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夺冠》:没有一个冠军是笑着拿的

 迷影生活 2020-10-05
2016年,中国女排逆风翻盘战胜美国队晋级八强,在与东道主巴西队竞争最后一席前。陈忠和(黄渤饰演)对郎平(巩俐饰演)说:我不管别人还需要不需要中国女排,"我"需要。

"我",是带领女排历经波折的陈忠和,是力抗争议不惧输赢的郎平,是咬着牙忍着血泪的女排们,也是从1981年期待至今从未放弃女排的千万中国群众。

即使起起落落令人揪心,哪怕输输赢赢体会数次低谷,中国女排仍是体育史上最闪耀的一颗明珠。
少年伴它崛起,中年陪它奋勇,老年看它辉煌,无论哪个阶段,中国女排精神从未磨灭。

经历了改名风波、重新剪辑配音、撤档又提档的《夺冠》终于上映,528天的等待,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都没有让观众失望。
其实体育、剧情类的电影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夺冠》的振奋程度丝毫不逊色,不仅记载了中国女排的里程碑事件,传达了独一无二的体育精神,甚至还融入了"家国情怀"。
从《我和我的祖国》中,以《相遇》结尾人潮涌动庆贺女排以及《夺冠》中全民支持女排比赛可知,中国女排不仅代表着体育赛场上的荣誉,还宣示了一个时代对体育的关注度,更展现了历史精神的变更及升华,因此是排球更是值得歌颂的篇章。

没有一个冠军可以笑着拿走
《夺冠》这部电影将主线放在三场赛事上,将重心凝聚在三位教练身上,以叙事和写实交叠的拍摄方式还原了35年的女排故事。
第一场赛事是1981年力压日本获得世界杯冠军,而《夺冠》的第一幕也在这种紧张压迫的背景下缓缓展开。
青年陈忠和(彭昱畅饰演)进入训练场的第一刻,就听到了无数嘶吼声和排球不断落地的震击。

身材高挑力量悍然的女排队员们,不停在训练场翻滚,她们的膝盖渗出血迹,手腕大腿上都是淤青。
但无论在力量、力度、角度还是技巧上,她们显然不能得到总教练的认可。

因为日本世界杯迫在眉睫,王干事又带来一个坏消息:美国已经开始用计算机规划训练,甚至可以计算出每个对手和教练的习惯。
此刻的时代、体育女排以及女排精神都处在第一个等待崛起的时期,所以核心引导是团结与战胜。
从袁伟民出国看见先进的电器和高楼大厦到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他说:男排曾拿到世界第九的成绩,所有人都期待着,因此女排不仅仅代表着体育的输赢。
他意识到,女排是魂,也是迈入崛起的第一步。

他将球网提高了15CM,让女排再次加强训练,邀请男排打友谊赛模拟世界杯,甚至在过年的时候都要先完成惩罚才能吃年夜饭。

此刻的袁伟民是身负重担的总教练,陈忠和是得过且过的陪练,郎平还是一个摸不到球的替补。
没有一个冠军可以笑着拿走。
女排精神,不仅在体育战场上,还在每个人心中。
陈忠和一开始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只是一个陪练,一个得过且过的教练。但他看着女排哭着笑着训练,看着郎平拼命扛起100公斤的哑铃,不服输的说:总有一天要摸到海曼(美国女排强者)的高度。
他才明白,自己也可以发光发热,也可以期待从陪练变成总教练。

郎平一开始只是一个默默在角落训练的替补队员,18岁进入国家队却从未摸到球。她一日日坚持训练,反驳陈忠和的心态,她不想成为海曼只想超越海曼。

她懂得,论努力,这个赛场上没有不努力的人。她击一万次球,别人能击三五万次。
不是我,不是他,而是我们。
女排不是英雄运动,而是团结运动。
女排让郎平和队员们明白,在赛场上信任、配合、无条件的帮助才能拿到冠军。
于是新老队员的隐藏对立,在日本世界杯上对抗"东洋魔女"时彻底消失了。

