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36--晚次鄂州

 虹72 2020-10-06

转:毕宝魁的博客

236--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阴云散去,可以远望汉阳城,但水路尚有一天的里程。乘船的商人们在白日里睡眠,可知风平而浪静,从船夫夜间的谈话里可以感觉到潮水在升腾。我满头衰鬓流落在三湘地区又逢秋季,万里之外归心似箭面对皓月当空。家乡的故宅旧业已随着战乱损失净尽,那能受得了在这水路中又听到战鼓之声?

【注释】

[次]住宿。    [鄂州]地名,故址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地区。    [汉阳城]汉水北岸.鄂州之西,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地区。    [估客]商人。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评析】

本诗题下有原注;“至德中作。”“至德”是唐肃宗年号(756—758),可知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表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流离失所的苦恼和忧伤,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

在解诗之前,需明确一个问题,即本诗的写作背景到底是离乡途中还是返乡途中。前人注释或赏析多解作逃离家乡时的作品。但若以此解诗,多有牴牾,从语气、感情上均解释不通。余以为是离乱中返乡途中所作。或云,至德年间为安史之乱的前期,作者不能返乡。但在至德二年秋季,唐军曾先后收复两京,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安知此时期里作者不曾返乡?为顺畅诗意,笔者即按此解析。

首联叙事,交代旅行路线。鄂州在今武昌境内,汉阳在汉水之北,在鄂州的西北方向,而作者的家乡在蒲州(今山西永济),犹在汉阳之北。仅从这三地的方位,便可知诗人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家乡行进。“犹有”二字表现急于归家的心情,与颈联的“归心”一词遥相呼应。颔联写舟中的生活情景与感受。虽为常人常有之情,但作者写得生动逼真,令人叹服,且委婉地传达出诗人的焦躁情绪。正因他心中焦烦难以入睡,才在白天看到商人成眠,在夜里听到船夫的对话。颈联写异地逢秋之悲及盼归之切。“三湘”当是诗人离开之处而非欲往之所。“月明”遥应首句的“云开”,可见是眼前之实景。尾联设想回到家乡后的困境,家业已尽而战火未息,未来的生活该怎样度过啊!愁思绵绵,把思多之情与忧国之思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思想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