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狠人”思维:没实力,善良就是无用的讨好

 伟天英 2020-10-05

乞丐在要人施舍时,总会说:你行行好吧!意思就是你不跟他给钱,你就不行好,就不是好人。

正是受这种传统的“好人观”的影响,善良的人们对道义和良知很看重,不管自身的处境如何,都在拿道义和良知要求自己、点评别人。的确,鼓励人人向善,所谓向善不分贫富,这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利的。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少数人来说,要他们践行道义和良知,多做行善之举,扶贫助弱,的确大有必要;而对经济实力一般的大多数人来说,若他们背负太多的“与人为善”的思想包袱,会令他们左右为难,束缚大多数人的发展,因为谋求个人发展必然会与其他人发生竞争、冲突,这是善良的人们不愿面临的。

譬如一个乞丐,他有同情别人的好心;一个羔羊,它也有拯救他人的善意。你是一个乞丐,你自己都一无所有,你怎么能够施舍别人?你是一个羔羊,你本来就在人家的刀俎上被人宰割,你怎么能够拯救他人呢?

在这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社会里,你首先要强大、优胜,而后才能谈良知和道义,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强者。你是强者,才能同情、帮助弱者;你是富人,才能施舍救济穷人。

对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不要空谈抽象的道义和良知。在自己不具备行施良知和道义的能力及前提下,跟人谈道义和良知,自己做不到而要求别人做到,只能说明一点:你是想给人洗脑,想用道义和良知绑架他人,乞求他人先为你行善,主动作出牺牲。

行善是不求回报的,但凡要求回报的善举都只是人情操弄。大多数人对人谦让恭顺,热情仗义,与人为善,只是塑造出的外在形象,从其内心深处的动机来分析,还是有所图谋的:要么是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许,要么是想通过自己率先付出,博取他人的好感,减少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为自己的人生顺畅发展减轻阻力,或是为自己将来更大的图谋,埋下伏笔。

殊不知,记仇忘恩是人的天性,你无来由的对人的主动示好,换来的只是别人的麻木无感,别人只认为你是在迫于无奈的付出。除了心生一丝惊讶、提防之外,然后就是理所当然地享用你的付出。你当初以为将来会有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是你个人天真、美好的想法,这个社会不是按这个规则运行的。

在自己弱小时,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希望社会是公平的、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所以,人们总是抱着好心就有好报的信念去行事。但是社会上利益的流向是各种力量博弈、推动的结果,而不是按人们的主观想象去分配。善良有温度,但没有力度;善良能感动人,但推动不了人。

在你弱小时,你再有善良的初衷,人们也是不信的。你善良的付出、忍让一定是主动的,是不敢带有任何条件的,否则,别人压根不会承认、接受你的付出,所以,你的很多付出很多时候是打了水漂的。与其这样,不如甩掉仁义道德的思想包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当争则争,当斗则斗,扎扎实实谋求发展,积蓄实力,强大自己。只有当你强大了,别人才会认为你有行善的资格,你才有拿钱打水漂的本钱,而不是认为你在装牛叉、或是在被收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