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草根,只用了二十七年就登上了帝位,后世为何对他褒贬不一?

 写乎 2020-10-06

作者:张东晓

吕思勉与白寿彝均是近现代史学大家,两位先生在论及后梁太祖朱温时态度却截然不同。

吕思勉认为朱温“私德有缺”,但“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和恤民的”,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认为就历史功绩而言朱温仍不失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直言“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可见,白寿彝对朱温是批判和否定的。

朱温究竟是“乱世之奸雄”还是“荒淫无道之暴君”,且听笔者剖解。

(一)揭竿而起:义军猛将,威名远扬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关东大旱,宦官田令孜专权,朝政混乱,民不聊生,经宣宗皇帝中兴而延续的大唐国祚日趋风雨飘摇,有朝不保夕之凶兆。官逼民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仙芝率先举起大旗,于长垣起兵,反抗李唐王朝。

公元875年黄巢亦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大起义一浪高过一浪。公元877年,时年二十五岁的待业青年朱温与其二哥朱存一道参加了黄巢的部队。

朱温出生于书香世家,但生来崇尚武力,逞强好斗,不为乡邻所喜;其父早死,与母兄寄人篱下,屡遭白眼,不幸的童年为其心理的扭曲埋下伏笔。

朱温生来勇猛,在“以武力”说话的冷兵器时代如鱼得水,他很快就因战功在义军中站稳了脚跟(也有人说他窃取了二哥朱存的功劳,并杀掉了朱存)。

公元880年,黄巢攻入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朱温奉命镇守东渭桥,担负长安的警戒重任。

公元881年初,为稳固大齐政权,朱温奉命出征,攻陷邓州,令退守至荆州襄阳的唐军不得北上。同年六月,朱温得胜回朝,黄巢于灞上劳军。九月,朱温又击败败唐将李孝昌和李思恭,威名远扬,声望日隆。

从公元877年到公元882年,短短五年间,朱温从一个兵卒成为大齐政权的中流砥柱,被他打败或降服的大唐将军数不胜数,其军事才华,可见一斑,这些为他日后建立大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生反骨:枭雄本色,助唐灭齐

朱温天生叛逆,这也是时代使然。唐末地方割据严重,谁手中有兵谁就可以尝尝龙椅的滋味。

黄巢的大齐不也是他们这帮人卖命打出来的吗?凭什么黄巢可以,朱温就不行?随着朱温势力逐渐强大,黄巢也渐渐起了猜忌之心,功高震主啊。

朱温也不得不防。当时大唐国力虽然已经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各路勤王大军夹击下,黄巢的大齐政权逐渐瓦解。公元882年,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率领唐军精锐部队攻打朱温。朱温不敌,数次向黄巢求救无果,迫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处境。

他投身义军本就想趁天下大乱进行投机,如今义军陷入困境,是继续跟着黄巢还是另择明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综合权衡下,朱温决定背叛义军,投降大唐。他部下本就有不少唐朝降将,可谓藕断丝连,一拍即合。

得知朱温投降,远在蜀地的唐僖宗龙颜大悦,当即下诏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

朱温成了朱全忠,但此消彼长,义军雪上加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义军知根知底的朱温只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要命的是朱温的投降带了个非常不好的头——本就各怀心思的义军更人心浮动,内部分裂日益严重。朱温也边打边谈边收编,实力壮大之快可谓一日千里。

公元884年,黄巢军队占领陈州。自古兵匪一家,陈州城成了人间地狱。朱温发兵陈州,历经大小四十余战,肃清黄巢残部,解救了陈州。陈州百姓有感于此,为朱温建立生祠,其个人声望达到顶峰。

(三)体恤生民:取唐代之,休养生息

从公元887年-公元897年,十年间,朱温南征北战,击溃黄巢余部秦宗权,迎立唐昭宗,平定郓州兖州,威震四方,再造李唐。此时朱温兵强马壮,大权在握,进一步膨胀了他的野心。他出身草根,本就野心勃勃,今日又手握重兵,对帝位产生觊觎之心,亦是当然。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次年宰相崔胤杀掉刘季述,唐昭宗复位。

但哪一次皇权更替不是血雨腥风尸横遍野?

朱温也看到了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机会。他联合宰相崔胤向宦官韩全诲和支持者李贞茂开战,决心扫除最后一块绊脚石。经三年恶战,李贞茂终于屈服。

公元903年李贞茂端着韩全诲的人头向朱温求和。斩草不除根必留后患,朱温怎会轻易善罢甘休?朱温酣然屠杀宦官七百余人,彻底解决了唐后期宦官乱政的隐患,以至于后世五百年宦官都老老实实的,直到明朝中叶宦官才渐渐翻身,一切皆源于朱家。

扫除宦官,朱温篡位再无阻碍。公元904年他除掉宰相崔胤,胁迫唐昭宗迁居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唐昭宗这块招牌始终是祸端,也是威胁。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朱温早失去了耐性,同年秋他命令部下攻入皇宫,杀掉唐昭宗,拥立十三岁的李柷为帝,朱温独揽朝纲,距离龙椅一步之遥。

