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期套利也是一种盈利模式!

 派护林人 2020-10-05

粉丝必读

首先温馨提醒一下:断舍离复盘文章更新时间为:每天晚上8:00到9:00之间,大家记得准时收看喔!


盘面概况

炒股有明显的弱点,牛市或平衡里不缺赚钱的机会,但是熊市来了基本就是赔多赔少的问题了,于是有不甘寂寞的投资者试图在期货市场上再开辟一条盈利之路,可惜隔行如隔山,九成以上的又被迫打道回府了。不过,这个市场里也有一些聪颖的人,我的一位好友就从期现套利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几年下来越做越顺,已无惧牛熊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未必也适合别人,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方法,那样往往惹人讨厌,有时好心不被理解,甚至还办成了坏事。据他说,感觉自己做期现套利并不顺手,于是在摸索一段时间后,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即专攻跨期套利,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这方面,我也有10年以上的经验,今天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我的好友有所帮助,祝他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们要掌握一个大的原则,除非A股进入了真正的大牛市,平时做跨期套利都是做多近月(当月或下月),然后做空远月(下季或隔季),千万不要把方向弄反了。其次,要求我们当天盘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进行双向锁仓,不能持单边仓过夜。最后,万一失误应果断纠错,及时止损或对锁一定的损失,然后找机会再杀他个回马枪,争取反败为胜。

炒股炒的是预期,而作为先行指标的期指更是如此,因此当看涨氛围强烈时,下季和隔季合约的价格会比前面的当月和下月涨的更多些,于是它们之间的差价会迅速缩小,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倒挂的现象。而当跟踪的指数见顶回落后,因为悲观情绪蔓延,远月的合约又会跌得更厉害些,于是它们之间的差价又快速扩大。利用这个特点和规律,我们在高位时分批开仓做跨期套利,也就是一边做多近月,然后另一边做空远月,等到跌至低位时再寻机分批双平。

下面举个例子,9月18日,上证50期指出现单日大涨,不少人都认为要向上突破了,于是在蜂拥买盘的推动下隔季合约大幅补涨,其当日涨幅为3.46%,而下月合约当日涨幅才3.04%,二者差了11.4点。但是随后走势证明那只是诱多的一阳指,于是膈季合约又开始大幅补跌了,三个交易日后,隔季合约比新晋升到主力合约的下月合约累计多跌了8.6点,里外里二者差了20点。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去做跨期套利,开多下月,然后开空隔季,进行对锁,只需四个交易日,投入保证金15万,一组跨期套利就可以盈利6000元,收益率4%,如果再多开几组呢?50万开户的,起码能做两组。当然,这只是理论值,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而且还要再扣除中间开平仓的费用120元。不过,这个思路还是清晰的,相信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我们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目前A股的股指期货有三个品种,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每个品种又有四个合约,当月,下月,下季和隔季,即同时交易的共有12合约。其中上证50代表的是大盘权重股的集合,它们都是大块头,日常波动小,贴水幅度小,各合约之间的差价变化也小,所以比较适合做期现套利,但是单做跨期套利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总收益有限,只能偶尔做做,算是锦上添花吧。

中证500代表的是小盘题材股的集合,它们非常活跃,平时贴水幅度变化大,各合约之间的价差变化也大,做好了盈利比炒股要强多了,而且赚的是相对差价,风险也比炒股小,它才是做跨期套利的首选。但是期指是保证金交易,在增加了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一定要把握好开平仓的时机,以及开仓的总手数,最好是分批开仓,否则一旦差价弄反了,也会出现大亏。

下面也举个例子,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为了回避国庆和中秋期间不可测的因素,在看跌预期下,远月合约跌的更多些。9月30日,IC2010合约下跌71点,跌幅1.14%,IC2103合约下跌91.2点,跌幅1.54%。如果我们抓住了远月合约在上涨时涨的多,而下跌时又跌的多这个特性,提前在9月29日进场做跨期套利,即开多当月,然后开空隔季,仅仅一个交易日,一组跨期套利单就可以盈利6000元,赚钱的速度更快了。不过,保证金需要的也多,50万开户的一次只能做一组。

最后总结一下:跨期套利也是一种盈利模式,可横穿牛熊市,赚的是相对差价,比炒股风险要小。其中上证50期指波动小,差价小,只能偶尔做做,而中证500才是做跨期套利的首选,但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对稳健型的套利者来说,做个骑墙派,选择主攻沪深300的跨期套利,这恐怕才是最佳的!

断舍离有话说

每天好运气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