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将中国教育督导制度走进大众、深入人心的的重要举措。新学年,总有一批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进校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角色转为教师的角色,有的会出现不适应现象。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按照教育局深化内涵发展的要求,本着“以督促教、以督促学”的目的,在学校随机听课时关注新教师授课情况。 【案例描述】 教学督导听课、检查教学是随机随时进行的,以便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真实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纪律、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的课堂纪律及出勤等情况。 为全面掌握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状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不定时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授课教师好的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本人及教研组进行反馈。 开学的第二周的时候,我走进了一个初一的班级,这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一上课,老师就说到“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最后一课》,你们课下预习了么?(学生沉默)那么下边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再次进行预习,先排除生字。”...(5分钟后)老师开始发问“同学们,谁来说一下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15分钟后)老师打开多媒体,说到“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下边同学们再读一次课文,来感受一下作者和主人公的心情”就这样,我在懵懵懂懂中听完了一节课。 下课后,我和老师进行交流。我问“你对这一节课满意吗?你在课堂上是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的,你针对课文你怎么设计问题和突破点?这一节课你是按照什么样的环节推进的?”这个女教师愣了“还要考虑这些么?我就是想着先认识字词,再提写字词到掌握字词,其他的没有考虑”。 听了这些后,我把她的课堂环节再次回顾了一下。我说到:对于这样一节十分经典的课文,你没有认真的进行备课,不能完全利用文章背景去设计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来抓住孩子们的心,带动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没有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探索课文、体会课文;再有,你下载了课件,却不能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运用。你这样上课,孩子有兴趣么,知道怎么读课文吗,能很快理解文章的意义吗?这样的课堂能算高效课堂么?你回忆一下,我说的是否中肯。 片刻后,“督学,你说的挺对的我以后应该好好的思考,认真的备课,站到学生的角度去安排授课环节,激发学生引导学生。” 课后,我又和校长进行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应该加强对新教师教案编写情况的抽查和检查,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并开展了教师相互听课、以老带新的活动。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到这所学校,我首先进的就是这个班听语文课,由于是新教师,在她的努力下,课堂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案例反思】 心存责任使命才能做好督导工作!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常态化的校园难免出现一些管理疏忽的地方。面对新教师,在督学工作中,我本着“为学校服务,助新教师成长”的心态,尽量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深入课堂,实地考察,掌握最真实的数据,发现最实质的问题后再发表意见,同时也帮老师寻找整改办法,并跟踪整改效果,直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总之,只有真正用心为老师办实事,才能体现教学督导的价值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