面对奇迹般的东洋魔女,中国女排只能拼命、疯狂的训练,因为一无所有时,唯有赢是永恒的。

郎平,只动真格的

很多人认为,与其是《夺冠》,不如说是《郎平传》。
其实不然,郎平经历了中国女排的三个阶段,承担起三次接力棒,她体现了女排精神,也是时代最好回响。
袁伟民当教练时,郎平被评价为"世界上两个队员最厉害,一个是美国的海曼,一个是中国的郎平。"
陈忠和当教练时,郎平是美国队的教练,见证了第二场赛事2008年奥运会女排的失败。反映了低谷期女排青黄不接的状况,以及女排训练固化思维、埋怨外在条件的困窘。
郎平2013年成为女排新教练时,她挑战了传统的"输赢心态",为女排过渡了时代难题,带领中国女排重新走向辉煌。

第三场赛事是2016年奥运会对抗巴西队,为什么不拍最终决战塞尔维亚而是巴西?首先因为巴西队既是东道主又是最强的冠军候选队伍,女排面临着无数不看好,其次是见证郎平换人策略的成功。
当一身伤并且被认定为"残疾"的郎平看见昔年队友去世后,她终于感悟,能站在女排一线的队员只有自己了。
于是在万众瞩目中回到国家队。

她打破了老队员的磨合方式,选择新鲜血液加入;为了组建最强女排不断换人,经历了多次失败和嘲讽;拒绝放弃奥运会,硬抗上级的压力。
她赋予全新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她知道不仅女排失去了革新理念,忘记了找寻内在原因。很多队员更是失去了对女排的热爱,她们或许如朱婷一样,为了家人打球,为了免除负担参加竞赛。

最终她在大赛前夕站在静悄悄的训练场前说: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们在一起,好好享受体育本身。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

从输赢到热爱,从一无所有的硬抗到如今享受比赛本身,女排精神一直在与时俱进。
因此为了女排可以前进,陈忠和毅然退出了竞选,郎平不顾家人反对,队员们拼命磨合,无数中国球迷不忘期待。

《夺冠》的热忱:因真实而洒泪

《夺冠》成功不仅在于剧情的优秀,以动态的全景镜头结合写实的纪录片,响应过去引人入胜。
更在于演员的敬业,巩俐饰演的郎平从身形:队员们见到巩俐时,惊呼这就是郎导。

从声音:完全模拟郎平的声音,巩俐声音偏模糊,但她还原了郎平沙哑的腔调。
从眼神:第二场赛事进场时冷漠睥睨的眼眸,以及最后沉默离场的孤独。
彭昱畅为了饰演青年陈忠和,提前学习排球并且为了一个飞扑的动作无数次摔倒。

而更值得夸奖的演员是女排们,后期的年轻女排都是现实中的女排。
青年郎平的饰演者是郎平现实中的女儿白浪,虽然因为女排事业繁忙导致母女时常不能见面,但是在《夺冠》中诠释母亲,白浪依旧很激动。她不仅还原了青年郎平的坚韧,还能高度模拟赛场动作。

其余女排虽然是扮演自己,但是她们依旧有些尴尬无措。
可是面对剧组百分百还原的球场,从斑驳的打球印记到奥运会真实的夜晚,她们最终还是入戏了。

她们中有带着心脏疾病的惠若琪;有韧带撕裂的杨方旭;有膝盖十字韧带撕裂的张常宁等等。
更有实力战将朱婷,但她无疑是情绪波动最大。
她曾梦想成为郎平,但是郎平告诉她:你要成为你自己。
她曾多次面对退回二队的危机,球场上不被信任的难过,所以当她又回到2016年奥运会前夕,看着郎平给自己发的短信:你是最好的球员。

她一度崩溃大哭到不能继续拍摄。
《夺冠》虽然有明显的弊端,如配音、剪辑等。也有在剧情还原与人物刻画的小问题,如部分经典人物介绍短缺。
但是《夺冠》深刻记录了时代发展、思想变革与女排激流勇进的几十年时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夺冠时,街头上人潮涌动的激动。第二次失败时,越挫越勇的坚定。第三次再崛起时,恒久女排精神的传递。

体育是赛事,女排是历史长河中最好划桨手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