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画记】文征明:与沈周并称“吴门派”领袖(下)

 真友书屋 2020-10-06
关于文征明的母亲祁守端绘画之事,汪汝燮的《陶风楼藏书画目》著录有《明祁守
端女史花卉轴》,该书中引用了钱载的题记:“明文温州名林,安人祁氏,名守
端。工诗善画。沈石田所称今之管夫人也,惜年不永。”但钱载所言是否准确呢?本书中又称:“钱载所云,不详语所自出。祁夫人善画,他无所征。”

而对于文征明书法的启蒙老师,唐勇刚在其论文中有如下见解:“上海博物馆现藏有一本《明贤墨妙》,其中就有文林书札一开,观其书法风格,有学习苏轼书风的因素,字迹隽秀流畅,具有较高的书法造诣。文征明早年习字也是从苏东坡入手,这方面或许受到了文林的影响。”

看来,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文征明在拜名师之前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他天生喜好这些,于是在汲取历代大家养分的同时,又能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由此而形成了有着独立面目的书法绘画风貌。文嘉在《先君行略》中称:“性喜画,然不肯规规摹拟。遇古人妙迹,惟览观其意,而师心自诣,辄神会意解。至穷微造妙处,天真烂漫,不减古人。”

文征明墓碑


文征明的艺术成就,按照陈传席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所言可作两分法:“文征明花鸟、人物、山水皆擅,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他的山水是学沈周的,有很多地方和沈周相似,也有‘粗、细’两种突出的风格,世有‘粗文’、‘细文’之说。不过,沈周的画是以‘粗’最具特色,成就也最高。而文征明的画是以‘细’最具特色,成就也最高。”能有这样高的成就,跟其眼界宏富有很大关系。詹景凤在《詹东图玄览编》附录题跋中载有如下一段对话:

项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王氏二美则瞎汉,顾氏二汝眇视者尔!惟文征仲具双眼,则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欲我以双眼称之。”而我顾徐徐答曰:“四海九州如此广,天下人如彼众,走未能尽见天下贤俊,乌能尽识天下之眼。”项因言:“今天下具眼,惟足下与汴耳!”

大收藏家项元汴十分自负,认为当世的鉴赏大家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不过就是“瞎汉”,收藏大家顾从德、顾从义兄弟同样可以“渺视”,真正具有鉴赏力的人则是文征明,但文征明已去世多年,如今真正眼光如炬的鉴赏家只有他自己和詹景凤了。项元汴的最后一句话显然是效仿了《三国演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当时刘备闻听此言吓得筷子掉在了地上,而项子京说出此话时,不知道詹景凤会有怎样的表情。显然如此自负的项子京,能够对文征明如此之高看,而文征明何以能有如此高的鉴赏力呢,文征明在《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卷》的跋语中称:“余有生嗜古人书画,尝忘寝食。每闻一名绘,即不远几百里,扁舟造之,得一展阅为幸。”

文征明墓


为了看一幅名画,要乘船走几百里,当年船速是如此之慢,几百里的路估计要走上好几天。但即便这样,文征明也会不辞辛苦地前去一看。而他在这方面的爱好,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亦有记载:“衡山最喜评校书画,余每见,必挟所藏以往,先生披览尽日。先生亦尽出所蓄,常自入书房中,捧四卷而出。展过,复捧而入,更换四卷。虽数返不倦。”

正是基于开阔的眼界和自身的刻苦练习,文征明逐渐形成了自己在艺术上的独特面目。其在书法方面,以小楷最受后世称道。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称:“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关于文征明小楷的本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说道:“始亦规摹宋元之撰,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

文保牌


看来在书法方面,文征明曾经临摹许多名人墨迹,故而明谢肇淛在《五杂俎》中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古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官》《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按照谢肇淛的说法,虽然到唐代之时才形成了真正的楷书,但那时的唐楷不是偏肥就是偏瘦,直到出现了文征明,才有了肥瘦适中的正楷字。为什么文征明能在楷书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呢?黄佐在给文征明所写的《墓志铭》中记载有这样的细节:

盖公于书画虽小事,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或劝其草次应酬,曰:“吾以此自娱,非为人也。闲则为之,忙则已之,孰能强予耶?

新的石牌坊


文征明对于书法之事极为在意,哪怕是给朋友回信,也会写得一丝不苟,只要觉得书札中某个字不好,就会立即重写,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认真,书札不过是一种朋友间的应酬,文征明却说,他把字写好不全是为了别人,这也是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的小楷名扬天下,故而王世贞在《文先生传》中称:“书法无所不窥,仿欧阳率更、眉山、豫章、海岳、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父子间。八分入钟太傅室,韩、李而下所不论也。丹青游戏,得象外理,置之赵吴兴、倪元镇、黄子久坐,不知所左右矣。”

王世贞称文征明的书法有多方面成就,但最为精绝者还是小楷。然而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却对文征明的小楷评价不高,王世懋在《衡山先生小楷卷跋》中称:“衡山先生……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然行笔未免涩强,其最称合作者,以字行后五六十时也。”但无论怎样,文征明在九十岁时还能写出蝇头小楷,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叹服。

幽静


关于文征明在绘画方面的模仿对象,有不少的文献中都称其师法赵孟頫,董其昌在《画旨》中称:“文太史本色画,极类赵承旨,第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学柳下惠。”钱杜在《松壶画忆》中亦持此论:“文待诏画法师赵松雪及梅花庵道人,而灵秀之气出自腕下,往往有出范围之作。后之人欲瓣香停云,须先领会其清超静穆之神韵,然后丘壑位置,自然合格,渐脱渣滓而留清虚,则近道矣。”故而文嘉在《先君行略》中称:“公平生雅慕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

