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读记 (小河西) 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思悲情的七律。或是作者在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爱遇挫之后写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九歌-山鬼》(先秦-屈原):“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江行》(唐-吴融):“来时风,去时雨,萧萧飒飒春江浦。” 东风:春风。《咏美人春游诗》(南北朝-江淹):“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送别诗》(南北朝-范云):“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落日忆山中》(唐-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芙蓉塘:荷塘。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奉詶鲁望夏日》(唐-皮日休):“塘平芙蓉低,庭闲梧桐高。”《醒起独酌怀友》(唐-李群玉):“西风静夜吹莲塘,芙蓉破红金粉香。” 轻雷:《长门赋》(汉-司马相如):“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 大意:飒飒春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写荷塘春景。“细雨”、“轻雷”也都有典。春天来了,花要开了,这也是春心萌动的时节。) 金蟾:一种蟾蜍(chán-chú)形状的香炉。(三足金蟾: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吸财镇宅辟邪。道教中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 啮(niè):咬。锁:指香炉的鼻钮,可开启放入香料。 烧香:为取其香气而燃香。古时人们以香炉熏香。《送容州唐中丞赴镇》(唐-杜牧):“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杨叛儿》(隋-无名氏):“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郎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杨叛儿》(唐-李白):“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这里已经不仅仅是指烧香了。) 玉虎:辘轳(用玉石作装饰,虎状)。《悲歌》(唐-顾况):“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相思曲》(唐-戴叔伦):“井深辘轳嗟绠短,衣带相思日应缓。” 丝:指井索。与“思”谐音。 汲(jí)井:《说文》:“汲,引水于井也。”从井中取水。《寺居清晨》(唐-刘复):“隔竹闻汲井,开扉见焚香。”《井上桐》(唐-陆龟蒙):“美人伤别离,汲井长待晓。愁因辘轳转,惊起双栖鸟。” 大意:金蟾香炉的鼻钮紧锁,烧香可入。玉虎装饰的辘轳可从井中取水。(一是“香”“丝”谐音“相”“思”。二是有“郎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之意,似是在想象男女欢会。三是辘轳牵丝可汲井水,可以想象情思缠绕、情思牵引甚至情思汲取清泉甘露。似是写相思双方的魂牵梦绕。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更是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贾氏窥帘:典“贾氏窥帘”或“韩寿窃香”《晋书》:“贾充辟为司空掾。充每宴宾僚,其女辄于青璅(suǒ)中窥之,见(韩)寿而悦焉。…女遂潜修音好,厚相赠结,呼寿夕入。寿劲捷过人,逾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觉其女悦畅异于常日。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充秘之,遂以女妻寿。”(韩掾指韩寿。韩寿曾为贾充掾属。)《赠李长史歌》(唐-吴融):“卖珠曾被武皇问,薰香不怕贾公知。” 宓(fú)妃:唐李善注《文选-洛神赋》:“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洛神赋》(魏-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zhēn)氏。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甄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 大意: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宓妃情深,慕曹植之才华。(由“烧香入”而“韩寿窃香”。由“牵丝”引出宓妃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两个爱情故事。此联似是对颔联的进一步联想。) 尾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指相思之情。《折枝花赠行》(唐-元稹):“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柳枝词》(唐-何希尧):“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锦瑟》(唐-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相思:自汉以来此词常用。“一寸相思”前无古人。 大意:萌动的春心不要与春花争相烂熳,相思就如同“香”一样,会化为灰烬。(这个转折有点猛。这就是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的“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此诗前三联写的都是“相思”。首联写飒飒春风,细雨濛濛,芙蓉池塘,一阵轻雷。这本身就是个春心萌动的环境。借助“细雨”、“轻雷”二典,形成男女相约欢会的一幅浪漫动画。颔联写的是“香炉烧香”“辘轳汲水”。前者或使人联想到温暖、芳香、燃烧,甚至男女欢会。后者会使人联想到丝绳、缠绕、牵引,以至于情牵梦绕。再加上谐音的因素,此联比起颔联来,没有更含蓄也没有更优雅而是看上去隐晦其实很直白。颈联直接用典,直接叙述传说中的经典的相思故事。说到了韩寿的“年少”也说到了曹植的“八斗才”。(李商隐何尝不是年少有才。)可以说前三联是一联比一联更明确地道出了男女“相思”。(好像是层层递进。)尾联才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春心也好,相思也好,无论多美好,最后都是香灰。而且相思越多,香灰越多。作者好像是在总结规律。作者根据自己的“相思”经历或看到别人的“相思”经历,归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个“相思律”。谁都知道,爱情历来都是既有喜剧也有悲剧,李商隐偏说只有悲剧。看来写这首诗时,作者或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但以悲剧收场的情爱经历。当然,也不排除,作者并不只是在写男女情爱,而是借情爱的挫折在抒发自己对仕途的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挫折和失败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