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怎么这么牛?

 平楠说史 2020-10-05

清朝康熙皇帝是历史上难得的长寿皇帝之一,同时,他的在位时长也很惊人。康熙皇帝在位时长达61年,在这61年里,他经历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组织自卫反击战等种种考验,因此,从清朝历史上来说,康熙应该算是御驾亲征次数比较多的一位皇帝。

康熙在位期间所经历的这些战争里,最受重视的便是与噶尔丹之间的战斗。因为,康熙皇帝曾经一连三次御驾亲征对战噶尔丹。那么这位准噶尔部落的首领噶尔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他可以引得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呢?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年少时期的康熙最先平定的是内乱,擒鳌拜、平三藩都是康熙的战绩。而外患之中,尤属蒙古准噶尔部落最为特殊。

首先,这个蒙古部落是距离清朝疆土最近的一个外患。其次,蒙古准噶尔部落的扩张速度以及综合国力非常强劲。在当时的康熙皇帝看来,这个敌人是强大而难以征服的。因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康熙皇帝不得不在每一次面对噶尔丹的时候,选择御驾亲征。据说,当时准噶尔部落的首领噶尔丹,是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这一身份给这个人带来了权力以及声望的迅速扩张。

据说,噶尔丹的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与当时的三世活佛相识,而在崇德八年,三世活佛知道自己命不久已的时候,向噶尔丹的生母透露出了,她的孩子将是自己转世的消息。消息传达后不久,这位活佛就圆寂了。更为神奇的是,在第二年,也就是顺治元年的时候,噶尔丹出生了。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四世温萨活佛。

幼年时期的噶尔丹一直生活在西藏地区,被当地人供为活佛。也就是说,准噶尔部的这位首领,在年少时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都由佛家子弟传授。直到康熙五年,23岁的噶尔丹才正式向五世达赖喇嘛告别,回到了自己的蒙古家乡。

凭借传播佛法的途径,年轻的噶尔丹迅速在蒙古部落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此后随着部落首领的灭亡,整个部落陷入了混乱之中。而也正是这场混乱,才给予了当时的噶尔丹统一准噶尔部落的机会。

在把准噶尔部落统一起来之后,在佛教活佛这个身份的加持之下,噶尔丹成为了整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为了进一步地扩张自己的地盘,噶尔丹正式宣布,放弃自己的佛教身份,成为一个世俗之人。紧接着,他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并逐步地向当时的清朝边境进发,而在向清朝进攻之前,这位曾经的活佛就已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当时的噶尔丹征服了整个漠北蒙古,在其实力最巅峰之时,他几乎成为了清朝北边的王。手握势力的强大,让噶尔丹的野心在不断地膨胀。终于,他把矛头对向了南方的强大帝国清朝。这时,统领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强敌,康熙不得不郑重面对他,而敌人实力的强大正是康熙选择御驾亲征的主要原因。

在噶尔丹的计划之中,他应该和康熙皇帝平分南北,甚至在他给康熙的信上,都明确书写着“圣上君南,我掌北方”的野望,这个试图与清朝分庭而治的男子得到了康熙的重视。不过,在康熙皇帝与之真正会面之前,忙于平定内乱和亚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康熙,并没有把当时的噶尔丹和他的国家纳入强敌之列。然而,等到康熙皇帝真正意识到敌人的强大之时,北方边境的形势已经到达了生死存亡之际。

在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康熙只能选择御驾亲征,去直面这个强大的敌人,以此来获得军队气势上的优势。与噶尔丹这场战争的艰难之处,首先要数噶尔丹的活佛身份,虽然这位首领已经不再担任任何神职,但是他的影响力依旧惊人。

在蒙古部落和满族人的信仰之中,藏传佛教的占比很大,而这位藏传佛教的活佛,必然会在战场上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极度信仰佛教的满族人,会在面对这个敌人的时候,选择放下屠刀。因此,康熙的御驾亲征更像是用自己天子的身份,来对抗这位活佛的威慑,以期赢得战争。

在与康熙正式对战之时,噶尔丹的领土范围几乎可以和当时的清朝相媲美,当时这位强劲的对手已经占领了今天的新疆、外蒙古全境以及部分中亚地区。再加上当时控制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肃等部分地区的第巴桑结嘉措选择支持他。所以,当时双方所掌控的土地面积都达到了近七百多万平方公里。

噶尔丹可以算是康熙毕生最大的一个敌人,而在康熙28年战争中的惨败,更是给了当时的清军重重一击,也震撼了当时的康熙皇帝。为了减少损失,也为了更早地结束这场消耗之战,当时的康熙选择了御驾亲征的作战方式,去亲自征服这个强大的敌人。战争高潮时期,噶尔丹军队甚至已经到达了距离北京城不足千里的乌兰布通地区,京都的安危成为了当时康熙最担心的问题。

双方之间的生死之战很快到来,康熙当时是采用集中火力,猛攻一点的策略,才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惜的是,噶尔丹在夜色的掩护之下逃走了,为了不放虎归山,康熙在此后的两年间对噶尔丹进行了毫无喘息地打击。最终,这个强大的敌人输给了康熙。

噶尔丹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内乱,这位部落首领智勇双全,但他对于内部下属以及亲友的管理比较失败。同时,他对其他部落的残酷压迫,也早就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而这份不满也使得他在战败之后尽失民心。最终,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尽,而康熙的心腹大患也就此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