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50--天末怀李白

 虹72 2020-10-07

转:毕宝魁的博客

150--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

萧瑟的秋风在这荒远的边塞地区刮起,我感到阵阵的凄凉。不知远谪异域的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传书带信的鸿雁也不知何时能到达我身旁?江湖正是秋水上涨之时,波涛汹涌令人恐慌。自古以来文章和命运仿佛相克,文才纵横的奇士总是命运坎坷处境凄惶!而那些妖魔鬼怪偏偏喜欢人们有过错,以成为它们攫食的对象,任它们凌辱中伤。我非常理解你,知道你满腹冤屈无处诉说,一定要与千载之前的冤魂共语,把激愤的诗篇投进汨罗江,向那位彪炳千古,光同日月的屈原大夫控诉这些谗佞小人的卑鄙,道尽世间人心的龌龊与肮脏。

【注释】

[天末]形容边塞之遥远,这里指秦州。    [君子]指李白。    [鸿雁]代指书信。    [文章]指文学作品,这里兼指文才。  [魑魅]传说山林中能害人的妖精。这里比喻奸佞小人。    [冤魂]指屈原的冤魂。    [汩罗]江名.屈原自沉之处。在今湖南湘阴县东北。

【评析】

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坐永王李璘事长流夜郎,杜甫对他非常同情和思念。

首联以秋风起兴,使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氛围里。“君子意如何?”仿佛在与远方的朋友谈心,很是亲切。颔联写盼望友人音讯的急切心情。“江湖秋水多”隐喻人生道路多艰,境界开阔苍凉,为后四句的抒情张本。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指出两句诗的抒情作用。颈联是深寓人生哲理的名言。尤其是“文章憎命达”一句,更为人们所激赏。在表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之中,也饱含着诗人自己的幽愤。正因两句诗道出千古以来文人的共同心声,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故为历代学人所传诵。高步瀛引邵长蘅评曰:“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尾联是想象之词,一是为李白鸣冤,一是高度肯定李白的人格,将其比为屈原。言外之意是世上没有真正理解李白的人,只有屈原才是同调。可以说这是对李白的最高评价。屈原与李白二人同样含冤受屈,同样狂热地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是朝着黑暗勇猛攻击的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故二人能有共同的语言,从这层意义来说,杜甫是最理解李白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