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喝白茶饼真正的奥秘,看懂弄明白,你还会说自己不会喝吗?

 小陈茶事 2020-10-0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茶饼,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买到一款普洱或白茶的茶饼,喝的时候,要先将它撬开。

撬茶过后,再包好饼纸,按照原样密封起来。

一喝茶,一撬饼。

在将取茶、撬饼、包饼 、原样密封等流程,重复了多次以后, 有不少人开始“寻找捷径”。

在喝茶饼之前,一次性将全部的白茶饼都撬开,再放进茶叶罐里。

这样做,是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了呢?

等到下一回再喝茶时,可以很方便的像散茶那样,直接从罐子里取茶就好?

在这里,村姑陈要跟茶友们郑重的说一句,最好不要这么做!

《2》

喝白茶饼,还是喝一点撬一点比较好。

只因为,曾有前车之鉴在前。

很早以前,村姑陈当时珍藏了一批2012年的寿眉饼。

因为是当年出口到马来西亚的茶,然后就给它取名为“马来饼”。

一回,在撬开一饼“马来饼”时,突发奇想。

打算多撬出来一点,撬开出二、三两的份量,放进双层的马口铁罐里。

套上一层食品塑料袋,装入撬开过的干茶,然后用封口夹封紧。

接着才是,合上内层下凹的盖子, 严实的卡紧。

最后,合上外层的盖子,将它放在书架里。

原本是想着,再有客人过来时,就会方便许多了。

可以拿出“马来饼”招待他们,不必隔三差五的,再到仓库里开箱取茶,撬开茶饼后再原样密封起来,省心不少。

后来,却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那罐放在书架上的小马来,在放了数个月以后,再打开后发现它竟然存坏变味了!

并且,还是种气味特殊的“烟味”。

很像是过去到郊野外, 远远地在路边走过, 就能闻到的露天焚烧秸秆,稻草的气味。

夜间露水或水汽侵湿了这些原本晒得很干燥的植物后,再烧起来会发出浓浓的烟味。

被这秋冬季的潮湿浓雾一掺和起来,越发的浓烈不易散。

而那款原本被制茶师傅烘得内外干透的“小马来”,撬开后待在铁罐内存了一段时间。

因为密封性不够,达不到“三层包装”的长期存茶效果。

时间一长,外界的水汽逐渐的侵入进入。

那些被撬出来存放的茶饼,自然就因为受潮的缘故,慢慢的生出了怪异的烟味,变得不能再喝。

这段往事里,可以看出将茶饼全部撬开后放进茶叶罐里,还真不妥!

《3》

白茶饼被彻底撬开后放进茶叶罐,为什么密封效果会不如三层包装法?

原本上,长期储存白茶,最好用的方式是三层包装。

取用“三层包装法”将白茶严实的密封时, 需要分别用到纸箱、塑料袋、铝袋等。

撑开纸箱后,先套入塑料袋,再套入铝袋,然后装入散茶。

等装茶完毕,内层的袋子分别都要绑紧袋口,最后用胶布将纸箱的四周边缘封箱。

要是饼茶的话,最里层的裸饼要用饼纸包紧后,再套入饼袋内。

通常,一饼袋内的茶饼会有8个左右,称为一提。

和散茶的打包方式类似,装茶后将三层包装的每一层分别密封过后,就可以放在干燥、 阴凉、避光、清洁的环节内,隔墙离地存放。

从长期存茶的考虑看,同款白茶尽可能数量多的存放在一起,才能起到更好的团队陈化效果。

不过,要是只买入手一、两个茶饼,同样可以用这样三层密封法。

需要留意的是,所用到的纸箱、塑料袋、铝袋等,全部要换成容量小一些的。

不然少量的一点茶,装进一个大袋子内,里面还有不少的没有排挤出去的空气。

不论怎么看,在包装大小不匹配的基础上,对白茶储存都没有任何的益处。

很像一个人,穿了双比自己尺码大了一倍的鞋子,脚下的路当然就走不远。

相比下,包括铁罐在内的茶叶罐,只能发挥一个临时存放白茶的效果。

从实际的密封防潮效果看,三层包装的密封性,远比铁罐好。

将茶饼一下子全部撬出后,再放进铁罐内长期保存,当然容易将好茶存坏。

不过,当撬茶饼时,不当心就撬出了太多,当下没有办法喝完。

或者是,打算撬出部分,足够接下来5-6次左右,喝茶饼不必再开箱撬茶。

这时,应该将这些多撬出来的茶,如何是好?

首先,放密封袋内。

其次,及早喝完。

最后,如果想要这些撬出来的茶饼,可以放在好几个月也不变味,那么在将其放进茶叶罐时,要多花心思。

纵观来看,铁罐等金属材质的茶叶罐,要比紫砂罐,陶瓷罐的密封效果更好。

不过,在用铁罐保存茶饼时,为了避免像之前提到的“小马来”因受潮生出烟味。

除了要用内袋装茶,封紧袋口外,最好是在分别合盖前,加上一层保鲜膜作为隔离防潮。

同时,装入茶饼后的铁罐,尽量要放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

这样在短时间之内,茶饼才不容易变了质!

《4》

喝白茶饼时,一次性全部撬开的做法不利于保存。

除此外,还会影响到茶饼的整体转化。

试想,如果只是为了取茶方便,省去“撬茶饼”的这道步骤。

那与其这样做, 不如当初直接买散茶,会更方便不少。

和散茶对比起来,茶饼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口感更醇。

将散茶压成茶饼时,在包揉等工序时,白茶的芽叶细胞壁,发生了部分破裂。

由此造成了,植物细胞当中的胶质、可溶性糖等析出,附着在周围的茶叶表面。

伴随着白茶饼的后期转化,它能呈现出更加甘醇的口感和滋味,全然有别于散茶的原汁原味。

但是, 如果将茶饼买到手后, 三下五除二,彻底的将它全部撬开。

尤其是将一款刚压饼没有多久, 陈化进程刚刚处于开端的白茶饼。

以茶饼形态展开的后期转化之旅,还未开始,就要提前结束,着实遗憾。

按这样的做法,这一趟的压饼过程,完全成了没有必要的“折腾”!

基于白茶本身的特殊性看,为了不影响后期的储存转化效果,不要因为“求省事”就将茶饼全部彻底撬开。

喝多少,撬开多少,更有利整块茶饼的后期转化。

并且,在撬开茶饼时,建议像撕开千层糕那样。

先撬出外层,再到里层。

由外及内,逐层撬开,茶饼的内外转化更能均衡有序。

《5》

行文至此,喝茶饼还是喝一点,撬一点比较好。

喝茶,是一件从来不着急的事。

尤其是按喝功夫茶的方法,用盖碗逐次的冲泡白茶饼的时候。

一道道的细品茶味的变化,是一段悠闲舒适的过程。

喝茶,要慢品才能尝出更好的风味。

所以,在撬饼泡茶的这一步上又何必急于一时,全部撬开以求“省功夫”?

走马观花看到的风景,匆匆忙忙,毫无印象。

放慢脚步,放缓节奏。

哪怕是路旁的景色,也能拥有不一样的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