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国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费祎遇刺而亡

 四地闲夫 2020-10-05
就三国魏蜀吴而言,蜀国无疑是疆域最小,经济最弱,军事实力最差的一个,但也必须承认的是,三国里政治局势最稳定,没有内乱,始终是皇帝掌控权力的国家也是蜀国。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里,却发生了一起最重大,最离奇的政治暗杀事件,这次暗杀事件涉及到了后主刘禅,姜维,以及敌国北魏。此事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和比较公认的说法。
陈寿在三国志对于费祎被刺是如此记录道:“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而且费祎遇刺没有写在《费祎传》而是写在《姜维传》里。如果把此事扩写的话就是:公元253年春节,大将军,成乡侯费祎在涪城举行岁首大会,由于喝高了,被假装向他敬酒的魏国降将郭遁刺成重伤,几天后就去世了。当时都一致认为这是降将郭循个人行为。所以当时郭循就被乱刀砍死。
但这里最大问题是,后世认为姜维是最大的嫌疑犯。因为费祎遇刺而亡最大的受益者是姜维,陈寿虽然没有明说谁是凶手,但已经暗指就是姜维指使。魏国降将郭遁就是一个死间。本着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凶手的原则,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证明姜维就是刺杀费祎的主谋,蜀汉宰相费祎被杀绝对是政治谋杀,所以,费祎的遇刺如果进行一个全面推导话,谁都有嫌疑,谁都有可能。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深得诸葛亮器重。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在蒋琬死后,继任为宰相兼军师,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姜维有着巨大的策略冲突。假设说凶手是刘禅,大可不必,当时刘禅已经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如果真要费祎的命,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大费周章,费祎死后,费祎的儿子娶公主,女儿是太子妃,双重皇亲。从这一点来看刘禅肯定不是。
如果是曹魏可能性也不大,当时司马懿已死,司马师主政。东吴太傅诸葛恪在公元252年大败司马昭,魏吴大交兵,此时曹魏干这事可能性也不大,也就是说郭循如果是曹魏故意派来诈降。借机刺杀蜀国高官(不一定非是费祎不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一下郭循这个人,郭循(?-253年),字孝先.三国时代曹魏的中郎将,被姜维俘虏后降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级别上只比姜维第一点)。刺杀费祎以后,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饼,绢千匹、后世由此也可以证明郭循是曹魏的”死奸”。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评论是:郭循的刺杀无非就两点,一是临时起意,二是刻意为之。从他死后曹魏的行为来看,应该是临时起意的。

最后来看姜维,费祎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大将军、益州刺史、开府、假节、录尚书事,是蜀汉最高行政官员。关键是已经开衙建府。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班底。在职务上已经和诸葛亮一样了,姜维当时的职务是卫将军、假节、录尚书事。姜维职务很高了。姜维地位的提升必须由刘禅的任命。也就是说姜维与费祎没有争权夺利的冲突、再说,费祎的遇刺和姜维提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如果真是姜维所为,无非三种情况,一是败露身死,二是成功提升职务,三是原地不动。对比之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姜维也不傻,为何要这么做。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里写:“傅子曰: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意思是姜维功利心极强,“阴养死士”。养死士是证明姜维刺杀费祎的原因,但问题是郭循不是姜维的死士,不是姜维的家奴。姜维和郭循没有任何政治联系。郭循的刺杀对蜀汉是巨大的损失。失去了“宰相“。而且以后再无贤相。实际上,就算姜维真想干,这样的事情也不会交给郭循去做。太冒险,费祎遇刺以后,姜维52岁,费祎死后三年,姜维才由卫将军升级为大将军,明升暗降,得利最大的是陈袛。对于此事刘禅应该没有调查,费祎和姜维,一死一伤。得利最大的应该是刘禅。费祎死后,董厥同平尚书事,樊建出任尚书令, 姜维明显没有得利。说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就是姜维是不确切的。

由此可以说明,郭循刺杀费祎,绝对不是姜维所派。刘禅指使几乎不可能,曹魏派遣的死奸也不现实。只能说是郭循临时起意,但最终收益的是刘禅。而伤害最大的是姜维。

我是静水无波,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