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抗倭第一人一战打出百年和平,日寇不敢侵犯辽东,不是戚继光

 浩然文史 2020-10-06

日倭

我们都知道嘉靖时期倭患严重,朱纨、张经、俞大猷、戚继光等在东南沿海轮班上阵,才勉强把倭寇赶走,明军作战艰难的原因是很多的,既有明朝中后期承平日久,享乐奢侈之风严重,也有传统兵制下,明军士气不足,缺乏训练。但倭患放在朝气蓬勃的明初,那结果是什么样呢?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看看剿灭明初倭患的望海埚大捷。

戚继光

一、日本政局的混乱

元师征日,尤其是第二次征日时,镰仓幕府在九州海岸设置了大量防线、烽火台,一线部队有几万,后方还有十几万武士集结待命。虽然镰仓幕府成功抵抗了元军,但此战作为防御战争,镰仓没有拓展土地,战争消耗极大,镰仓中央也没了经济能力,将军府库一时为空,只得延迟将士的赏赐,这么一来镰仓就是破坏了主家和武士的基本契约,即武士为主家效死征战,主家用土地和金钱回报武士。于是武士们开始躁动,为了压制武士们那颗躁动的心,镰仓实际统治者北条家用了最蠢的办法,加强专制,结果武士的反感更加严重。

日本武士

在镰仓幕府混乱中,天皇朝廷见机会到来,1331年后醍醐天皇阴谋发动了推翻幕府的变乱,但此事被幕府侦知,结果后醍醐被流放。但以此事为开端,各地反镰仓幕府势力举兵而起。镰仓派出的镇压大将足利高氏又带着幕府主力倒戈,结果镰仓灭亡。但镰仓幕府灭亡后,倒幕的主力要继续维持武家特权,后醍醐等人想恢复平安朝公家的荣光,双方矛盾不可调和,1339年,足利高氏拥立了新天皇,占据京都,老天皇后醍醐逃亡吉野山,自成一派,如此开启了南北两朝的政治格局。两朝为正统问题又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战争。

武士

自1331年起至1392年南北朝廷统一,近60年的时间里,日本都处在战乱和分裂中,大量战败武士和失去主家的浪人集合在一起,他们为了生计,向大陆进发掠夺大陆。即便是足利家统一了日本,也仅仅是名义上的统一,各地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仍然说一不二,而且浪人问题,足利幕府始终没有解决。

二、元末明初倭患警报频响

元末农民大起义一般以1351年韩山童等人的红巾军起义为标志,此时正是日本南北朝交战正酣之际。中国因反元战争也打成一片,元朝的注意力全放在南边,此时的倭寇重点在朝鲜和临近朝鲜的山东、辽东,而元朝无暇他顾,遂酿成东北海域倭患严重。

倭寇

明太祖统一全国后,立即认识到了倭患问题,他曾两次派遣使者出使日本,一方面让倭人来朝,一方面要倭人禁绝倭寇的掠夺,但这两次出使,使者皆不得要领而回。太祖大怒,下令倭国为“不庭之国”,即在明朝带领下的中华诸藩国对日实行经济外交封锁,日本实际被孤立于东亚。明日断交,结果造成倭患更加严重。

明朝使者在日

1375年,明朝对倭患重灾区辽东金州,设立了卫所。可《倭寇事变》记载1379、1393、1395年,金州都遭到倭寇大规模洗劫,“来若本狼,去若惊鸟! 烧伤歼淫! 戒掠财务! 无恶不作”,人民死伤无数,卫所军到来,倭寇就一拥而散,官军疲于奔命,却无尺寸之功。

明军

此后,明日虽然复交,日本明确称臣纳贡,答应禁绝倭寇,但是足利的命令只能交由各地领主执行,九州等地的领主很多都是倭寇的支持者,他们能拿到倭寇劫掠的财物的分成,所以对足利的命令是敷衍了事,结果明朝倭患并没有减轻。

而且当然中国政局变动,朱棣靖难后,大明内政上致力于增加政权的合法性,而对外心腹大患在草原,这又加剧了倭患的严重。

三、刘江和望海埚

刘江,明代记载的抗倭第一人,是戚继光等人的前辈。刘江是江苏人,参军较早,曾在徐达帐下效力,此后驻防北地,朱棣见他“雄伟多智略,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密云是北平重镇,虽为百户,但密云事关北平城生死,所以极其重要。靖难时,刘江立场坚定,跟随朱棣南下,“屡立战功”。靖难后论功行赏,在1411年开始出镇辽东。

刘江

金州是地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防倭重镇。1418年夏天,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刘江视察地方,到了金州,见金州面朝黄海,背扼海滨,地势高峻,易守难攻,又得到“凡有寇至,必先经此地 ”的消息,遂上报朝廷,在金州屯田,同时“筑城堡、设烽火”。在刘江的倡导下,以金州城为中心,明军修筑了五条烽火通讯线,共95座烽火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望海埚线。

金州卫烽火网

望海埚是金州城东山区的一部分,望海埚虽为山地,但地势平缓,扼守通往九连城的官道,在此山可远眺长山群岛,又因它扼青云河的常江澳,故名“望海埚”。望海埚烽火线,以望海埚为核心,在此明军修筑了小城堡,有守备军百人,下辖18座烽火台。如此金州防御体系算是大体建立起来。

金州的烽火台旧址

四、望海埚之战

1419年 6月3日,望海埚晀望楼上见到东面海域有船只频繁出入,当时上报之后,金州城卫所军主力已经向望海埚方向移动。14日晚,斥候报告守堡官,说东面海域王家山岛上火光冲天,似有大队人马。守堡官也没敢耽误,马上点起烽火,瞬间军情就沿着烽火线传到了金州城刘江处,刘江判断倭寇要经望海埚进犯金州,所以马上布置,当夜明军主力就赶到望海埚一带。

望海埚

到了15日拂晓,倭寇驾驶31条大船登岸,刚一登岸,两边埋伏的明军一齐杀出,短暂杀戮之后,明军佯装败走,倭寇恼怒,紧追不舍,跟着佯败的明军进入了望海埚城堡,而此时明军的马军已经绕后。进入空城的倭寇,被全部堵在城堡门里的平地上,明军借助城堡高楼,火炮弓箭齐下,四面步兵掩杀,倭寇背后又遭大明马军冲击,刘江还亲自跨马持剑上阵冲锋,激励士气。

至天明,倭寇横尸遍野,当刘江率步军围剿上岸的倭寇的时候,百户姜隆率领数百壮士,强袭并焚烧了倭寇船只,断了倭寇退路。倭寇只得投降。此战杀倭寇742,活捉857,是明初对倭战争最大的胜利。此战之后,倭寇数百年再不敢侵犯辽东,直到甲午战争。

文史君说

刘江凭望海埚之战成名,基本肃清了辽东等地倭寇,换来了辽东百年和平。战后,朝廷封刘江为广宁伯,当地人民感念刘江平海之功,在望海埚附近修筑寺庙、刘江雕塑和记功石碑。改革开放后,当地对寺庙进行了重建,现已成为爱国教育基地。

今天修复的刘江雕塑

参考文献

安京:《刘江与望海埚大捷》,《国防》1988年第1期。

李国辉:《刘江望海埚歼敌记》,《航海》1990年第1期。

王万涛:《望海埚战事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