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路得全电池制作大讲坛第六讲——辊压篇

 ZDW_TSG 2020-10-06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置顶公众号哦。

点击上方蓝字“科路得”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置顶公众号 


一、讲课部分

各位晚上好!上次课主要介绍了电池的涂布工序,今天要介绍的是辊压工序,主要内容是介绍辊压工序的作用和相关影响

首先,简单介绍下辊压的原理,也就是通过上下两个辊将极片的厚度压低的一个过程。业化的辊压机主要有放卷装置、对辊机和收卷装置三个核心部件。

辊压的主要目的包括控制极片厚度,提高压实密度,提高极片电子电导,改善粘接等作用。其中控制极片厚度,也就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待会我们都会一一介绍

这是一个辊压过程的上料简图和顺序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收放卷和辊压机之外,实际辊压装置还会包括一些纠偏装置(防止收卷不齐)和切边装置
特别是正极极片的辊压,因为铝箔和涂料区的延展不一样,如果不提前切边,会出现波浪边的问题,也就是极片有打皱的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极片辊压前后的变化,这里以三元材料为例,可以看到,辊压后的极片表面微微发亮,边缘空箔也会被切掉,单面部分还会微微打卷
一般来说,辊压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第一是外观,辊压后表面是否光滑发亮;第二,看厚度是否达到目标值,从而确定压实密度;第三,正极还可以通过对折极片,检查辊压后极片的柔韧性
当然,不同的材料压实出来的图片都不完全一样,建议还是通过压实密度来控制是最为合理的

这里首先提到的是改善极片的电子电导,我们知道极片是包括材料,粘接剂和导电炭的,那整个极片的电子电导跟这三个部分都直接相关
如果我们完全不做辊压,也是可以传输电子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孔隙大,导电炭的量不够,材料本身的导电性又比较差等),极片内很难形成好的电子导电网络,往往就会造成电池内阻大、极化大、容量发挥不出来、倍率性能差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涂料脱落的情况
通过左图我们也可以看见压实密度和膜片内阻的关系,当压实比较低的时候,提高压实可以明显的减低膜片内阻;但是当压实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发现,内阻就基本趋于稳定

我们可以看看这几张SEM图,左边是辊压前,颗粒与颗粒之间是非常松散的。右边是辊压之后的,明显看见表面被压平,颗粒之间更加紧密,接触点也明显增多,所以在颗粒表面和颗粒之间的导电炭(这里使用的是SP)就可以很好的发挥电子导电作用,将整个极片的电子网络导通

辊压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提高能量密度了,提高能量密度,这也是很多企业都在研究的。提高能量密度,简单说就是当电池的尺寸固定的时候,如果你的极片更薄的话,那你极片的长度就可以增加,这样就可以提高活性材料的加入量,从而提高容量,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比如一些普通的石墨负极,压实到1.45g/cc就可以,但是手机电池里面的石墨负极至少都是1.65g/cc。并且一些高端的都可以做到1.8g/cc的压实了。这样在同样的电池体积下,活性材料更多,容量也就更高
当然,如果在高校做研究的老师可能没有必要去做这么大的压实,而且因为受冷压设备限制,也不见得压的到位

辊压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提高粘接力了,如果没有经过压实的极片,特别是负极极片,用手是比较容易把膜片弄掉的,但是经过压实之后,会发现这个粘接有明显提升

这张图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当时没有细说红色的孔隙率,由于辊压影响了极片的孔隙率,从而影响了电解液的吸收和电池的保液量,也就影响了极片的离子电导
一般来说,极片中的电解液越多,离子的通路就越多,这样极片的离子电导率也会越高

我们来看看电池的倍率性能,前面我们提到辊压的压实密度会影响电子电导,而上面呢又说会影响离子电导,这是因为他们是有相互影响的
当压实密度比较低的时候,电子电导占据主导,而当压实提高后,离子电导开始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也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会有一个最优值,保证电池的电子和离子电导都较好,从而电池倍率性能最优

其实跟前面说到的孔隙率是直接相关的,孔隙率越大,留给电解液的空间就越多,电池可以保有的电解液量也就越多
而我们都知道,电池循环过程是一个缓慢消耗电解液的过程,所以一般来说,电解液量越多,电池的循环性能就会越好。所以相比来说,在1.35g/cc的压实下,电池中的电解液量会多于1.75g/cc,所以循环保持率也会更好

