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田立禾侃相声|人物·5.李洁尘、李伯祥父子

 云在西湖1314 2020-10-04
听田立禾侃相声|人物·5.李洁尘、李伯祥父子

李伯祥、李洁尘

田立禾侃相声·李洁尘李伯祥父子.mp313:23
来自细听相声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呢谈谈相声名家李伯祥父子,先说说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先生,他生于一九一三年,一九六九年因心脏病病故,原名儿呢叫李惠民,北京市人,汉军旗人,家境贫寒,他在白云观当过老道,“洁尘”呢,是他道号,白云观给起的名字,因为他是独生子,不能出家,怎么办呢,就还俗了,为了糊口,得吃饭哪,在北京隆福寺相声场子,跟老先生聂文治学说相声。一九二六年,经聂文治介绍,正式拜相声前辈焦少海为师,李洁尘先生跟赵佩茹是同门的师兄弟儿。三十年代初期、中期往返京津两地说相声,他经常合作的伙伴儿,跟谁呢?马三立马老师、赵佩茹、刘宝瑞,他们经常在一起,在鸟市、南市那儿撂地。

李先生说学逗唱是个全面的演员,拿手的节目,像《王宝钏洗澡》、《官衣贺喜》、《批大戏》、《地理图》、《怯算命》、《老老年》,这都是代表作。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北京启明茶社演出,以后呢在南京、徐州、上海、济南等地,在那儿演出。一九五三年,我学徒的时候,跟李老先生和伯祥等人,我们在哪儿呢,在谦德庄,天津市谦德庄文富茶社,有个短暂的合作。一九五五年,我随着唐山市相声研究社在河南省新乡市那儿演出,我呀,出去买东西去,外出购物,回到宿舍,我那师兄穆祥林跟我说:“哎,你的朋友来找你来啦!”我就纳闷儿啊,我在河南省我哪儿来朋友啊?他说:“李伯祥。”哦!我说:“他上哪儿去啦?”“他打这儿路过,到焦作去了。”我们是擦肩而过,没碰见;一九五六年,他们爷儿俩一块儿加入了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李老先生,反正直到他过世吧,我们一直在一起,没分开。就说他,他对青年人传艺,这方面从不保守,你不学,他都主动的教给你,像这个《王宝钏洗澡》啊,《大审案》哪,这都是我跟他学会的。再有,一九六三年,我到山东济南市演出去,他给我说的《山东话剧》、《山东划拳》,还有《戏剧杂谈》中的“黄金台”,“黄金台”呢,这个伊立是个架花应工,他道白呢,是用京白,纯北京话,他呢,这个《戏剧杂谈》用山东滕县话,这个伊立道白,滕县的,这也是跟他学的,你看:“我说田大人”,这是北京话啊,要说邹滕峄的话呢?邹县、滕州、峄县,那边儿的话:“沃佛”我说教“沃佛”,“掭大吝!”“人”叫“吝”,这都是他教的,怎么呢?他在山东济南市年头儿多,对那方方言特别熟悉。像《两种态度》等等的小段儿,都是跟他学的,尤其他模仿盲人的习惯动作,最有生活,我演的那个《抡弦子》中的盲人的动作,就是学的李老先生《怯算卦》的盲人的动作,但是呢,没有他学得到家,我只能学这个习惯动作,他能够翻眼,就是把眼睛啊,黑眼球翻过去,白眼球对观众,这个我来不了,做过,试过,不行,眼疼,来不了。

他在演出前准备工作,特别的一丝不苟,提前穿演出服,找个清净地方儿,静坐候场,等着接场,我们那时候都很年轻,快到场了,台上演员眼看快下来了,“哎哎!快到了快到了!”这才慌慌忙忙的穿大褂儿,他不赞成这样,他经常告诫我们,“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就是提前做好准备,他对于新学的新段子,到后台,他必须找伙伴儿对遍词儿,因为啊,他没有合适的伙伴儿,所以很多的段子施展不开,演不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冯立铎先生搭伙,两个人旗鼓相当平分春色,天津电台给他录、放了《官衣贺喜》,是李洁尘李先生逗,冯立铎冯先生捧的,再有,《怯算卦》,那是李先生逗,冯先生捧,像新段子《为了爱人幸福》,《错误不在我身上》,这都是冯逗李捧,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两个人搭上伙,这才在业务上有了大的突破,观众特别欢迎,在这时候,不料一场革命狂飙,同时把我们吹入深渊。

再说说李伯祥,李伯祥能有今天的成绩,确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从童年在济南市,跟他父亲在那儿学相声,除了学相声段子,剩下的功夫呢,这个李先生有一好朋友,邓金昆邓先生,他是中华戏曲学校毕业的,是著名的演武花脸的演员,在天津市京剧团,那时候——伯祥童年的时候——邓先生也在济南市,伯祥呢,跟邓先生练毯子功,耗顶、下腰、踢腿、翻跟头,像小快枪,小五套儿,这都是把子功啊!这也练,这个东西非常苦,作为一个童年来说,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练完了他浑身疼啊,腿疼胳膊疼,耗顶那玩意儿,为什么呢?就为了说相声多一门技艺,因为传统相声有很多跟这个京剧戏曲这方面都有关系,这形体动作,不练基本功是不行的。在台上再演这个柳活,就是唱哏,顶到现在,他还能翻虎跳,这个没有幼功,来不了,那是不行的。他的贯口,内外行都是赞许的。李伯祥一九四二年拜赵佩茹为师,他呢当时在济南市晨光茶社学艺、出艺,在那学徒,在那演出,老师在天津,可是呢,当时晨光茶社名角如云,太多了,实力可是太强了,有李寿增先生,孙少林先生,就是李寿增先生的徒弟,孙少林说学逗唱,无一不佳,还有高桂清,个个都是身怀绝艺,在这个期间,在济南这个期间,著名的相声演员刘宝瑞、冯立铎、冯立樟,这是天津去的,北京的罗荣寿、白全福、郭全宝、高德明、王长友,都先后到山东济南市晨光茶社演出,这无疑给他学习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六岁李伯祥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被称为小神童。一九四九年参加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并在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那时候我好像记得他在电台播音,我也听过,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我们在一起工作,在天津南开区曲艺团。他活路宽广,说学逗唱技巧全面,那个时期他经常上演的曲目有《山东话》、《地理图》、《学电台》、《数来宝》、《学梆子》,可惜,他的嗓音可能是因为常年演出过于疲劳,以后到了一九七九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团,这些个学唱的节目就不怎么演了。在文革前,他当时在合肥市曲艺团工作,他回家探亲的时候,到我家里来,我们一起谈,谈什么呢?他谈合肥,在那儿他的创作、演出的情况,谈了很多创作经验,给我很多的启示,我们在一起,没别的,一聊就聊相声,他会的多,有惊人的记忆力,从六岁登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成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艰苦的奋斗,里边有汗水,肯定也有泪水,要不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成败还不能预估,伯祥已垂垂老矣,希望他在艺术事业上,青春永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