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88--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虹72 2020-10-06

转:毕宝魁的博客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因《寒食》诗见赏于德宗。其与柳氏之爱情故事盛传一时,许尧佐撰为传奇故事《柳氏传》。因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唱之作,诗风富丽华美。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188--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译文】

高高的丛竹似乎最早得到秋风,在夜色中轻轻摇动;城中空空荡荡,月光暗淡而朦胧。星光闪烁银河高远,空中有一只孤雁的身影,夜幕中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砧杵之声。时间看来已经很晚,我早已产生要卧床休息之心。但因吟咏您的美好诗句,不知不觉已经拂晓,窗外已传来乌鸦的鸣叫声。

【注释】

[酬]指回答唱和。得到他人作品,按原题或原意作诗相答。本诗是得到友人程延《秋夜即事》诗后的和诗。    [长簟]高竹。簟,本义是竹席,此处指竹。    [星河]即银河。    [砧杵]捶衣物的用具。砧,垫在下面用的方形扁石。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一对,用来捶衣,俗称棒棰。    [节候]节令气候.此代指时间。    [心期卧]心中希望上床休息。    [赊]很长时间。

【评析】

据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和诗。原诗是《秋夜即事》,故本诗也从秋夜写起。

首联写秋夜中的风声与月光。本是风吹竹动,却偏说竹子“迎风早”,增加了情趣。颔联对仗工整巧妙,上句写形,是视觉形象,以孤雁衬夜空之寂寥,烘托人的孤独感。下句写声音,是听觉形象,大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取景典型,境界阔大。颈联写深夜欲卧,既切诗题中之“秋夜”,又为尾联蓄势作铺垫。最后两句点题,深夜不寐的原因是“吟秀句”,竟“不觉已鸣鸦”,夸赞友人诗句的艺术髓力,切合题中的“酬”字,非常得体。

本诗章法很妙,前四句写秋夜之景,有声有色,景中含情。“尤以颔联属对,秀逸自然,真不愧为一种‘秀句’”(喻守真语)。后四句叙事,意在称颂友人诗作之秀美,并以“鸣鸦”回应上文的“夜”字,使全篇之景语皆有着落,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