融,思与唱想通,有了昆曲《牡丹亭》这样的结果。

于是,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昆曲与跨塘实验小学的缘分,始于前几任的共同努力,于是“吴文化”、“昆曲”、“桃花坞木刻”成为跨小的校园“名片”。

下面是学校小艺人演唱昆曲《牡丹亭·游园》片断,请欣赏——

来到跨小,拿到校本教材《苏艺三编》。

 

所谓“三编”指的是昆曲、评弹和桃花坞木刻年画。

认真学习了其中的昆曲部分。教材通过六个章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昆曲的方方面面。 

 

下面是学校老师教唱孩子们昆曲的“腔调”,听起来是不是有“昆味”呢?—— 

 

据说,当时不愿入仕的富商顾阿瑛筑了一座名为“玉山佳处”的草堂,召集同好聚会,形成了中国式热闹的文人聚会——“玉山雅集”,并与北宋洛阳的“西园雅集”和东晋绍兴的“兰亭雅集”并称三大文人雅集

下面是学校小艺人演唱昆曲《牡丹亭·惊梦》片断,请欣赏——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自诞生起,昆曲之后在数百年间,勾连起从平民到显达,从江湖人士到庙堂工商,把与明清以来的历史进程、国恨家仇、文人与歌妓的纠葛、士农工商对昆曲的依赖,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又交相辉映,与国运乡愁交织成了一个极好的生态文化系统……

渐渐地,昆曲成了戏曲美学的集大成者,成了百戏之祖”!

跨塘实验小学昆曲特色走进《大手牵小手》节目

而跨塘实验小学主动对接这最好最美的东西,用它来滋养孩子的心田,着实是太需要了!这真是——

  一曲昆腔声声唱,

  儿童为本在跨塘。

  侬语满园育新苗,

  誉满姑苏传四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