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66--酬张少府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166--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若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万念俱灰,无论何事都难以扣开我的心扉。自知没什么高明的策略治国理政,莫不如返回山林去享受清静无为。在幽静的松林中,我敞开衣襟承受清风徐吹,端坐抚琴一曲,明月向我洒下清辉。你若问我命运中穷困与显达的道理,请听一听远处水边传来的快乐悠扬的渔歌,那里的妙趣十分精微。

【注释】

[酬]答,和他人之作。    [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    [自顾]自己私下里考虑。    [长策]高明的策略。    [带]衣带。    [穷通理]命运中穷困和显达的道理。

【评析】

这是一首应答诗。张少府是何许人已不得而知。可能是这位张少府对时政及自己的地位有所不满,在诗中向王维提出了“穷通”的疑问,王维才写此诗作答。

既然是回答问题,当然要有议论,这就容易写成枯燥乏味的说理诗。本诗之巧妙在于把议论消融在情景之中。前四旬暗示出对“穷通”之理的回答,那就是要顺应自然,随缘自适,遇事少操心,无可无不可。“自顾”二句虽是自谦语,仔细品味,仍可体会出作者对执政者的不满和鄙夷之情。看来绝对的“万事不关心”是很难办到的,除非他没有心肝。第三联最妙,现身说法,借景抒情,极力表现隐居生活的潇洒出尘,而且摹写生动逼真,只十字便写出一幅图画,一种神态,一种情趣,而且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如在目前,成为全诗的主体意象,是“好静”的具体化,形象化表现。两句诗使全篇皆活,一切情语都有了着落,确是神来之笔,结句即景悟情,对友人之问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一种景象来表现一种情趣,答案即在情趣之中。耐人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