其实,文征明的绘画不仅是本自赵孟頫,对于其他的大画家,他也都有学习。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妙品志》中评价文征明称:“书名雄天下,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而陈继儒认为文征明的绘画乃是融合了许多大家的特长,陈在《妮古录》中说道:“文待诏自元四大家,以至子昂、伯驹、董源、巨然及马、夏间三出入。而百谷《丹青志》言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此言似绝不知画,且亦何以称待诏里客也。”

石马


到了现代,潘天寿在其专著《中国绘画史》中也持这样的观点:“生平雅慕赵松雪诗文书画,约略似之。所画山水,松雪而外,又兼叔明子久之长,颇得董北苑笔意;合作处,神采气韵俱胜,单行矮幅更佳。晚年,师李唏古、吴仲圭,翩翩入室,逍遥林谷,益勤笔砚,小图大轴,皆有奇致。”

而按照文征明自己的说法,他对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绘画也有着特别的偏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文征明所绘《仿米云山图》中有文征明自书跋语:

余于画,独喜二米云山,平生所见南宫特少,惟敷文之迹屡屡见之,所谓《潇湘图》《大姚山图》《湖山烟雨》《海岳庵》《苕溪春晓》,皆妙绝可喜。《苕溪》尤秀润,旧题为元晖,而沈石田先生独以为南宫之迹,大要父子无甚相远。余所喜者,以能脱略画家意匠,得天然之趣耳……余暇日漫写此卷,然人品庸下,行笔拙劣,不能于二公为役,观者以畦径求之,正可发笑耳。乙未冬十一月晦。

正是因为文征明转益多师,才成就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故而,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评价他说:“工诗文,善篆、隶、正、行、草书、画山水得赵孟頫、王蒙、吴镇遗意,亦善兰竹。曾师事沈周,后自成家,与沈周并称‘吴门派’领袖。”

墓丘边上的排水沟


关于文征明姓名的写法,各种文献中有“征”也有“徵”,本文暂且从“征”。文征明在一些书画作品上的落款,有时写为“文壁”,而文壁乃是他早年之名,可是后世的著录中则大多写成“文璧”。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明确地写道:“文征明三兄弟,长名‘奎’,次征明原名‘壁 ’、三名‘室’、都是星宿的名字。所以‘壁’不能作‘璧’——从‘土’不从‘玉’。凡是写作‘璧’字款的,一定是伪本。”

我在网上查得,文征明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文陵孙家门林。2012年6月8日,我前往苏州寻访历史遗迹。到苏州一地的寻访,天经地义的要打扰马骥先生。然此程正赶上他在主办行业内的一个重要会议,故其请开出租车的亲戚带我寻访。马骥的这位亲戚姓周,周先生为人谦和,我对耽误他的生意感觉很不好意思,他却说这样的寻访让他也学到不少的知识。

对于文征明墓所处的地点,周师傅在看了行程单后,说肯定没有了,因为这一带就是他的出租公司所在地,他常在这一带路过,却从未看到过这里有名人墓。然而我却不死心,请他把我带到这一带。眼前所见果真是大片的商业住宅开发区,好在这个区域内保留下了一块郁郁葱葱的绿地,直觉告诉我,这里面很可能有名人墓。走进里面探看,果真遇到了一座,走近细看,乃是孙武墓,虽然眼前的墓冢是重新修造,但能够遇到这位远古的大英雄,还是觉得特别高兴。

墓顶裸露


然而我的目的是要找到文征明墓,站在孙武墓的高台上四周探望,周围完全没有古墓的痕迹在。我不死心,于是向树木深处继续寻找。爬上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土坡,远远望到了石牌坊,直觉告诉我,这可能就是我的寻找目标。于是继续前行,趟过杂草丛看到了墓丘。转到正面,墓碑上果然写着“明公文征明之墓”,原来我是从墓的背面走过来的。

文征明墓前三十米处,有新立的石牌坊,石坊后面是原有的神道,而神道两侧还剩余两匹石马,两马的嘴部均被砸掉了。石牌坊旁有江苏省文保单位石牌,沿着石路向前走,石马前五、六米又是一对石虎,规制还算完整。

还有一对石虎

文征明的墓碑表面涂着黑色,镶着黄边,“明公文征明之墓”几个字均为红色。整个墓碑是长方形粗石块,有五十公分宽的水道,以防雨水渗入墓内。

我在探访之时,周师傅也找了过来,他看到我寻找到了目标,也为我高兴。周师傅告诉我:此处原为第五大队的地块,整块地已经卖给了旁边的开发商,这片树林和墓地在拆迁之列,恐怕没有多长时间,这两座名人墓又将变得无迹可寻了。听到他的这句话,令我多少有些不开心,但此刻周师傅心情很好,因为他刚才回了一趟出租公司,到公司内找到一些老人,从他们那里帮我打听文征明墓所在之地。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司奖励给了他50元钱,因为他前几天在车的后座上捡到了顾客遗忘的相机,他将相机送回了公司。他说在车上捡到最多的东西是手机,自己已经捡过二十多个,都还给了失主。我看到他兴奋的样子,自己也很为他高兴,我夸赞他能有如此公心于今而言十分难得。但他却谦称公司里的司机都会这么做。能跟这样有品质之人在一起相处几天,让我的心情也大感舒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