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昌明:尊重职业教育特点,编制核定要“活”起来

 昵称815848 2020-10-06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

  这一行动计划的提出,既是对职业学校长期以来诉求的回应,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积极尝试。

  就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受学校人员编制限制,无法满足教师入编要求,但同时,随着学校招生人数增加、专业设置的调整和班级数量的增加,现有师资呈现捉襟见肘的趋势,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专业教师十分紧缺,部分专业课教师工作量很大。这给中职学校部分专业课的开设带来了很大难度,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兼职教师,其待遇又无法得到相应的机制保障。这一矛盾长期存在,学校几乎每年都要向相关部门递交一份关于增加编制增加专业教师的报告,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此次由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的《行动计划》,提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有望打破职业学校编制限制的这一症结。

  在外界看来,中职学校无非就是学技术的,中职学校师资素质高低、多少对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并无多大影响,多数人对职业教育的这一偏狭观点使得中职学校的核编工作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编,强调的是要尊重中职学校办学规律和特点,给中职学校核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在物、财、资等硬件上舍得上投入,也要对人力、师资等软件上迈出坚实步伐,努力做到实、准、活,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难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要尊重中职学校的教学需求,核编力求“实”。

  当前,中职学校编制数是编制部门参照中小学编制下达的,这是很不合理的。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中职学校专业多、专业杂,中职学校教师既要承担专业课的理论课教学,又要承担实训课的教学。按中小学模式下达职业学校编制,显然是忽视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实训课量大,且实训要实行分组教学,每组就需要一个实训教师,同时又要有相关安全管理教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人员编制不能完全按师生比来测算。

二是要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需求,核编做到“准”。

  中职学校承担的职能较多,电大、培训、教师进修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等,但这些部门却无独立编制,完成这些工作全靠中职学校的教师,由此造成中职学校诸多教师身负多职,工作量超重。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同时也提出“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这一积极改革政策,可以理解为对实际承担了电大、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等这一部分人员,在绩效考核上予以统筹整合,有助于激发中职学校广大教师工作动力。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编,就要把中职学校承担的其他职能、实际办学需求考虑进去,做到精准核编。

三是要贴近中职学校办学新变化,核编要“活”。

  中职学校的核编不能太死板。中职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基础文化课教师较多,专业课教师紧缺,编制核定要及时跟进;再者,随着中职招生人数变化,市场新业态、新职业的出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调整、上新,相应专业的师资力量须同步配备,所以,对中职学校人员编制也要形成动态调整。

  (作者葛昌明,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