最后一个影响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材料颗粒结构的完整性,可能大家相对关注的会比较少,经过辊压工艺后,必须保证颗粒状材料本身结构的完整性不被破坏,这样才能保证材料最佳性能的发挥。
由辊压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知,辊与极片的接触可以说是“线面接触”,因为接触面积非常小,所以在辊压过程中极片表面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有可能会破坏材料颗粒结构的完整性,这是在学校和科研过程不太注意的
现在很多硅碳的新材料,像崔屹老师做得比较多的结构,比如蛋黄结构,虽然是给内部的硅膨胀预留了很多空间,但是这种材料没办法经受正常的压实,结构不稳定,导致没办法实用化。所以,对于开发实用化的大家来说,压实的结构稳定性是大家后续可以多多关注的,否则,很难应用于实际生产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了,感谢大家收听!接下来是答疑环节,欢迎大家踊跃发言,交流讨论

二、答疑部分

在课程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上,大家更加积极了,提出了很多问题。而科博士也一一耐心地给予了回答,还不忘收集大家对课程的建议。

-黑龙江大学 小老弟:“压太狠会有什么影响吗?”

-科博士:“压实过大的话,会有但不包括以下影响:1、极片单面打卷严重;2、负极出现粘辊现象;3、极片变脆,柔韧性变差,影响卷绕;4、压实过大,还会影响极片对电解液的吸收,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等。”

-等待:“怎样才能更好控制滚压的厚度呢??”

-科博士:“多尝试。先调整辊缝,然后测压出来的厚度,换算为压实密度,然后不断调整,使其达到自己的要求。其实生产上的一线工人,他们对每种材料都有固定的压实厚度以及压力的,很方便。”

-三元前驱体~南瓜:“孔隙率是用压汞仪测得吗?”

-科博士:“孔隙率有专门的检测机器的,压泵仪是可以测的。”

-浪花雨:“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率用哪种方法可以方便测量?”

-科博士:“一般用EIS来测试离子电导。”

-头疼啊:“颗粒过压破碎可以用CP+SEM观测吗?如果在保持形貌的前提下,即将破碎的那个压实,会是它俩的权衡点??”

-科博士:“对的,用CP做界面观察是比较清楚的;不一定的,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三元这种二次颗粒在压实过程有一定的破坏都是正常的。”

-天使不在线:“怎么样判断辊压效果?”

-科博士:“一般来说从几个方面判断,一个是外观,是否辊压发亮,第二是厚度是否达到目标值,第三个是检查辊压后极片的柔韧性。”

-其实,我是个好人:“那点面接触不是更好吗,用石墨烯?”

-科博士:“石墨烯的位阻效应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外,现在的石墨烯都是层数比较多的,导电性本身也不如CNT。”

-黯然浪子:“切边能不能深入讲解一下?”

-科博士:切边,最主要是为了解决辊压过充中,涂膜区集流体延展,而非涂膜区极片不延展的问题。由于辊压压力非常大,涂膜区的集流体延展率能够大于1%;而非涂膜区由于没有被辊压到,因此没有延展;因此集流体就会在涂膜区与非涂膜区的交界处打皱。”

-一点点:“正极会延展,负极会吗?”

-科博士:正负极都有延展,只是负极延展比较小。”

-南大-锂电:“从极片表面上看,怎么看极片是否过压还是压实不够?”

-科博士:“从极片表面简单看的话,如果过压,极片会很亮,且极片易发脆。”

-zn:“之前压过一次,活性物质从集流体脱落了,捆压过程有啥小技巧吗?”

-科博士:“辊不干净,极片没干燥好,极片粘接力太差都会脱落(当然集流体有问题也会脱落)。”

-黑黑:“辊缝大小有合适的检测方法吗?”

-科博士:“设备有辊缝的测试装置。”

-聚合物电解质:“正负极用相同的导电剂可以吗?”

-科博士:“可以。”

-黑黑:“负极辊压(过压)容易粘辊和褶皱吧?”

-科博士:负极辊压容易出现粘辊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1)负极的极片粘接力要差,2)负极如果干燥不好,容易出现粘接剂上浮,所以一般如果负极压实比较大的话,建议进行二次辊压,不要一次压实过大。”

-牧狼人:“有没有图片什么样的压的是好的?压后稍微发亮是好的吗?”

-科博士:“不同的材料压实出来的图片都不完全一样,建议还是通过压实密度来控制是最为合理的。”

-聚合物电解质:“粘接剂上浮是什么状态?”

