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50

 温情海洋 2020-10-05

第三卷修内篇

A   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B    现代汉语

      人无生地而有死地。有人非常重视生,大约是三成;有人重视死,大约是三成;人的一生,非常珍贵,有人认真做人做事,不虚度,大约也是三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生命,真的是非常珍贵。听说精通养生的人,为人处事折中不偏激,意外,灾祸,和人祸,都不会造成伤害。意外没有时间地点固定,灾祸无法进行预料,人祸任何人也无法避免。为什么养生的人能够避免,因为他们遵循自然事物规律,去做人做事,所以不会有偏激矛盾的产生,而处处安身。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出生,谓情欲出於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胸臆,精神劳惑,故死也。言生死之类各十有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香臭,口不妄言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反是。

2王弼注: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3杜光庭注:天地之德,惟生为大。得其生已,当守道以安之,谷神以养之,适来不为荣,适去不为惧,不贪生而丧道,不越分而伤生,可谓安时而处顺矣。

4王安石注:有求生以恶灭者,生之徒十有三是也;有求灭以恶生者,死之徒十有三是也;有生无异于死者,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是也。惟其不悟真灭,真生,是以不脱轮回,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吕吉甫注:生者死之徒,死者生之始,则生死相为出入而已矣。生之徒十有三,则由生而得生,非幸生者也。死之徒十有三,则由死而得死,非不幸而死者也。民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则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非不以生为事,顾不得其道,而动之死地者也。

6苏辙注: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徒也。声色臭味以自戕贼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尽,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则《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也。

7时雍注:万物出於天地之机曰生,入於阴阳之变日死。与生死为徒者,未脱乎天地之机,未免乎阴阳之变者也。然万物出生入死,而独云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者,何也?此皆民自令耳,非天地毁,鬼神害也,以其有知而形动故也。

8邵若愚注:世人有心出於外,体天地阴阳为法,存想漱咽,吐纳般运之类而求长生者;又有心入纳也於内,沉空冷静,昏蒙如死者。

9王夫之注:有死地,无生地。无地为生,有地为死。试效言之矣。人之生也,神舍空而即用,形拔实以营虚,非其出乎?迨气与空为宅,形与壤为质.则死者非其入乎?虽然,既有生矣,遂以其出者为可继也,引绪旁生,据地而游,则死固死于静.生亦死于动。

10林虞斋注:出生入死,此四字一章之网领也。生死之机有窍妙处,出则为生,入则为死。出者,超然而脱离之也。入者,迷而自汩没也。能入而出,惟有道者则然。天有十二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十二者,终始之全也。十二而下又添一数,便是十三,分明只是一个一字,不谓之一而曰十三,此正其作文之奇处,言人之生死皆原于此一。

D本注

1本篇修内六,阐明个人修为对生死的认知价值。一个人,对生死的认知不同,而做人做事的方法原则不同;有思想文化修养的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顺势而为,从而消灾避祸,这是遵循自然社会大道而动的外化形态。

2生与死,人之常情,恰如春发秋落,于人理解不同则修养不同;出即生,为母所育,故无生地而有生处,人皆有一死,或东西南北,方寸之地,人之所归于土。生之徒,则人以为生更加重要,无生而无死,此类认知者,十有三;死之徒,则认为死更加重要,无死焉有新生,此类认知者十有三;而人的生命非常珍贵,只有一次,或生或死,皆不重要,而重生命中,是否认真去做事,此类认知者,亦十有三。或此或彼,认知不同,而生命珍贵,须重视而不虚度,从而脚踏实地做事,做人,则谓之厚矣。

3摄生,即养生;路行,非行路,指代为人处事;兕,象形,古书上的雌犀牛,《说文》如野牛而青;《尔雅》似牛。虎,原指猛兽,而引申为意外和灾祸;军,原指兵事,引申为人祸之善于养生者,为人处事,居折中而不偏激。

4无死地,则有死地,无有之通也。人无生地而有死地,无者,非真无,非有无之无,言无即为有,无死地,处处即死地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