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二:基督教会普世合一运动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10-06

基督教之一百零二:基督教会普世合一运动


  自19世纪中叶基督教学生运动、基督教男青年会和女青年会先后在英格兰成立后,这一运动很快波及欧洲及北美各地。由这一运动带动的基督教普世教派合一运动也在20世纪上半叶有了较大的发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在20世纪前半叶的著名人物有美国的约翰.穆特(1865-1955)、瑞典乌普萨拉大主教索德尔布鲁姆(1866-1931)和德国归正会的托夫特(1900-1985)等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宣教事业、青年工作与基督教教育以及" 生活与工作" 运动。

1910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宣教会议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在宣教领域的一大转折。会议讨论了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在宣教工作中的合作问题,但没有涉及信仰、教义及教会组织等问题。爱丁堡会议成立的续行委员会于1921年在美国纽约正式成为国际性的跨教派联合组织即国际基督教宣教协会。参加该协会的组织主要是各国各地区的跨教派宣教组织,例如德国福音宣教委员会,北美海外宣教会,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宣教协会会议等。该协会主要宗旨是协调欧美各国新教各教派教会之间的宣教工作与关系,同时结合亚非拉宣教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和教会本色化运动而调整欧美各教会的宣教方针和方法。协会也鼓励在各子教会所在国特别是在印度、中国、日本、刚果以及近东各国发展全国性的基督教教派联合事业。

随着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教会本色化运动也得到较大成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第三世界新教传教区工作的传教人员90%是当地人。1928年,国际宣教协会在圣城耶路撒冷召开世界大会,主题是针对非基督教思想和生活体系的基督教讯息;宗教教育;新老教会之间的关系;种族冲突中的基督教福传;工业问题与基督教福传;农村问题与基督教福传以及国际传教合作等。针对工业化产生的问题,会议授权组成以戴卫斯为首的社会与经济研究和咨询部。193812月,该协会在印度马德拉斯召开世界大会,会议主题包括信仰的权威;发展中教会;福音主义;教会生活;教会的经济基础以及教会与国家等。从1921年到1942年,穆特一直担任着该协会的主席。
  在宣教工作中各教派在教义上的差别的确存在,这就给宣教工作带来混乱,因而信仰与体制组织应运而生。该组织于19208 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预备会议,将近80个教会派遣代表参加了会议。法国、德国新教各派都没有派代表,瑞士新教各派拒绝派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在菲律宾传教的美国圣公会主教查理.布林特(1862-1929)为首的" 续行委员会" 负责世界大会的筹备工作。19278 3 日,世界信仰与体制大会在瑞士洛桑召开第一届会议,有来自127个教会的400 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分别代表正教、圣公宗、归正宗以及自由派教会。会议由布林特主持,主要讨论了教会合一的召唤;教会给予世界的讯息即福音;教会的本质;教会的共同信仰;教会的教职队伍;礼仪以及基督教世界的合一和现存教会的关系等。1929年,英国圣公会约克大主教威廉.坦普尔继任世界信仰与体制执委会主席。

19378 月,该组织在苏格兰爱丁堡召开第二届世界大会,有来自122 个教会的4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包括主耶稣基督的恩宠;基督的教会与上帝的真言;基督的教会:神职和圣事礼仪以及教会在生活和祈祷中的合一等。会议对生活与事工组织提出的成立世界教会联合会的倡议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生活与事工运动试图加辟蹊径。该运动提倡" 教义有别,服务联合"。在索德尔布鲁姆大主教的倡议下,它于1919年在荷兰海牙附近的奥德瓦森奈尔召开了教会促进国际友谊世界联盟(19148 1 日成立于瑞士康斯坦斯)会议,开始筹备" 生活与事工" 组织。1925年,生活与事工世界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这是第一次规模盛大的教会合一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宗派的600 位代表,除了罗马天主教会(只派遣了几名观察员)外,各大教会都派遣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分别以亚历山大里亚牧首和耶路撒冷牧首为首的几个正教会代表团的出席使这次会议更具有重要意义。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六个国家的年轻教会的代表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主题包括上帝对人的意图和教会的责任;教会和经济和工业问题;教会和社会和道德问题;教会和国际关系;教会和基督教教育;基督教团体的合作方式和联合尝试等问题。1930年后,该大会成为固定机构活跃于瑞士日内瓦。1937年," 生活与事工" 运动在英国牛津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大会——教会、社团与国家大会,与会者包括来自世界上40多个国家120 个宗派的300 多位代表。会议主题包括教会与社团;教会与国家;教会、社团、国家与经济秩序;教会、社团、国家与教育;普世教会与民族世界。这次会议提出了同世界信仰与体制大会联合创建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提议,得到世界信仰与体制大会的积极响应。

1938年,两个组织的领袖们在荷兰乌特勒支召开的联合会议上讨论了世界联合会的章程,并选举了以坦普尔大主教为主席、荷兰平信徒神学家霍夫特为总干事的世界教会联合会" 临时委员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筹备工作被迫中止。
  教会促进国际友谊世界联盟192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国际和平大会,有500名代表出席,是世界联盟史上的盛会。1931-1937 年,世界联盟同" 生活与事工" 组织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办公,它们有共同的秘书长,一个联合青年委员会,合办一个刊物《教会在行动》。然而在1938年,当" 生活与事工" 组织同" 信仰与体制" 组织决定联合成立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时,世界联盟决定不加入而单独活动。


  在天主教方面,教皇庇护十一世于1928年发表《论世俗事物》通谕,宣称促进实现基督教会合一的唯一途径是" 帮助那些脱离基督的唯一真正的教会的人回归这个教会" ,也就是说要所有非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派别合一到天主教会的大一统中来。罗马教廷的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天主教会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留在基督教会合一运动的外边。
  在正教会方面,君士但丁堡普世牧首府于19201 月在牧首职位空缺期间由圣主教会议颁布主教会议通谕,号召各基督教会就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召开会议进行协商,建立" 教会团契" ,服务于慈善事业合作及神学对话。除了俄罗斯正教会莫斯科牧首区外,大多数正教会都派代表参加了1925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和1927年的洛桑会议。
  基督教青年运动也是教会普世合一运动的重要部分。193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第一届基督教青年世界大会,会议是由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基督教青年会世界联盟、基督教女青年会世界联盟、生活与事工普世青年委员会以及促进教会友谊世界联盟共同赞助召开的。参加大会的有1500名青年代表,由霍夫特担任主席。会议分为七个主题小组:民族世界中的基督教青年;民族与国家中的基督教青年;经济秩序中的基督教青年;基督教青年与种族;基督教青年与教育;基督徒婚姻与家庭生活;教会:本质与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