-科博士:“这个是涂膜的问题了,这个上浮是肉眼看不出来的,之前有去测试过,测元素组份(就是膜片底层和表层某系特殊元素组成),比如正极,就测F含量。这个不容易观察出来,但是表面相对会粘,所以容易出现粘辊。”

-一点点:“那负极测试呢?”

-科博士:“负极考虑用同位素来追踪。”

-@南大–锂电:“但是实验室辊压过后,极片会躬起来,这是什么原因了,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了?”

-科博士:“单面极片冷压过后容易卷起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应力集中在一面,如果是双面就会好很多,所以实验室可以适当降低压实密度。”

-一点点:“粘接力怎么测?”

-科博士:“有专门的拉力测试设备测试。”

-天使不在线:“拉力测试采用哪种方法来测?采用剥离力那种方法吗?”

-科博士:“是采用测试剥离力的方法。”

-黑黑:“拉力测试选取多宽的极片,粘贴面积多大较合理?正负极拉力多大属于合格?”

-科博士:“一般都是采用的双面胶的宽度,以30mm的居多。正负极的拉力主要还是根据内部的测试结果,以满足生产要求,定自己的内标比较合理。因为这个测试结果有些人为影响,所以相对比较会更合理。”

-天使不在线:“那开始测试的时候怎么分离这两层?”

-科博士:“先就用拉力机拉开一段距离就可以了,主要还是选择好胶带。”

-黯然浪子:“从电池设计的角度看,保液量越多越好吗?”

-科博士:“保液量多了,会有副作用的:
1)电池容易变得很软;
2)外观比较难看;
3)生产成本也会增加。
对于锂硫电池体系来说,电解液过多还会加入多硫化物的溶解扩散导致电池性能变差。”

-黯然浪子:“所以有最优区间是吗?”

-科博士:“是的。电池的保液量肯定是有一个区间的,这个值不同体系不同工艺是有差别的。”

-其实,我是个好人:“实验室涂膜100um,还需要辊压吗?”

-科博士:“我们建议都要做下极片辊压。其实这个就是本节课程的本质了:辊压是有这些目的的,如果你不在乎这些目的,是可以不压的。”

-黑黑:“辊压后测量极片电导率是用什么设备测的?”

-科博士:“通过测试膜片电阻,要将浆料涂在不导电的PET膜上,然后用四探针测试。”

-南大-锂电:“怎么检查极片的保液量了?”

-科博士:“保液量就是可以通过测试极片的孔隙率来控制,其实最后也就是控制极片的压实密度。”

-聚合物电解质:“孔隙率是怎么测的?”

-科博士:“孔隙率一般常用两种方法:1)理论计算法,2)压汞仪直接测试,但是因为汞有毒,所以现在测试的也少。你有条件可以去实测,只是用理论计算也比较容易,因为材料的密度是已知的。”

-小辉-华师-锂电:“材料密度会不会因为颗粒尺寸不一样而不同,最后导致理论计算也有误差呀?”

-科博士:“没错,会有误差。因为材料的真密度是密实的材料,但是有很多材料有内部的孔隙,或者是二次颗粒,这样都会有误差。一般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相对比较。”

-南大–锂电:“理论计算怎么算了?”

-科博士:“你可以计算出现有极片的体积,然后知道了涂布极片的重量,里面的活性材料的重量和密度都已知,也就是材料(包括导电炭和粘接剂)占的体积也可以计算出来,那最后剩的就是孔隙了。”

-黯然浪子:“一般来说,间隙调节的比较少,主要都会通过压力进行厚度的控制.这个能深入点吗?辊缝和压力对辊压的作用差别在哪?”

-科博士:“辊压的发展趋势 应该是‘大压力大间隙’。这种状况下,保证极片的最小厚度是由压力大小控制的,出现极片过压的可能性会小很多(施加的压力再大也是有一定值的)。而‘小压力 小间隙’,就有可能出现过压的状况:如果膜片涂布厚度偏后,膜片的最好厚度就是有间隙大小控制的,间隙是固定的,会导致膜片的厚度不会超这个固定值,就有可能出现过压的状况。但是‘大间隙大压力’的设备应该会贵一些的。”

-碳酸饮料:“想请问下,做锂硫的话是不是不需要压实?”

-科博士:“也是需要辊压一下的,只是锂硫的辊压压力小很多,它的压实密度要低很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