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修心,五步到心

 顺天厚德书院 2020-10-06
易和书院提出的“国学修心·五步到心”系统,指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在于修心。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生生不息的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这棵树的树根;这就是“心文化”的发源处。在这棵大树上有五个主要的枝杈,它们分别是易经、中医、儒家、道家和禅宗。依照经典的源流,易经是用来洗心的;中医是用来养心的;儒家是讲正心的;道家是讲静心的;禅宗是讲明心的,都离不开“心文化”。

我们以象思维梳理国学脉络,总结为:易道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和禅宗明心。所以诸位古圣先贤讲的是同一个修心的问题,不过是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才有各自的开显。

【易道洗心】洗涤内心之意,比喻在修行之初除去恶念或杂念,转恶为善。相当于心理学的内在疗愈。《易经》是用来洗心的,一遍又一遍,直至洗的发白,发光。

【中医养心】中华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以中医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中华养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命和谐与健康。养生之要,首在养心。何谓“养心”?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内守的心境。故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

【儒家正心】儒家文化一贯强调做人应努力自省,并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就是正心。只有先“正”了“心”,“修”好了“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儒家的核心智慧所在。

【道家静心】道家思想倡导清心寡欲,虚怀若谷,使心灵保持在静的状态。道家创始人老子观察到芸芸万物生长发展循环往复之道,由此提醒天下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莫忘我们的根本初衷。只有回归初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安静和谐,才意味着万物与人类新的起点。这就是“静心”的深层含义。

【禅宗明心】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是由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与原始佛教不同的是,在其本土化。禅宗是佛教中国化、本土化最鲜明的代表。最有标志性经典是《六祖坛经》。

倾听国学经典,梳理脉络精华。邀您参加“国学修心·五步到心”国学课程,亲身感受易经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和禅宗明心。
更多信息:易和书院博客http://blog.sina.com.cn/eguoxu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