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榴之乡——大美怀远

 lj0279 2020-10-05
棉花糖

  浓浓的节日味道,随着返程的车流渐行渐远,那残留在嘴边的美味儿,也逐渐的淡去了,留唇齿边的让我忘不了只有它了——怀远的石榴。

  每一天忙碌的日子,都让人倍感生活的负荷,今年恰逢中秋赶上国庆,二节同庆让人不得不想去消遣一下。于是,朋友当中就有人提议去怀远摘石榴,经过合议,大家五人一行,由我开车去怀远杜郢村。

         安徽有句俗话:怀远的石榴,砀山的梨。在安徽,提到怀远的石榴,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只有99万人口的小县城,石榴栽培面积却达3.5万亩。年均总产最低也达3500万千克以上,总产值2.8亿元。这里的石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产量?又为啥栽培面积如此广博?这与当地的气候和石榴的特性分不开的。

  说起怀远的石榴,我们就有必要来扒一扒历史了。

        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北部,拥有十五个乡镇,地处于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具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适宜石榴的生长。据历史考证,在唐代,石榴就有栽培历史了。明嘉靖年间,巡按御史在畅游怀远县时就有赋诗《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寥寥几句就已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怀远石榴的喜爱与赞美。到了清代,怀远县石榴园早已遍及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在《安徽大辞典》一书中就记载:“怀远石榴,安徽著名特产,产于荆涂二山。汉时已有种植。”自古到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栽培石榴的区域许多,但是大多数地方产出来的石榴都不及怀远的好吃。不同的品种,玉石籽、玛瑙籽、大笨子及其优系,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大皮薄粒多汁甜,只要你来到怀远,看见石榴,想忍住不吃挺难。

  勤劳而善良的怀远人民,几百年如一日,他们默默的打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石榴园。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是村民们栽培石榴的最佳时间,在优质的母株上剪取一年生健壮枝条,插扦到地面,浇适宜的水量,就可以让它自已存活了。俗语说,哪里有播种哪里有收获,勤劳的怀远人民终于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美丽的家园。每年的五月,火红的石榴花遍及荆涂山大洪山一带,红似火,艳如霞。那一簇簇,一片片如花海的榴园,想必你亲临了,就再也放不下了,所有的流连忘返只为等待那五月榴花艳开。怀远人民的汗水如雨挥洒,只为等待九月的石榴拥各地人民入怀。大美怀远,我们来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劳付出,怀远人民终于用汗水为家乡冠名了殊荣无数。

         2010年2月,怀远石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9年11月15日,怀远石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如今的怀远石榴正在以不同的姿态走向中外市场,饱满而晶莹的果粒,端正而圆润的果形,甜而不腻,脆而甘甜,既能健脾生津,又能开胃消食,可以生食,可以酿酒,可以入药,可以取汁。并多次参加全国的农业展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国外友人的赞誉,也相继被国外引种。未来的前景无法估量。

         10月2日的天气是是阴的,而我们一行人的心却是晴的。车窗外细雨霏霏,雨刮器不停的轻敲着挡风玻璃,我们的热情丝毫都未曾减退,尽管第一次疾驰在蜿蜒的山道,却不曾觉得陌生。对于石榴,我们 耳熟能详,对于榴园我们更像是踏向回家的路。

  随着山路越来越窄,车越来越不好开的时候,我们也到了村民阿杜老师的家,一进院落,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箩筐里晒的已经卷曲的石榴皮,起初朋友喊我过去看看,问我是什么,我还以为是晒干的冬瓜皮,印象中冬瓜可以晒,辣椒可以晒,对于石榴皮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可以晒。于是,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我高兴的拍下了一箩筐石榴皮的照片,我要拿回去给我的孩子看看,我要告诉她,有一个盛产石榴的地方,叫大美怀远!

  这是一栋典型的农村小洋楼,青砖碧瓦,院里除了有整齐的板凳之外,最吸引我眼睛的估计就是那地上的石榴和一排车辆了。几十箱已分装好的石榴一箱箱的整齐的摆在地面上,上面印着“石榴之乡—大美怀远”看这气势,是要远销的了。对于一个喜欢用笔说话的人来说,记录那一瞬间的感慨,早已成为了我的习惯,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幕,更是用笔满怀深情地记录下这一句句。那齐列在地面上的一排车辆早已经告诉我,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农村了。汽车家家有,网络销售村村都有能手,每年九十月份,整个怀远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正所谓,石榴咧嘴迎十五,满村老少呈幸福。勤劳创举奔小康,家家户户住新房。村民阿杜老师陪着友友们在院落里兴致的聊着天,我和女友早已迫不及待地偷偷的拿着手机溜进了榴园。

  榴园的入口跟普通的院门没什么二样,在来的路上,我还那么认为,石榴树基本都在农家小院里。所以我也认为没有几颗石榴树。待我伸头往里看的时候,我就惊呆了,根本看不到榴园的尽头,与其说是榴园,不如说是迷宫,估计每一个进来的人想出去,没人领着,恐怕你也出不去。那一个个挂满枝头的石榴,红彤彤黄灿灿,每个石榴外面都裹着塑料袋,问及为啥裹着袋子,阿杜老师说,石榴成熟了。甜而香,容易招惹虫子,也容易裂开,用袋子给它裹起来避免了一些损坏。我弯腰穿梭在榴园,不是很高的石榴树,枝桠不停地触碰着我的额头,调皮而又任性的告诫我,小心,小心!村民阿杜让我们自己去找篮子,说你们想吃就摘。吃过而没有摘过石榴的我,以为那还不容易,岂知也不是那么好摘的,每摘一个石榴,也要小心它的底部有个根刺,不小心也会戳到手。不是所有收获的背后都是喜悦,更多的一半是汗水,一半是泪水。

原以为我们亲自采摘石榴,可以尽情享受农间乐趣,谁知我们五个人,在榴园折腾了一下午,才摘了二篮子石榴,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眼瞅着天色已晚,阿杜老师说,你们别摘了,我给你们装现成的。我们要离开榴园了,阿杜老师给我们后备箱塞的满满的。那份热情与纯朴瞬间感染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车子缓缓驶离了杜集村,我们的思绪也在小雨中飞扬。这个普通的小县城,未来不会再普通了,他将伴随着新时代信息的发展,走出安徽走出国门。大美怀远的路,未来更广阔,大美怀远的石榴,未来会更甜。石榴之乡的美誉更将是永不负盛名。

棉花糖:私营业主,系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协会会员,业余喜欢写作,有多篇诗歌、散文、人物专访发表于纸媒,省内外微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