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47--无题(其二)

 虹72 2020-10-06

转:毕宝魁的博客

247--无题(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飒飒春风,飘来濛濛细雨;荷塘以外,传来阵阵轻雷。金蟾形的香炉衔着鼻钮,开启便可放入香料;玉石装饰的虎头辘轳,摇动即可牵引丝绳汲上井水。贾氏女在帘后偷看到韩寿年轻英俊,一见钟情便成就无限风情之美。甄皇后身死尚留下金缕枕,是倾心爱慕魏王曹植的八斗之才,这些风流韵事引起我相思的情怀。我的怀春之心切不要和春天的花朵争荣竞发,因为那样只能受到伤害,一寸寸的相思只会化成一寸寸的灰!

【注释】

[飒飒]风声。    [金蟾]蟾形铜香炉,啮锁,衔着鼻钮。    [玉虎]井栏上之玉石虎形的辘轳。    [贾氏句]《世说新语·惑溺》载:韩寿貌美,贾充用为僚属。贾充女在帘内偷看到他便爱上了,于是与他私通,井赠给他奇异的香料。后来被贾充发觉,便把女儿嫁给韩寿。掾,僚属。    [宓妃句]用甄后爱曹植之事。《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氏被谗死,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进给曹植。植归国经洛水时。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而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评析】

此首写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生活而失望的痛苦。首联写景,景中有一定的象征色彩。“荷花”(芙蓉)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离骚》中就有“制芰荷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这两句把芙蓉置于风雨轻雷之中,暗示其爱情将要受到风雨的摧残,奠定悲剧的基调。纪昀评此二句说:“起二句妙有远神,不可理解而可以理喻。”(《玉溪生诗集》卷上)颈联由远及近,写室中院内之景。赋中有比,寓意深婉,但稍嫌晦涩。金蟾虽啮锁,但烧香仍可入,虽玉虎牵丝,但毕竟可汲水,而自己却没有任何机会去与恋人相会。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何焯评此联诗云:“三句言外之不能入,四句言内之不能出,防闲亦可谓密矣。”还应体会到,两句诗上句的香与下句的丝,合起来为“香丝”,谐音正为“相思”,恐非偶然之巧合,因李义山善用谐音双关的手法。颈联用典抒情,表现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这种渴望无法满足的深深的痛苦,也足以表现女子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敢于冲破束缚的可贵精神。贾氏偷情,甄后心有外遇,均不合礼教之要求,但女子却充分肯定,表现出她大胆追求幸福美满爱情的热情和无所顾忌的勇气,值得钦佩。尾联陡转反接,抒发内心积郁的悲愤。想象奇妙,比喻更奇妙。“春心莫共花争发”,因花发是会开花结果的,而自己的“春心”却不会有结果,尚可体会出其意味。但“一寸相思”却如何能化成“一寸灰”呢?真是奠名其妙。但仔细推敲斟酌,便会悟出其妙而拍案叫绝:相思情苦,望着香在一寸一寸的燃烧,一寸一寸地化成灰烬。而这一寸一寸燃去的香,不也正是一寸一寸的光阴吗?自己的相思毫无结果,这美好的情怀不正像香化为灰一样被毁掉了吗?相思的结果是痛感韶光的空逝,辜负了豆蔻年华,耽误了大好青春,怎不令人痛心?可见“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诗,不但化抽象为形象,而且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出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剧,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不愧为奇思妙想的千古绝唱。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最强烈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是最善长描写这种痛苦的诗人。前人或谓有政治寄托,即使有的话,这种寄托也与其因身世飘零而爱情受阻有关,而最本质的最深层次的,还是爱情生活不能得到满足而又苦苦追求的一种灵魂的呼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