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带给我们安慰

 置身于宁静 2020-10-06
1142567914421_3883.jpg 
       这么多年沉浸于诗歌中,感觉世界离我越来越远;人也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合时宜。偶尔也对诗歌产生怀疑,我所热爱并热衷于表述的这些文字,它们到底有什么意义?诗歌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这份热爱,我几乎丢失了整个人间的温暖:亲情、友情、爱情,无一能幸免保全。最后自己对自己都产生厌倦……
        明知如此,偏偏不能放弃;因我所有的苦乐都在其中。厌倦也只是对自己不能超越自己的厌倦,是一种明知无力抵达的倦怠;也渐渐明白,所谓的抵达是没有穷尽的,一生的风景都只能在路上,我们所抵达的不过是一个个客栈,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而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这时读到詹姆斯·K·巴克斯特的诗歌《秋之书》(选六),紊乱的思绪似乎突然得到某种清晰的启示:是一种平和的感动,一种静静的安慰。是的,诗歌最终带来了安慰——灵魂的安慰;甚至不需要你祈祷。
        就我所读到的这几节诗,感觉到巴克斯特的诗语平淡而清澈,没有什么故作高深的意象迷宫,也不刻意用什么荒诞的幻想牵制人;但他自有一种从容不迫,在缓缓的叙述中展开生活的画面,而画面之中或之外,是他不断思索的轨迹在轻轻划过。
 
        从山丘上托罗·普提尼的房屋下来,
        我赤裸的双脚踏在锋利的石头上,生疼。
        那是最合适的忏悔。巴村的道路上
        弥漫着冷冷的灰尘,而我能看到
        月亮的斧头在树后缓慢地滑落,
        教堂的窗户里射出红色的光芒,
        像一群魔鬼,而在这个地方
        魔鬼是真实的。在教堂大门的上方,旧日的
        蜂巢裹着月光,蜜蜂的嗡嗡声响亮。
        我走进教堂的大门,跪下祈祷,然后走出,
 
        在巴克斯特的世界中,疼痛竟是一种最合适的忏悔;而他走进又走出教堂,只是一种自然而然,仿佛路过一样。这种状态是很迷人的。因为太多的事我们都在“刻意”地去做;甚至包括写作,我们都在刻意地为之;刻意地修饰或掩饰自己,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一份“刻意”,尽管不乏用心良苦,但终归不如自然而然来得更美,更从容,更真实,也更令人感动。这个世界上帝与魔鬼同在,因此它才是真实的;包括教堂。而人间景象,即便在道路“冷冷的灰尘”中,依然能看到听到“旧日的蜂巢裹着月光,蜜蜂的嗡嗡声响亮”。岁月或许能让我们变老,但记忆中的景象却清晰温暖如昨,还有什么比这更亲切呢。
 
        另一间房子里,弗兰西在洗澡;
        晚餐很好:半个羊心、一个腰子、一个睾丸,
        还有卷心菜和大豆。门外的山丘上
        枭鸟大声哀叫,有如人声,
        巴村人告诉我们,这是有人要死去,
        任何人都有可能。但今夜我们平安无事。
 
        朴实的生活就这样在他清晰洗练的诗语中呈现,而又不仅仅是呈现;关于生死这原本沉重的话题,他把它隐在诗句的背后,今夜任何人都有可能死去,没有人能预料自己的死期,会有人哭泣,也会有人平静地看待生死,比如庄子。而今夜我们平安无事;活着,本身就已是美好……即便写到死去的父亲,他也是平静的,平静背后的深情依然令人感动。如果没有深刻地参透生死,又怎么可能做到这样呢?
 
        每每当我漫步在发芽的无花果树旁,
        或踏脚在河畔圆石上,
        我遇见我死去的父亲的面孔,
        下颏上还生着一两根白色的短须,
        安全剃须刀丢了。在他年轻的时候,
        他曾手握有象牙柄的锋利的剃刀,
        非常熟练地刮完面颊,
        刮出光滑的蓝色皮肤。“老人”,我说,
        “我曾长久地爱过你,爱你的人依然很多,
        是否会有一个机会,使你的儿子和你
        “能在夏日星空的王国里相会?”他默默地
        离我而去,但仿佛是由于他的触摸
        那被树叶掩映的滚圆的无花果变得更绿,
        那正午的太阳变得更加耀眼。
 
        有关父亲的记忆就这样自然地流淌而出,而他渴望着能与父亲在“夏日星空的王国里相会”,父亲却只是默默地离他而去……是的,还不到那最终天国相聚的时期,那么,就留在人间吧,人间亦因为有了故去亲人的触摸,而使果实变得更绿,阳光更加耀眼。天国的宁馨亦离不开人世的温暖和辉映。
 
        特·阿瓦希图老人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地
        修补被雨水浸槽而不住漏水的屋顶
        换上新木板。而当我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为上帝而工作”
        “为上帝而工作”——房子修好的那天
        我在前屋生起炉子;
        ……
        那燃烧的火现在并且永远亮在整个部落的心中
        对于世界,这件事情明白易懂。
 
        每一件辛苦的工作都是在“为上帝而工作”,持有这样的信念,还有什么艰辛困苦不能忍受;这样看来,工作永远是美好的,我们还是不要厌倦吧。哪怕这世上没有上帝,那我们就是自己的上帝,为上帝工作,又何尝不是为自己工作呢!当火炉燃起,那燃烧的火温暖的不只是自己,它还会温暖许许多多人;就像这样的诗歌,它在静夜里温暖照亮了读者的心。
 
        三头大浪自海上涌来
        冲刷房屋,却并不把它冲垮,
        尽管有那么一小会儿,它们也曾把日月遮蔽;
        我想,人们必须有一个隐蔽所
        一个家,一个有血有肉的上帝,一个母亲,
        有时间,有地点,而不仅仅是在抽象的真空中
        寻找自己。……
 
        生活和生命都是真实的,真实生存中的风雨阴霾时刻都会存在,因此我们更需要一个真实的“隐蔽所”来安放自已。所谓的“诗意的栖居”不只是在想象里,更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有时间,有地点,”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抽象而虚妄的想象中丢失自己。平实的语言,深刻的体悟,智慧的哲思,就这样交织在詹姆斯·K·巴克斯特的诗歌里。在静静的夜晚读到它们,我终于醒悟到,诗歌并非是无用的,它给人带来安慰,启迪,甚至醒悟后的智慧。
                                                             
2006-2-17日0:30分烟隐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