谁还能阻止他取唐自立?天下悠悠之口!朱温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公元904年朱温举起屠刀,对准了天下读书人。他将这帮所谓的清流人士全部诛杀,并将其尸体投入黄河,清的也变成浊。但戏还是要做足的,朱温令百官上书,要求小皇帝退位,禅让于他。

公元904年11月,时年四十二岁的朱温终于坐上了龙椅,建立大梁,史称“后梁”,大唐帝国烟消云散,五代十国拉开序幕,而此时距他参加黄巢起义也不过27年而已。

一个草根只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就成了权倾天下的皇帝,成了开国之君,以唯结果论,朱温不愧杰出的军政人才!

(四)残暴滥杀:不容洗白,天道轮回

若以为朱温诛杀七百宦官,屠杀天下清流已经足够惊世骇俗,那真是太小瞧他了。朱温残暴滥杀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

起兵之际,为迫使士兵卖命,他定下诛杀令——军官战死,麾下全部斩杀。这一招够狠。当兵的必须打,往死里打。主官死,肯定没有活路。这种株连政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造成许多祸端。一旦战败,士兵四处逃散,祸害百姓。为解决这个问题,朱温又想了一个奇招,在士兵脸上“黔面”,打上烙印(宋朝初年,此种政策犹在,大将狄青就是如此)。

朱温残杀降将,历史罕见。自古以来,杀降不祥。公元895年,朱温在钜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一万余人,杀戮将尽,俘虏3000余人。傍晚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飞涌。朱温竟说:“上天如此不满意,难道是杀的不够?!”于是就把俘虏全部杀死。

公元903年,朱友宁攻青州博昌县,久攻不下,朱温大怒,亲征。城陷之后,屠尽城中民众。翻开朱温传记,他手中屠刀上的血迹从未曾干过。在《新五代史》中,欧阳修视朱温为禽兽,说“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欧阳修是孔门子弟,最重君臣之道,对于篡位者朱温,肯定不会有好脸色。

自古杀人者人恒杀之,世道苍天可曾饶过谁?朱温杀了一辈子人,他杀掉唐哀帝,夺取了帝位,最终也被人所杀。可悲的是,杀他的人正是他的儿子!著名作家梅毅曾道:“后梁的朱温,残暴不仁,儿孙不肖。给自己儿子戴绿帽子,朱三真乃古今一大忍人、恶人。”字字诛心,人神共愤。

(五)忠言逆耳:荒淫乱伦,私德有缺

朱温有个好老婆,深得朱温宠爱和尊重,可惜死的早。若非如此,朱温最终的结局或有不同。

朱温的老婆叫张惠,贤明善良,也把朱温收拾的服服帖帖,相传即使在出征途中,一旦收到老婆号令,朱温也会立即返回。张惠在限制朱温滥杀方面,起了很多作用,威望甚高。可惜张惠命薄,未能看到朱温称帝。

临终之际,她对朱温说:“你是大丈夫,要做大事,这是好事,如果他日登基,那就更好了。但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有些话你必须记住。”

朱温含泪点头。

张惠说:“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

张惠这段话,实肺腑之言,如果朱温听了,那梁太祖的历史地位肯定远超今日,可惜朱温左耳进右耳出!

张惠死后,朱温性情大变,尤其是称帝之后,疯狂滥杀,疯狂贪婪女色。

女色方面,哪个皇帝不好色?哪个当权者不喜欢美女?

这本也不算什么,但朱温有个癖好——喜欢给别人戴绿帽子,而且,而且还和自己的儿媳妇有绯闻!

这就为天下所不容了。

中国乃礼仪之邦,虽然五胡乱华时出现了诸如高欢高洋那般的奇葩和变态,但毕竟他们是胡族,尚未开化,而朱温本是书香世家,又宣扬承袭唐制,怎么可以如此不堪,有违人伦?窃以为“私德有缺”个字,有些太包容了,在私德方面,他就是个衣冠禽兽。

(六)后记

仔细想来,朱温与他的后辈朱元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是起于乱世,都是开国之君,都有一位好妻子,后期又都坠入贪色的深渊,最终又都没有安排好接班人,两人对百姓还都不错。

朱温称帝后,求贤若渴,重用人才,轻徭薄税,奖励农耕,休养生息,完全是明君所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百姓是受益了。

吕思勉先生也正是据于此,才为朱温说话的。朱温还解决了地方政府与地方驻军的关系——他明确规定地方驻军必须听从地方政府管辖,某种意义上开创文官管理武将的先河。朱元璋称帝后也采取了大量的“惠民”措施,才有为永乐盛世奠定基础。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可自古以来,毁在“色”与“权”上的大人物何止千万!历史就是如此的滑稽,又如此的真实,让人忍不住掩卷叹息——“色字头上一把刀”,世人应当牢记!

【作者简介】张东晓,曾用名张冬晓,生于1983年12月,河南平舆县人,现定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