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哈哈狮的信箱 2020-10-06

在广州市井坊间,一直流传着“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佳话。

东山作为广州现代化的开端,在许多老广人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城君也曾特地到新河浦街区,感受了一番东西融合、人文与艺术气息兼备的社区氛围。(回顾请戳:493栋老洋房,广州的“豪宅”都在这条街了)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可就算是年轻一代的广州本地人,或许都不知道“东山少爷”究竟是怎样的人,也不知道那一幢幢红砖碧瓦、中西合璧的东山老洋房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所幸的是,这一切都被80后“东山仔”吴伟鹏和一帮本土文化的“发烧友”记录了下来。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访谈了40多位老东山,用东山人口中的东山记忆抢救了濒临流逝的一段广州历史,也澄清了世人对“东山少爷”的误解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01

广州第一部社区口述史:

老东山人口中的传奇故事

吴伟鹏从小生于东山、长于东山,虽然中学时期举家搬离了东山,但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早已化作一份萦绕在他心头的东山情怀。

喜欢历史的他,对地方文化传承也有着浓厚的历史,也喜欢去听一些老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聆听”,在吴伟鹏看来,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碎片,将其拼凑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时代记忆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图/吴伟鹏

平常只要空下来,吴伟鹏总喜欢漫步在广州的老街古巷中,寻觅着旧日时光所留下来的印记,东山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站。

正好,当时东山所在的新河浦居委会书记江琼也想做社区的口述历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东山一万多座的花园洋房仅剩几百座,一个个熟悉东山历史的“东山少爷”也逐渐垂垂老去,江琼想要把这些珍贵的记忆都留下来。

吴伟鹏主动找到江琼,两人一拍即合,分工明确:居委会负责张罗场地和找老东山人,吴伟鹏和一群志愿者则负责访谈、记录整理和拍照。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图/吴伟鹏

很多名人及其后代或侨居国外,或深居简出,并不容易接触到。为此口述史小组费了一番功夫,找到了物理学家陈宗蕴,建造了许多东山建筑的工程师周良的后代。

还有隅园主人伍景英的儿子伍卫能、彩园主人的孙子梅国强和慎园主人的儿子曹国裕等。

访谈对象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在东山住了很多年,对这边也比较了解和熟悉,我觉得他们的故事都很有代表性,有一些还蛮有传奇色彩的”。

这些老人对东山情有独钟,他们喜欢住在这里,哪怕是落叶归根也一定要在东山才行。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图/吴伟鹏

对吴伟鹏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人们的与时俱进。

“他们特别像年轻人,会学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说微信,还有社会上一些潮流、动态或是一些新的词语,老人们通通都知道,“(沟通起来)感觉就没有代沟”。

两年时间下来,吴伟鹏一行人已经记录了40多个人的故事,整理成册后就放在新河浦居委会留作资料。

但渐渐地,吴伟鹏意识到,现在大家对于“东山少爷”、对于东山历史的认知上有比较大的偏差。为了让这些故事更好地流传开来,他下定决心要将这些故事正式地出版。

吴伟鹏又花了两年时间去精心打磨这些故事的表达,在各界的帮助下,《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终于得以面世,这本书也备受街坊们青睐。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02

真正的“东山少爷”

并不是纨绔子弟

现在民间说到“东山少爷”时,多少都带了些风流纨绔的打趣。

在很多人看来,“东山少爷”就相当于今天的“富二代”、“官二代”。虽然在当时是令人瞩目的风华一代,但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无才无德者,整天游手好闲,泡茶楼、挑逗女子。

然而,真正的“东山少爷”并不是这样的,口述史澄清了这个概念。

当然,能称得上“少爷”的都出身于殷实的家境,但“东山少爷”这个阶层实际上只存在了30年左右。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民国时期的东山。图/网络

1918年掀起的市政改良运动,是广州城第一次大开发。当时的新河浦片区成为了归国华侨争相投资建房的“香饽饽”。

这些华侨的后代,由于生活比较富裕,又受到现代西式的教育,成长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国际视野、受过良好教育的精神贵族

“东山少爷”也并不都是养尊处优、不食人间烟火的,国难当头,他们也一样颠沛流离,人离家散。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慎园墙外的斜坡,是文艺青年来新河浦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坐落在培正路的慎园是民国企业家曹冠英的住宅,其子曹国裕就是典型的“东山少爷”。

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较大的篇幅是描述抗战时期的东山。

1937年的东山,惨遭战火蹂躏,空袭所使用的燃烧弹,让多是砖木结构的东山洋房烧得不成样子。慎园也没躲过一劫,幸运的是,它只是烧了一会儿,没把屋子烧坏。

曹冠英赶紧把全家和公司的高级职员迁到梧州,那一年曹国裕才4岁。

“我们当时真的挺困难”,曹国裕一家本是三兄弟外加一个姐姐,但他的姐姐在空袭中遇难了。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慎园。图/网络

抗战结束后,慎园已经基本住不了人了,房子里垃圾遍地,乱得不堪入目,玻璃都打烂了,曹家花了两三年才把房子修缮好。

由于战争期间很多人都逃到海外,其他的区域也发展了,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东山少爷”的社会基础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

从此,再无新的“东山少爷”。

——

要想了解广州,就必须来东山走一回。

弹丸之地的东山,不仅是中共三大会址,也是广州现代化发展的起点。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广州的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电车还有出租汽车服务,都由东山起步。

全省第一个农村试验场在东山,广州市第一个自来水厂和现代化屠宰场的选址也离不开东山。

就连全省最早的运动会,广州第一个水上体育会,还是成事于东山。

地灵,自然就人杰。一间培正中学,培育了多少优秀学子。

被误解了几十年,“东山少爷”原来是这样的

图/网络

对于学成归来的文人、艺术家,东山也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鲁迅、茅盾、欧阳山、冼星海……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曾与东山有过渊源。

东山,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人和故事。

哪怕“东山”这一称谓已然不在,那些故事也不会消失,等着我们去倾听。

参考资料:

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吴伟鹏/雷鸣夏/何志达/陈梦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