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千万人爱上的和田玉,如今却……

 王晨4uzqrby45b 2020-10-06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以玉为材料,制造工具,而后逐渐受到上层社会青睐。如今的玉雕收藏市场上,高古玉其工艺和神韵大都精美绝伦,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曾出现了不少玉雕大师。


  史前玉器的五驾马车——红山、良渚、齐家、龙山、巴蜀,那是一个神玉时代,也可称之为巫玉时代。当时的很多玉器都是经多人合作长年累月共同完成的,因而不可能留下姓名。

  到了周代,已经有了专门管理制玉的政府部门,叫“玉府”,其职责是“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之藏。”玉府不仅掌握着王上的宝物制作,也掌握着王上的收藏和衣食起居等,足见地位之高。玉府下设的“玉人”具体管理和玉有关的一切事物,所以玉人是周代制玉工人的专用名词。玉府,是中国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专业制玉机构,那时,周王是天子,至高无上,玉工水平再高也不可能留下他们的名字。


  到了秦朝,文献中记载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最早的两名制玉大师的名字,他们是孙寿和烈裔。史料称“秦兼七国称皇帝,李斯取蓝田之玉,玉工孙寿刻之,方四寸,斯为大篆书,文之形制为鱼龙凤鸟之状,稀世之至宝也。”另一位大师烈裔的记载来自《拾遗记》,文中说,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刻玉善画的工匠,名裔,刻玉为百兽之型,毛发宛如真矣。曾刻两白玉虎,不仅形象生动,毛发皆栩栩如生,这位玉工被人们称之为烈裔。

  到了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葬玉数量加大,大师应该辈出,但史书记载非常少,只看到一位,他是当时广陵国吴郡人,即今天的苏州人,名叫颜规,他常被叫到广陵王府解玉制玉。这位颜规可以说是苏州玉雕的老祖宗了。


  魏晋南北朝一来战乱频繁,玉路中断,二来佛雕盛行,三来炼丹食玉,玉雕业大大衰落,也无大师记载。

  到了隋代,《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幸江都,看中垫脚女吴绛仙,但她已嫁玉工万群为妻。这个玉工应该绝非一般底层玉工,他的老婆能被隋炀帝看见,此玉工活动范围绝对在高层,一定也是大师级人物了。隋代还有一位大师名叫何通,《隋书》只有三个字的记载“善斫玉”,斫者,用刀斧砍。能进入《隋书》的人,焉能不是大师?


  宋代,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都追求和赏玩美玉,制玉工匠文献留下姓名者逐渐多了起来,有赵荣、林泉、崔宁、陈振民、董进等,但无太多事迹介绍。元代邱处机,大名鼎鼎,道号长春真人,传说他能“掐金如面,琢玉如泥”,曾被元帝封为高官,掌管造办机构。后被北京玉石业行会尊为琢玉业的祖师爷。

  明代制玉高手就更多了,贺四、李久甫、陆子冈、王小溪等,这些知名艺人社会地位较高,是文人富豪的追逐对象,作品价格往往高出普通工匠数倍,其中陆子刚名气最大。清代距离现在较近,史料记载的名家达几十个,在此不一一写出。


  春秋战国是中国玉雕业的第一次巅峰,百家争鸣的思想成就过一大批玉雕大师,但由于历史久远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可是,那些出自他们之手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却释放着永久的光辉!

当代玉雕现状

从事玉雕行业,除了在雕刻上要花费数年学习,还要在设计上苦下功夫。

设计是一件作品的灵魂,好的设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件作品能否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设计起决定性作用。

这就求玉雕师不仅擅长对玉雕工具的运用,更需要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个人素养。

玉雕设计涉及到对绘画的学习,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学习,既要有超高的玉雕技艺,又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

近些年,玉雕行业面对同质化产品严重,玉雕作品缺乏创意,抄袭模仿也随之兴起,借鉴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探索背后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我们需要的是理解跟多的思想,结合自己的感受,去创作。

构图,设计,线条需要我们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理解。

设计之美,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探索。
网络越来越发达,作品的传播为玉雕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机雕盛行……

机雕的冲击



  机雕 VS手工   

机雕是指在电脑上设计好图样,然后由电脑控制的雕刻机自动雕刻完成。早年的机雕只能做一些平面的几何线,因而常被用做玉牌的边饰。

电脑三维设计问世后,机雕已经可以立体定模、纵向弧形雕刻,因而可以做较高技术的浮雕。

手工雕则是指手拿玉件在动力磨具上雕磨完成。手工雕也要用动力工具,古代用脚踏的陀机,现在用电动磨具。

有人以为像刀刻石章那样才算手工雕,这一认知完全是错误的,普通的刻刀即使再锋利,也是刻不动玉的。


近年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机雕玉器正在被行业接纳,也慢慢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各大珠宝展厅内频频出现的机雕作品,更有跻身收藏主流市场的态势。

“电脑工”作品由于雕刻精美,极少出现误差和瑕疵,对讲究“刀工”的传统手工雕刻提出严峻挑战。然而真正懂玉的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个中差异。

机雕作品的特点是:线条绝对挺直,序列感强但无任何变化。

手工雕图形灵活、线条自然,似有生命。

线条相对挺直,变化多,感觉有生气,雕刻更显精致和富有创造性,落刀之处线条粗细不保证均匀,看上去“绝对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可是,我们不面对这样的问题:

当今时代,浮躁的心态与缺乏吃苦耐劳的能力使很多年轻人难以在玉雕行业中立足,玉雕人青黄不接!

玉雕学徒越来越难招的情况下,十几二十年后,玉雕师将会非常稀缺;现在那些普通甚至不起眼的手工雕刻作品,也都将成为稀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